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序言 前言 目录 后记    

 

 

 


主页

主目录

 

 

第六回

商汤躬身纳贤士  伊尹竭力辅大业


 
 

  商朝从始祖契开始,到商汤(即天乙,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名履,又称成汤,号武王,在位30年,17年为商部落首领,13年为商朝君主)时期,已经将都城迁了八次。主癸之后,他的儿子商汤继承商部落首领。

  有记载称,商汤初期商族的活动中心已经迁到郼亳(又叫黄亳,位于今河南安阳东的内黄县亳城乡),后迁到南亳。

  当时,夏朝的统治者是夏后桀,他骄侈淫逸、宠用嬖臣、暴虐无道,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奴役,引起所属方国部落及民众的普遍憎恨与反对。夏朝的统治风雨飘摇,国势渐衰。

  商部落早已问鼎于夏朝,到了商汤时代,商部落已经有了与夏王朝抗衡的能力。商汤在亳(今河南商虞城谷熟镇)积蓄粮草、招集人马、训练军队,为灭夏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本来商族曾被夏王朝授予“得专征伐”的大权(《史记·,他要征伐谁可以不经夏王的批准就有权出兵。但是商汤所要征伐的并不是一般的侯国,而是统治全国的夏王朝,所以必须周密部署,谨慎进行。

  在商族的国都亳的东部有一个薛国,国君为仲虺huǐ。相传仲虺的祖先叫奚仲,是夏后禹的车正,就是管理制造车子的长官。奚仲原来是族居在薛(位于今山东枣庄)地的一个氏族酋长,善于制造车子,当了夏后禹的车正以后,就迁居邳(今江苏邳州西南)。自奚仲以后,子孙都在夏王朝做官,为夏监制车子。到了仲虺时又迁回薛去居住,是夏王朝东方地区的一个诸侯。

  薛国国君仲虺访问有莘国时发现伊尹是个人才,便要求把伊尹请到薛国去,但有莘国没有答应。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挚,小名阿衡,“尹”不是名字,而是“右相”的意思。《列子·天瑞》称:伊尹生乎空桑(今河南开封杞县西空桑村)

  伊尹奴隶出身,《墨子·尚贤》称:“伊尹为有莘部落(位于今山东曹县莘冢集一带。也有说伊尹出生地在莘野,莘野即今河南嵩县莘乐沟),有莘氏的师仆。传说,他的父亲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采桑养蚕的奴隶。他母亲生他之前梦感神人告知:“臼出水而东走,毋顾。”第二天,她果然发现臼内水如泉涌。这个善良的采桑女赶紧通知四邻向东逃奔二十里,回头看时,那里的村落成为一片汪洋(按照现在科学的观点,当时该地可能发生了地震,而“臼内水如泉涌”也正是地震前的预兆)采桑女就在那里生下一婴儿。

  传说因为采桑女违背了神人的告诫,所以她生下婴儿之后,她的身子便化为空桑。有人发现空桑中有一婴儿,便带回献给有莘王,有莘王便命做厨师的家奴抚养他。这一神话传说曲折地反映了伊尹是依水而生的,而他的母亲就是那个采桑的女奴。

  伊尹自幼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虽耕于有莘国之野,但却乐尧舜之道。既跟着父亲掌握了烹调技术,又深懂治国之道。既做奴隶主贵族的厨师,又作贵族子弟的“师仆”。师仆就是奴隶主贵族子弟的家庭教师,这可以和古希腊教育史上以教仆身份任奴隶主子弟的家庭教师相提并论。可以说伊尹是中国第一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家庭教师。

  仲虺在薛国对国家大事看得很清,夏后桀暴虐,人民怨恨,诸侯叛离,使他对薛国的未来忧心忡忡。他听说商汤是一个仁德的君主,就去拜访商汤。

  商汤早就听说仲虺是个有才干的人,也正想前去相请,可是又顾虑仲虺的祖辈们都是夏王朝的臣子,恐仲虺不愿归商助他灭夏。没料到夏后桀自诛灭了有缗氏以后,引起了各地一些诸侯的恐惧,不仅是异姓诸侯,就是与夏后氏同姓的诸侯也先后叛离夏后桀。仲虺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来到了商。

