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淇河文化研究第一卷(2005-2006)

 

在民风古俗中开拓前行——看浚县古庙会如何与市场接轨

汪丽娜 卢新娟

  沿悠悠淇水形成的淇河文化以及依黄河故道发展的中原民间文化是我国文化两种走向的体现。如果说优雅的淇河文化是阳春白雪,那些美妙诗篇成为文人墨客的最爱;那么可以说通俗的浚县民间文化是下里巴人,古庙会的辉煌寄托人民群众千年的向往。

        民俗文化穿越千年历史

      在大自然的变迁中,中华儿女的母亲河黄河曾沿古黎阳而过。虽然黄河改道,但是这儿卫水蜿蜒,大小船只来往于此,货物装卸不停,客商川流不息。悠久的历史、城市的繁荣和交通的便利催生了各种灿烂的民间文化,正月古庙会便穿越千年时空,以浓厚的文化底蕴牢牢在大伾浮丘两山之间、在百姓心中扎下根基。
  浚县正月古庙会萌芽于后赵皇帝开凿伾山大佛时期,当时的人们集结进香,朝山拜佛。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大伾、浮丘两山相继修建了许多寺庙和道观,庙会的规模逐渐扩大。明朝时当地知县蒋虹泉修建了浮丘山碧霞宫古建筑群,使庙会规模进一步扩大。“山水簇仙居,仰碧榭丹台,一阙清音半天绕;香火酬众愿,看酒旗歌扇,千秋盛会里中传。”每到农历正月初九、十六两日,当旭日初升之际,浚县县城和大伾浮丘两山已笼罩在一片淡紫色的烟雾里。长龙般的演艺队伍和群众齐步前移,锣声、鼓声、鞭炮声震耳欲聋,花船、高跷、舞狮、秧歌、背阁等各种节目让人目不暇接。香气扑鼻的饸饹面、质白细嫩的豆腐皮、香焦酥脆的花生米、醇香利口的梨膏糖等民间小吃让人流连忘返,石刻、泥玩、柳编、布艺等民间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
        集佛、道、儒文化于一体,历时一个多月的浚县古庙会会期长、规模大,多年以来热闹非凡、长盛不衰。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各具特色的民俗表演、琳琅满目的贺岁物品、口味各异的风味小吃,吸引了来自晋、冀、鲁、鄂、皖等周边20个省市以及海内外数百万的人们,每年游客多达400万人次,在全省及周边地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古庙会被列为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

        依托优势提升文化内涵

      古庙会的辉煌是空前的,民间文化的传承是璀璨的。作为社会运行机制中的经济载体、文化载体,浚县古庙会承纳了流传已久的民间文化,凝聚着普通民众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道德风尚以及审美趣味。旧时庙会的“人文性”比较强,它和集市相融合,集祭祀、娱乐、贸易于一体。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欣赏能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庙会的文化品位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浚县县委、县政府的引导和推介下,古庙会精神性的因素越来越淡,而物质层次的因素却逐步增加。如今,古庙会的宗教祭祀色彩已经淡化,它正在逐渐演变为交流大会和旅游盛会,商品交易、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尤其是旅游成了庙会的主要内容。
以民俗带动民俗,以文化推介文化,办好庙会、辐射带动经济发展,把古庙会这一文化名牌挖掘得更加深入,这是庙会组织者一直在考虑的主题。为了把民俗文化宣传出去,该县在全国第一个把县级旅游景点的办事处设到了北京,还多次聘请专家前来浚县谋划发展战略。河南大学教授高有鹏、省文学院孟宪明、台湾画家李钦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群等民俗专家和文化名人多次来到浚县考察古庙会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他们的学术专著和绘画作品中,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诠释。就在这种氛围中,王群的画作、大型工笔长卷《正月》应时而生。高0.83米、长25米的长卷气势恢弘,表现手法细腻,由集市贸易、游山、社火、进香4个部分组成,以现实主义写实手法和工笔长卷的形式,集中反映了中原地区的土特产和民风民俗。随着画卷在国内外的巡回展出,浚县古庙会正在被更多的人了解。“浚县是中原文化圣地”、“浚县庙会是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这是真正的中原民俗文化”等盛誉接踵而来。
        在以文化推介文化的同时,该县还不断举办活动,通过多种文化载体对古庙会进行宣传。文化旅游节、迎经庆典等文化活动经常举办;中英文的大伾山旅游咨询网站和全国45家著名旅游区友情链接;《大伾神韵》、《古风古韵古庙会》等专题片相继推出;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报、河南日报等众多新闻媒体不断宣传;用二弦、三弦、大平调、豫剧、曲剧等地方剧种演绎浚县历史名人和传说故事的阳明乐团成功组建,富有特色的道教音乐也被推出。他们还在加大投入,对古庙会现场进行改造升级的同时,不断走出去,面向全国推介以古庙会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旅游。山东省菏泽市、河北省邯郸市以及省内各市都留下了该县旅游推介人员的足迹。推介者深入到当地的旅游机构,面对面向消费者宣传。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县旅游收入达856万元,其中,仅正月古庙会就收入411.4万元。
        
        在民间艺术中大步前行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浚县文化资源丰富,县委、县政府对挖掘、整理、传承古庙会文化高度重视,在民风民俗中开拓市场,在文化传承中做大市场。如今,古庙会规模越来越大,游览秩序、卫生环境越来越好,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古庙会创造的产值达4000万元。目前,浚县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两山庙会文化为中心,以黄河古陶、泥塑、工艺制镜、石雕石刻、柳编等特色文化为支撑的文化产业格局。
        以古庙会为载体,壮大旅游文化经济。该县负责同志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挖掘古庙会的文化内涵,加强对外宣传,增强对外辐射能力,加快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倡导文化旅游,努力打造“华北第一古庙会”品牌,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加大浚县古庙会旅游宣传推介力度的同时,将民间艺术品进行整合,结合旅游开发,集中展示并推介民间艺术文化产品,为文化产业发展打造良好平台。通过大力推动更多的优势和特色文化品牌走出去,实施优势品牌战略,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使县域文化产业不断壮大。
        浚县正在一条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上探索前行。他们正带着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使之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柱的雄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力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品牌叫得更加响亮! 
        2005-9-14 《鹤壁日报》

前一篇<---本篇--->后一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