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淇河文化研究第一卷(2005-2006)

 

从历史长河中走来——鹤壁集古瓷窑遗址走笔(附图)

汪丽娜 张璐

                                                                                










        一片片随处可见、闪烁着历史光芒的瓷片,一块块养育着太行儿女的黏土。
  站在鹤壁集古瓷窑遗址之上,这片土地曾经拥有的辉煌仿佛就在眼前。

        尘封的历史

  太行山下肥沃而富有特点的泥土,无疑是大自然在千万年的演变中凝结成的宝贵财富。勤劳而勇敢的鹤壁人民没有辜负自然的馈赠,他们善于利用独特的天然条件,大力发展各种加工业。目前已发现的古代采煤、冶铁、烧瓷遗址和至今保存在地上的古建筑及石刻使我市的古代文明彰显于世。在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中,鹤壁集古瓷窑遗物之丰富,在我国北方至今发现的古瓷窑遗址中十分少有。这个遗址的发现,对我国陶瓷发展史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古瓷窑遗址位于鹤山区鹤壁集乡西北的羑河两岸,窑址面积广阔,其范围遍及矿区和鹤壁集乡陈家、曹家、李家、邓家等村庄。在河岸的断崖上,如今还到处散露着古瓷片、匣钵及红烧土块。据考证,鹤壁集古瓷窑遗址应始建于唐,历经五代、北宋、金、元,历时约有500年之久。目前发现的瓷器主要有白、黑、黄及类似钧瓷等4类,黑、白两种瓷片主要分布在遗址的中部和东部地区。
  文化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1964年以来曾对窑址进行过多次发掘,清理出窑迹、作坊及大批器物,器物中以碗、盘、罐、盂、壶、盒、坛、龛、缸、盖、灯、枕和炉等生活用品居多,也有俑、马、鸭、狗、猴等形态生动的艺术品和吹哨、铃铛、象棋等娱乐用品。器物以白釉器居多,黑釉器次之,另有酱釉、黄釉和天蓝釉器等。黑釉晶莹发亮,可以照见人影,其工艺居各釉色之首。纹饰有刻花、划花、绘花、剔花、印花和加彩等,装饰题材有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虫鱼、珍禽异兽、山水人物、戏曲故事、诗词歌赋、警句谚语和婴戏杂技等,构图简练,笔法流畅,风格质朴、洒脱、明快、豪放,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瑰宝穿越时空大放异彩

  鹤壁集古瓷窑遗址是国内迄今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古瓷窑,可以说是享誉世界的古代民间瓷窑的杰出代表。1963年,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中国名胜词典》条目中有辑录。由于所出器物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窑址及窑器都颇具知名度。1973年该窑出土器物曾赴日本展出,引起轰动,后又多次在国内展出,其中国家二级、三级文物有数十件之多,在国内外影响很大。特别是这些物品引起了东南亚客商的极大关注,近年来不断有东南亚客商到鹤壁集古瓷窑遗址观光、考察。
  在鹤壁集乡陈家村北曾有一块柏灵桥碑,毁坏后在清乾隆三十七年又重新被立。碑文记载了烧造鼎盛之时的景象:“邑西之人,借以烧瓷养生者不啻数万家。”可是,自元代以后,由于社会动荡,鹤壁集窑大量陶瓷工匠纷纷离窑,曾经红火一时的许多窑场停业、废弃,烧造的规模也日趋萎缩。随着时光的变迁,曾有的辉煌场面成为历史,只留下瓷片和遗址在无声地诉说着逝去的一切。
  瓷器文物是传统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我市古代文明的实物见证。如今,我市加大对文物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景点在推介过程中知名度不断提高。大好时机不容错过,鹤山区借势提出鹤壁集窑古瓷仿制品系列开发项目,要与旅游业相结合恢复仿古瓷器生产,计划将鹤壁集古瓷窑列入参观线路。
  必要的市场调查不可缺少。只要有外出的机会,不管是区领导还是普通的办事人员,大家都把到陶瓷市场考察当作任务,千方百计寻找机会考察市场,进行市场分析。经过充分的论证和思考,鹤山区首先制作出一系列引人瞩目的古瓷仿制品。他们在鹤壁集地区取来适宜制作瓷器的特有黏土,委托厂家照样本进行烧造。成品一到大家手中,人们都惊呆了:那一个个釉色光润亮泽、器胎细腻质坚、造型精致美观的瓷器,图案有鱼纹、龙纹、花鸟等等,真让人眼花缭乱。

        锻造我市文化发展的知名品牌

    古代文明的光彩何以重现?机遇就掌握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有了生产出来的实物,项目的论证者对开发仿制品的美好前景信心更足了。不久前,由我省主办的“中原文化上海行”活动在上海图书馆举行,鹤山区充分抓住机遇,把项目带到了这一舞台,与对项目感兴趣的温州客商进行商谈。 
    这个总投资额为350万元的项目计划开发烧造仿制品,并围绕古瓷窑所出土瓷器进行旅游、商品、科普等综合开发和建设。经过市场预测和效益分析,他们投入20万元对鹤壁集窑仿制品进行开发和研制,投入120万元对瓷窑进行全面建设,投入40万元购置生产模具及相关设备,投入20万元建设现代陶吧,投入150万元建设鹤壁集窑博物馆。
    这一吸引人的项目以古瓷仿制品开发、生产及展览为主,以建设陶吧为辅,集生产、购物、休闲观光和艺术推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集中展现了项目的完整性。栽下梧桐树,只盼金凤筑巢来。现在,鹤山区已经伸出了热情之手,想方设法进行招商引资,让我市文化发展的知名品牌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鹤壁集古瓷窑遗址列入省“十一五”大型古遗址抢救性保护项目
                                                               2005-12-05       
 
      鹤壁集古瓷窑遗址位于鹤壁集羑河两岸,分布区域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约650米,面积84万平方米,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窑场之一,是称誉世界的古代民间陶瓷的杰出代表之一。该窑始烧于晚唐,中经五代、北宋、金时期,终烧于元代,历始五百余年,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是鹤山先民对中华文明的一大贡献。
      该窑址于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重新开发民间古陶瓷艺术,经该区积极申报,近日,被省发改委、省文物局列入了“十一五” 大型古遗址抢救性保护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对鹤壁集古瓷窑的第二次发掘、文物保护设施二期改扩建工程(包括文物展厅、管理工作用房、文物修复室、看护用房的改扩建)、现代陶吧建设及模具和炉具的购置等。
        信息来源:鹤山区政府办
 

前一篇<---本篇--->后一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