  商汤见到仲虺之后非常高兴,向仲旭请教治国之道。仲虺看商汤宽厚仁德,颇有胆识,深得民心,便根据当时天下形势,分析了夏后桀如此下去,必然会自取灭亡,人心所向是商。他鼓动商汤蓄集力量,先伐与商为敌的诸侯,破除夏后桀的势力,然后灭夏建商,同时表示愿意投靠商国。汤见仲虺是有用的人才,就任命为左相,参予国政。

  后来,仲虺向商汤举荐了伊尹,说他是个治世奇才。为了发展商族的事业,商汤正求贤若渴,他听伊尹研究三皇五帝和大禹王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而远近闻名,他认为伊尹正是自己所要找的人才。于是便以玉、帛、马、皮为礼前往有莘国去聘请伊尹。

  商汤去见伊尹,叫彭氏的儿子给自己驾车。

  彭氏之子半路上问商汤说:“您要到哪儿去呢?”

  商汤答道:“我将去见伊尹。”

  彭氏之子说:“伊尹,只不过是天下的一个曾做过奴隶的人。如果您一定要见他,只要下令召见而问他,这在他来说已经是很高的恩遇了!”

  商汤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如果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会更加灵敏,眼睛会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喜欢而努力吃药。现在伊尹对于我们商族来说,就好像良医好药,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啊!”于是叫彭氏把他的儿子赶下车去。

商汤拜见伊尹

 到了有莘,由于有莘王并不答应商汤聘任伊尹。如此三番五次,也没有见到伊尹。后来商汤心生一计,答应娶有莘王的女儿为妃,并要求让会做饭的伊尹作为陪嫁奴隶。有莘王为了讨好强大的商族,同意了商汤的要求。这样,伊尹终于到了商汤的身边,成了商汤的右相。二人整天谈天论地,很是投缘,特别谋划了要以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的发展为要务,打好基础,积极治国,准备灭夏。

  《孟子》说:“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可见伊尹又是中国第一个帝王之师。《孟子·万章》篇说伊尹“以尧舜之道要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伊尹与商汤在一起商定了效法尧舜以德治天下,为救民而伐夏的方略。

  商汤有一次外出,看见在一处茂盛的林子里,一个农夫正在张网捕捉飞鸟,东南西北四面挂的都是网。待网挂好后,这个农夫对天拜了几拜,然后跪在地上祷告说:“求上天保佑,网已挂好,愿天上飞下来的,地下跑出来的,从四方来的鸟兽都进入我的网中来。”商汤听见了以后,非常感慨地说:“只有夏后桀才能如此。要是如此地张网,就会完全把鸟都捉尽啊!这样做实在太残忍了。”就叫从人把张挂的网撤掉三面,只留下一面。商汤也跪下去对网祷告说:“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想往左跑的,就往左飞,想往右跑的,就往右飞,不听话的,就向网里钻吧。”说完,站起来对那个农夫和从人们说:“对待禽兽也要有仁德之心,不能捕尽捉绝,不听天命的,还是少数,我们要捕捉的就是那些不听天命的”。那个农夫也深受感动,就照汤的做法,收去三面的网,只留下一面。这就是流传到后世的“网开三面”的成语故事。 其他诸侯听说这件事以后,都称颂说:“汤真是有德之君。”

  商汤的勤政薄敛、体恤民情等举措,对笼络人心、巩固统治、积蓄灭夏力量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他的行为不仅得到本族人的拥护,也使得夏人及其他方国人民十分向往。因此,也就有了《史记·夏本纪》所谓的“汤修德,诸侯皆归商”的局面。

  商汤为了削弱夏王朝的势力,排除灭夏的障碍,争取更多诸侯的反夏,首先就从商族的邻国,也是夏后桀的耳目葛国开始。葛国(位于今河南省宁陵葛伯屯)紧邻商族都城亳的西侧,又称葛伯国。夏朝前期,黄帝支庶伯益的长子大廉被夏后禹封在葛,建立葛国,封为伯爵,史称“葛伯”。从夏后禹至夏后桀,葛国一直是夏朝的忠实诸侯国。

