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文化新闻 - 美在鹤壁乡村

美在鹤壁乡村
 


作者:汪丽娜 王中文 李成虎  加入时间:2015-11-12 10:35:30

美在鹤壁 美在乡村

《诗经》中走来的淇滨区竹园村

传诵千年殷商故事的淇县纣王殿村


淇县灵山小镇的优美环境


古色古香的淇县东掌村 

风景秀丽的淇县驼泉村


浚县王庄镇社区


浚县王庄镇农业园区

 


 

浚县新镇镇社区幼儿园

青山环抱中的鹤山区王家辿

 

 

云雾缭绕的鹤山区蒋家顶村


农家院落错落有致,建筑群仿夯土层设计,小镇传递着殷商文化的古风神韵;青石板路曲径通幽,原汁原味的古村风貌,承载着中国传统村落久远的历史;年代久远的石头房独具特色,袅袅炊烟伴着夕阳飘向远方,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生活充满写意……

 

这儿不是江南小镇,却绿树环绕,山水相依,风景如画;这儿不是喧嚣都市,却生机盎然,诗情画意,游人如织。

这就是鹤壁持续投资建设的美丽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曾经不为人知的小村庄,一个又一个地揭开朦胧面纱,娇俏的身姿在世人面前精彩亮相。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的美丽传说而得名的鹤壁号称中原粮仓,自古就有“黎阳收,顾九州”的美誉。近年来,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高产创建、农业信息化、农业标准化等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如今仍缔造着粮食高产的传奇。除此之外,我市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获得了30多张响当当的“国”字号名片: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首家国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整市建制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试点市、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拥有诸多优势的鹤壁,一直在前进的道路上探索。自2013年开始,河南省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后,我市迅速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序幕。当年,我市申报的淇县灵山小镇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和浚县新镇镇新镇村美丽乡村试点项目以全省第一名和第六名的成绩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级试点、省级试点;2014年,我市申报的4个项目,综合成绩分列全省第一、二、三、五名。

在支持这6个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建设的同时,我市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的思路,把美丽乡村建设放到全市城镇化建设一盘棋的大格局中,顶层设计,全域谋划,规划建设了美丽乡村“一区三带”,这就是美丽乡村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淇县太行山东麓美丽乡村示范带、淇河沿岸美丽乡村示范带以及鹤山区王家美丽乡村示范带。 

为确保出特色、出品位,我市规划先行,编制了体现当地建筑风格、民俗风情、历史特色、产业发展等在内的总体规划,以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打造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精品村庄。按照“基础设施便利、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与要求,财政部门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全面支持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培育建设美丽宜居小镇、中心村和特色村。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在项目所在县、区政府大力支持和精心组织下,我市发挥好市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坚持建管并重,创新管理运营体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自2013年以来,我市连续三年竞争立项美丽乡村项目,通过率达100%。我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引起了国务院综改办和省财政厅的高度关注,国务院综改办领导和省财政厅领导多次来鹤调研、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外地市县纷纷前来学习经验。

截至目前,我市共实施美丽乡村项目12个,整合拉动各类资金投入20亿元,20万群众从中受益。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村居,一处处浓郁的乡土风情,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在这里变为真实的秀丽画卷。初冬的阳光下,浚县王庄镇一望无际的田地里,如飞瀑般的水流从指针式电动自走喷灌机洒出,滋润着绿油油的麦苗。这种半径达450米的喷灌机产自美国,每天可灌溉耕地1000亩,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鹤集团众多大型农机中的一种。

 

作为河南省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美丽乡村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王庄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倾力打造美丽乡村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依托中鹤集团带动,流转土地近3.5万亩,变农村为社区、变农民为居民,一个基础设施完善的全新王庄镇日渐成型。

王庄镇是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典范。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我市坚持财政投入、整合资金和社会资本三轮驱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切实保障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在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注重资金整合,集中财力,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将建设、环保、土地、农林等多种项目资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整合资金范围。我市还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用多种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社会资本投入美丽乡村住宅、商铺等建设,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完善周边道路、绿化、亮化、污水处理和垃圾清理等基础设施。自2013年王庄镇被确定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以来,国家财政三年累计投入资金1.05亿元;2014年王庄镇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得到上级财政补助资金1000万元。

