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文艺作品 - 淇河·鹤

淇河·鹤
 


作者:任惠生  加入时间:2015-10-14 9:39:38

2015-10-14 05:46:29

编者按

淇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数先辈谱写的锦绣华章。为传承和弘扬淇河文化,今起刊登我市淇河文化研究专家任惠生先生的“淇上风华”系列,包括《淇河·鹤》《淇河·竹》《鹤壁·煤》《鹤壁·瓷》等文章,供读者了解淇河文化的渊源及发展脉络,感受淇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鹤是商代图腾玄鸟。商朝有一个传说,据说帝喾(kù)的次妃简狄外出洗澡时,看到一枚鸟蛋,简狄吞下去后,怀孕生下了契,契就是商朝的始祖。所以,商朝人认为自己是玄鸟的后代,堂而皇之地宣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那么,商朝人奉为图腾的玄鸟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是燕子,有人认为是鹤,还有人认为是其他鸟类。

古人的图腾多是猛禽、猛兽,敬畏和护佑并存,因此,玄鸟很可能就是鹤,而且是淇河流域最多的灰鹤,或是由灰鹤升级而成的玄鹤。玄鹤的存在史籍班班,毋庸置疑。《韩非子》记载,师旷弹琴,有16只玄鹤自南方飞来,随着音乐列队,翩翩起舞。此后,历代都有声称见到玄鹤的。在甘肃平凉崆峒山,有一座玄鹤楼,就是因为明代、清代的人们见到玄鹤而建成的。

鹤是穿越神凡两界的神鸟。经过商朝四百多年的浸润,鹤作为神鸟已深入人心。出土的武丁时期妇好墓玉鹤精美绝伦,帝辛时期青铜鹤古朴厚重,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美轮美奂,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鹿角立鹤秀丽纤巧。秦始皇兵马俑附近出土了13只青铜鹤类,其中两只已证明为仙鹤。《吴越春秋》记载,吴国的滕玉公主亡故时,“国人乃舞白鹤于吴市中,令万民随而观之”。更直观的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鹤作为来往于神、凡两界的神鸟一目了然。至今,亲人去世后,人们仍称为驾鹤仙游。

鹤是道教的符号。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修道于鹤鸣山中,听到山中石鹤鸣叫而得道。因而,在道教中,神仙乘鹤成为一种必然观念,乘鹤是得道成仙的主要标识。在汉代,神仙是《神异记》中描述的羽衣鹤冠;而八卦袍发明以前,道士标准制服就是羽衣鹤氅,鹤氅也是道服的代称。后世文人雅士都以披着鹤氅为乐,以此显示仙风道骨,发扬泛滥的结果,鹤被奉为羽族之长。明清时期一品文官公服的补子就是仙鹤,鹤也因此被称作“一品鸟”。

鹤是长寿的象征。葛洪在《抱朴子》中说,鹤活到千年以后,全身羽毛都变成纯白的,头上的都变成红色,能够随意上到树上,而不到千年的鹤是不能上树的。传说是西汉时浮丘伯所著的《相鹤经》也说,鹤活到160岁时,开始餐风饮露,活到1600岁,就成为和鸾凤一样的神鸟了,成为神仙的坐骑了。还有人认为,普通的鹤是白色的,活到1000岁的鹤就变成苍灰色,活到2000岁以后,就变成接近黑色的,叫做玄鹤。所以,人们把鹤作为长寿的象征,视为吉祥和祝福,松鹤延年、鹤鹿同春是百姓堂前最常见的图画。

鹤是隐士的身份证。《诗经》里有一篇《鹤鸣》诗,其中的名句“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古人的解释就是,品德高尚、才华卓著的人在民间发表的言论,对天下有很大影响。从此以后,那些清高的隐居不仕的人,就以鹤为伴,以此作为身份的象征。南北朝的时候,有几个人隐居在现在上海附近,养了一只鹤,随时相伴。后来,这只鹤死了,这几个人很伤心,就用黄色的绸缎把鹤裹好,埋在江边,并写了一篇文章记述了这件事,找人刻在江岸的石头上,这便是中国书法史上鼎鼎大名的“瘗(yì)鹤铭”。宋朝的时候,有一位隐居的处士,叫林逋,后人尊称其林和靖。林和靖性格恬淡,清高自持,一辈子没结婚生子,喜欢种梅养鹤。他外出游玩,有客人来访,仆人就放飞鹤,他看见鹤就立即回家。由于他整日赏梅弄鹤,对梅花和鹤像家人一样,人们就送他一个称号“梅妻鹤子”林和靖。

鹤壁得名于仙鹤。据说神仙王子乔乘鹤栖隐南山,所乘仙鹤常立于峭壁,所以人们称为鹤山,附近村庄就叫做鹤壁。也有说是一对老夫妇开了间茶馆,有仙人云游至此,画鹤于墙壁,轻灵欲飞,远近闻名,观者如云,久而久之成为村庄,叫做鹤壁。

由于鹤在人们心中的特殊地位,自古以来,养鹤爱鹤成为一种高雅的风尚,留下了大量的佳话轶事。但是,不论何时都不能玩物丧志,卫懿公好鹤亡国的教训须臾不可或忘。

  相关链接:淇河·鹤   淇河·竹   

       鹤壁·煤    鹤壁·瓷



 
     
淇河·鹤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