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淇河文化研究第一卷(2005-2006)

 

五岩山:药学文化源远流长

高雯

    药王隐居处、著书阁、炼丹处、藏药库、晾书台、练功石、捣药臼、撵池、杏林……单看这一个个充满“药味”的名字,就会让游客感到,他们来到了一个具有极高中医药学文化研究价值的地方,这就是位于鹤山区的“药学圣地”五岩山。

    历史久远的“药学圣地”

    传统中医药学文化氛围极其浓厚的五岩山,古称苏门山,因山有五谷,突起五峰,故曰五岩。据碑文记载,古之五岩,茂林修竹,松柏参天,鹿鸣鹤翔,燕舞莺歌,花草森森,涧水淙淙,风景如画。有传闻讲五岩山乃殷纣王狩猎之地,卫懿公养鹤之场,历代多有名士高僧、文人骚客如晋代的孙登、阮籍、嵇康等揽胜驻足于此,长啸短歌,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对此,有明魏大本诗为证:“苏门南望回,嵇阮为谁来。”更有甚者,在五岩山的药王洞崖壁上,有宋、金、明、清等多代纪念药王孙思邈的碑石摩崖。河南省中医研究所张金鼎、曹鸿云等人曾于1982年由焦作修武县沿太行山向北至鹤壁五岩山,对孙思邈的行踪进行了考察后,又参考《续汤阴县志·地理》(清乾隆三年)、《汤阴县志·山川》(明崇祯十年)等文献资料,著书证明孙思邈在鹤壁五岩山隐居,此文还曾在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第二届全国学术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多处文献资料研究证明,大唐名医、一代药王孙思邈曾于公元670年前后隐居五岩山采药炼丹、著书立说、治病救人。在五岩山上,至今仍留有药王隐居处、炼丹处、著书阁、藏药库、捣药臼、撵池、杏林等众多遗迹、遗存。由于具有极高的中医药学文化研究价值,五岩山也因此被称为“药学圣地”。多年来,五岩山之所以游客不断,除了她优美的自然风光魅力外,最重要的还是那厚重的文化底蕴。
    五岩山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40余处,其中最为突出的要数药王洞、东魏石窟和药王大殿三处。来到五岩山,首先看到的是2003年新建的山门,这也是五岩山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它浓缩了整个景区的特点,突出了景区的文化内涵,五峰式造型象征山有五峰,门洞造型采用东魏石窟窟龛的形制特点,而顶部的装饰鹤和药葫芦又分别隐含了鹤壁、鹤山地名的由来和药学文化。
    说到五岩山,就不得不说一代药王孙思邈。孙思邈,唐时京北华原人,生于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92年),是我国隋唐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家。他一生踏遍全国,遍尝药草,独创24种药方,著书80多种,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这两部巨著共60卷,有药方论6500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孙思邈一生以其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广博的学识、不倦的实践和丰富的著述成为我国古代医家的千秋典范、万世楷模。唐太宗封其为“药王”,宋徽宗封他为“妙应真人”。千百年来,人们深切地推崇他,敬仰他。
    在五岩山山坡上,有不少茂盛的杏树。据当地老人回忆,以前五岩山上满山遍岭都是杏树。每到春天,粉白色的杏花绣满山腰,而等到夏至,橙黄杏果缀满枝头,煞是好看。据说,初始的杏树是在唐朝栽下的。当年孙思邈隐居五岩山采药炼丹,常有人慕名前来求治,有人被治好病以后就想送些东西以表感激之情,可是孙思邈什么都不要。后来打听到他自幼爱吃杏,就有人在山上栽了杏树,以后的人也纷纷效仿,于是山上就有了大片大片的杏林。又有人说杏林是孙思邈在这里隐居时亲手栽下的,因为杏树的叶子、杏核都能入药。由于药王孙思邈与杏林密切相关,因此,后来我国的医学界便以杏林来借喻,杏林弟子也代表了广大的医学工作者。
    在五岩山,还有一道奇特的景观:有两棵桃树,它们的根系连成一体,但树枝相交处两体相融,穿过后又径自生长。有句诗称: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这两棵桃树可以说是“连理枝”的真实体现,当地百姓也给它们起了一个通俗的名字:“夫妻树”。据传,当年药王隐居时,山下村庄里有一对夫妻结婚多年却一直不孕子女。按中国人传统说法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夫妻俩感到万分愧疚,绝望中他们来到山上准备跳崖一死了之。恰巧药王在此经过,忙唤住二人,问明原因后赠其丹药,服丹药后二人遂喜得贵子。上天被药王高深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所感动,就在两人跳崖处点化了这两棵桃树,以此纪念。在孙思邈的巨著《千金要方》中,有24个药方是首创的,其中就包括治不孕不育方。在这部著作中,他不仅第一次论证了男女不孕不育的原因、病理,而且研制出了治疗的方法,堪称现代遗传学说的开山鼻祖。

    让更多的人感受祖国中医药文化

    孙思邈当年隐居五岩山采药炼丹、著书立说、治病救人,在当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历朝历代在他的隐居处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经常有人在他当年隐居过的山洞内刻石记事。如金大定二十三年的摩崖石刻,字体为楷书、较小,刻笔痕迹浅细,有些文字已剥脱。该石刻内容记述了金大定二十三年相州人在此洞重修孙真人像之事。宋崇宁元年(1102年)石刻:九月初五游孙真人洞,相州人,赵永昌。字体浑朴苍劲,字迹流畅,挥洒自如。明弘治元年(1488年)碑文所刻的内容是:五月吉日,冯文秀妻唐氏同母邵氏造真人石座记。
    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祖国中医药文化,近年来,五岩山众多景观、景点的建设都是围绕药王孙思邈做文章,展现或者表现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文化。为了加快五岩山景区的开发步伐,2002年,主管部门邀请了国家级建筑专家李传泽到五岩山实地考察研究,在综合多方意见后,出台了五岩山保护、开发整体规划。五岩山景区的开发思路被定为以宣传药王孙思邈、弘扬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为主体,建设健康旅游、休闲旅游之胜地。自2002年以来,鹤山区政府先后向景区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引水上山,架设了电线,铺设了旅游专线,完成了山门、望鹤亭、药王大殿和碑廊、药王洞贯通及其灯光工程、炼丹洞、孙思邈故事百图等景观、景点建设。目前,景区以宣传药王孙思邈、弘扬祖国传统中医药学文化的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景区已初具规模。2004年9月,景区取得了河南省旅游局颁发的“河南省旅游景区”标志牌并被纳入了河南省旅游景区行列。    
    据鹤山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他们将把五岩山周围的景点资源加以整合,建成一个以五岩山药学文化为主,涵括静居寺佛教文化、黄庙沟原始森林、东齐地质公园等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健康休闲公园。届时,五岩山旅游资源将有山、有寺、有洞、有石、有水、有林,娱乐项目有攀岩、索道、狩猎、跑马、水上漂流、垂钓等。相信,五岩山景区将会吸引更多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游客来此感受祖国的中医药文化内涵和神奇的自然景观。
 
    2005-10-21《鹤壁日报》 
 

前一篇<---本篇--->后一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