依托龙头企业中鹤集团带动,王庄镇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全镇工业化发展,规划建设的浚县粮食精深加工园区形成了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仓储物流两大功能区,年可转化原粮75万吨。王庄镇还规划建设了5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了总投资5亿元的中鹤标准化种羊养殖基地。合作社的土地集中流转,将农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年最低工资收入在1.8万元以上。这座产城互动、生态优美、民风和谐的美丽乡镇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发展态势。

围绕美丽乡村主题,我市还重点选择有产业支撑、适宜人口集聚的传统村落和新型农村社区进行高标准规划,通过优化村庄布局,改善人居环境、转变生活方式、优化社会管理。按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王庄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逐步引导农民向城镇居民、向产业工人转变。正在建设的中鹤新城总面积11平方公里,涵盖居住、综合服务、产业发展等功能,已有2000多户农民搬入新居,他们拥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享受健全的就业、就学、就医等社会保障。在新居生活的村民已喜欢上这样的生活方式,通过美丽乡村建设,镇区学校、医院、银行、文化中心、商业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社区建设融入现代建筑节能减排理念,采用建筑太阳能一体化、地源热泵、中水循环利用、外墙保温材料等先进技术和材料,农民的生活成本降低了,生活更舒适了。 

如今王庄镇正在建设规模化优质粮食作物生产区、优质特色经济作物林果种植区、标准化畜禽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区、农产品流通区、农村居民安置和休闲等七大功能区,以产业兴城、以产业富民,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蓝图逐渐变成现实。

 

在淇县太行山下,一片仿古建筑群引人注目,这里就是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灵山小镇。

走进灵山小镇,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木制大门,中央雕刻着古朴厚重的“瞻彼淇奥”四个字。虽已入冬,灵山小镇却仍是绿意盎然,鲜花盛开。街道两侧是高低错落的殷商建筑群,青铜器仿制品和庄姜出嫁等雕塑小品点缀其间,殷商文化的古风神韵扑面而来。

一座座村民居住的院落风格古朴,有的村民还开设了茶馆、商铺、客栈和酒吧。在这里居住,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开门见山,抬眼望绿。“我们为游客提供食宿,在小商铺卖些本地出产的山货,能增加不少收入。”村民们乐呵呵地说。

看到灵山小镇如今的卓然风貌,谁能想到,过去受地理环境、交通、水利等自然条件制约,这儿的群众曾蜗居在低矮的石头房子里,过着“肩挑背扛、望天收成”的贫困日子。

2013年淇县灵山小镇被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围绕“殷商文化,朝歌风情”这一主题,我市争取2886万元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整合土地治理、扶贫搬迁等各类资金1538万元,“撬动”1.3亿元社会资金,用于道路、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搬迁补偿,建设家庭客栈区、商住街区、文化展示区、演艺广场区、旅游景区、生态农业区。这个“国”字号的美丽乡村,历经两年多的规划建设,已经破茧成蝶,如今正在创建全国重点特色旅游城镇,打造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区,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提供借鉴。

与灵山小镇相依相伴的,是淇县太行山东麓美丽乡村示范带。这个示范带以淇县扶贫路为中心,南到南山门口村,北至形盆村,总面积25.7万亩,涉及庙口、北阳、灵山、黄洞等乡镇、办事处共15个行政村。示范带统筹云梦山、古灵山、朝阳寺、传统村落等旅游资源,开发南太行山自然风光资源及文物古迹和文化旅游产品,打造鬼谷文化、朝歌殷商文化旅游品牌。

目前,我市已整合各类财政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淇县太行山东麓美丽乡村示范带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治理,提升示范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按照规划,示范带一期投入700万元,对卧羊湾、山头、青羊口等5个村进行建设,提升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水平,打造独具魅力的“美丽乡村”生态体系。


 
     
美在鹤壁乡村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