  葛伯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就连视为国家大事的祭祀天地神鬼都不愿执行。商汤恐葛伯妨碍他灭夏,将他的活动报告给夏后桀,就想争取葛伯不再为夏后桀效力,助商灭夏。商汤就派使者前去葛国询问原因。葛伯很狡猾,深知商国的畜牧发达,有大量的牛羊,就说:“我们不是不懂得祭祀的重要,只是每次祭祀都要用许多牛羊,我们现在没有牛羊,拿什么祭祀呢?”商使回报给商汤。

   汤听了使者的回报,就派人挑选了一群肥大的牛羊给葛伯送去。葛伯见商汤相信他的谎言,居然得到了不少牛羊,就将牛羊全部杀来吃了,仍然不祭祀。商汤得知葛伯又没有祭祀,再次派使者至葛询问为什么不祭祀。

  葛伯又说:“我们的田中种不出粮食来,没有酒饭来做贡品,当然就举行不了祭祀。”

  商汤得知葛伯是一个不关心人民生产,只知道享乐的人,就派商国的人前往葛国去帮助种庄稼。

   葛国人民在葛伯这个昏君的统治下,生活非常痛苦,衣食都不能自足,当然更不能为商国来帮助种田的人提供饭食。商汤就派商国边境的人给帮助葛国耕种的商人送去酒饭,送酒饭的人都是些老弱和孩子。

  葛伯就派人在葛地等候送酒饭的人来后将酒饭抢走,还威胁说不给就要杀死他们。有一次,一个孩子去送酒肉,因反抗抢劫,竟被葛伯的人杀死。商汤见葛伯死心塌地与商为敌,已经不能再用帮助的办法来争取了,就率兵攻打葛国,把葛伯杀了。因为葛伯不仁,葛国人民早就怨恨,见商汤杀了葛伯,就表示愿意归顺商国。

  对于商汤灭葛的行动,诸侯中不但没有人反对,还指责葛伯的不仁,被杀是咎由自取。有的方国的人民怨恨夏后桀的暴虐,还盼望商汤前去征伐,愿意从夏王朝统治下解脱出来归顺商汤。还有一些方国干脆直接归顺了商汤,商汤对归顺的方国都分别授以玉珠和玉圭。显然商汤是居于一个诸侯盟主的地位,在行使国王的权力。商汤从伐葛国开始,逐步翦除夏朝的羽翼,又征服了一些不归顺商的诸侯、方国,所谓“十一征而天下无敌”。

  自夏后桀灭有缗氏以后,夏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更加激化。在夏王朝的诸侯、方国中,虽然叛离者不少,但拥护夏王朝的也还不少,忠实于夏后桀的也不是没有。在东部地区就有三个夏朝的嫡系国:一个是彭姓的韦(位于今河南滑县东),一个是己姓的顾(位于今山东鄄城东北),一个也是己姓的昆吾(位于今河南境内)。这三个夏属国的势力都不小,他们所处的地区又与商族较近。这三个方国执意以商为敌,他们监视着商汤的活动,还经常向夏后桀报告商汤的情况。

  商汤和伊尹、仲虺决心除掉这三个夏后桀的羽翼。就在商汤准备进征韦时,夏后桀得知商汤还在继续征伐诸侯,扩大商的势力,于是派使臣至商国召商汤入朝,要趁机杀掉商汤。

  商汤接到夏后桀召见的指令后,与大臣们商议是去还是不去。众臣纷纷劝阻商汤。

  唯独伊尹说:“臣认为您该去。否则,将会被夏后桀找到借口,使我们变得无理”。

  商汤非常相信伊尹,听取了伊尹的建议,决定去夏国见夏后桀。于是,商汤就带领随从来到夏王都。

  夏后桀得知商汤已来到,就下令将商汤囚禁在夏台。夏台又名古钧台,是当年夏后启大宴诸侯、举行开国典礼的地方。台上筑起的亭殿为双重檐,两滴水宫殿式,周围有二十四根明柱支撑,红柱黄瓦,透花门窗。

  商族得知商汤被囚禁,上下一片混乱,纷纷埋怨伊尹出了坏主意。

  然而,伊尹并不慌张,他和仲虺商议,准备了大量的珍宝、玩器,精选了数名美女,由仲虺带着一同献给夏后桀,请求释放商汤。仲虺对夏后桀又说了商汤如何忠于夏朝、如何仁德老实之类的好话。

  夏后桀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看见商送来的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非常高兴,解除了对商汤的怀疑,同时下令将商汤释放回商。

  商汤回国后,被囚禁的痛苦经历使商汤更坚定了灭夏的决心。但伊尹感到眼下伐夏的时机还不够成熟,向商汤献计说:“夏自大禹建国以来,已历经四百多年,夏王是天下尊崇的共主,商为夏之方国,商伐夏有以下犯上之嫌,没有十分的把握不可轻动,因此一定要等大多数方国都不支持夏后桀的时候方可进攻”。

  为试探以九夷之师为代表的夏朝所属各方国诸侯的人心向背,伊尹建议商汤停止了对夏朝的纳贡。

  结果夏后桀大怒,“起九夷之师”来攻打商族。伊尹看到夏后桀虽暴虐无道,民有怨恨,但在诸侯中仍有威信,九夷之师还听夏后桀的指挥。就建议商汤不能急于出兵伐夏,还要蓄积更大的力量,继续削弱拥护夏王朝的势力,以等待时机。

  商汤接受了伊尹的主张,于是商汤派人向夏后桀认错,并说了尽管商族面临着很多困难,但还要马上恢复对夏王朝的贡纳。夏后桀这才撤兵回国。

  商汤一方面极力宣传夏之暴政,进一步促使人们对夏的厌恨;另一方面针对“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的现实,广布仁德,宽以治民,对内赢得民众的拥护,对外争取其他方国的支持,从而收到了抑彼扬己之功效,使人心背夏而向商。

  伊尹向商汤出谋,由他亲自去夏都斟鄩(位于今河南洛阳偃师)住一段时间,观察夏朝的情况。随后,伊尹带着随从,驾着马车,驮着方物(指土特产)、贡品来到夏王都斟鄩。伊尹以朝贡为名,见到了夏后桀和妹喜,后来伊尹又用礼物收买了妹喜,取得了妹喜的信任。伊尹在斟鄩住了下来,三年后的一天,妹喜对伊尹说,夏后桀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两日并出,相互搏击,一日胜,一日不胜。

  伊尹认为,这是灭夏的时机到了,于是迅速回到商国都城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告诉商汤说,夏后桀“不恤其众,众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积怨”,并大胆判断“夏命其卒”,认为夏已出现了灭亡的征兆,因而与商汤共同下定了灭夏的决心。

  商汤见叛夏归商的人愈来愈多,就和伊尹、仲虺商议先剪除夏后桀的三个党翼,即韦国、顾国和昆吾国。

  经过一番谋划和准备之后,商汤和伊尹就率领了助商各方的联合军队,先对韦国进攻。商汤率大军压境,韦连求援都来不及,很快就被商军灭亡。韦国被灭,顾国势单,商汤接着又挥师东进,乘胜也将顾国灭了。 韦、顾二国的土地、财产、人民尽归商所有。

  一年之后,夏朝的附庸国昆吾国的国君夏伯自恃其能,率军向商进攻。伊尹见昆吾死心塌地效忠于夏后桀,一心与商为敌,就请商汤率军讨伐昆国吾。一战而大败昆吾军,再战而杀夏伯,灭昆吾,并昆吾土地和人口入商。这样,夏朝的几个主要附庸国都被商汤消灭了。

  夏后桀对商汤的扩张虽有警觉,但见商国的贡赋有增无减,也没有引起重视,仍然过着他那花天酒地的日子。

  这时,又过了几年,商国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夏朝,商汤采纳了伊尹的建议,停止朝贡夏朝以试夏后桀的实力。消息传到夏都,夏后桀召九夷之师攻商,但九夷的首领们看到商国越来越强大,同时,早已忍受不了夏后桀的残暴统治,看出夏后桀不会长久,就不听夏后桀调遣,纷纷叛离而奔商,使夏朝的力量大为减弱。商汤讨伐夏后桀的机会终于成熟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河南省《淇河文化研究》网站         站长:任惠生      电话  0392-3286668    电子邮箱: qhwhyjhxsb@163.com

   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毛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