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剖心处---摘心台

 

 

 

摘心台也称摘星楼,位于朝歌城中心,是商朝末期比干剖心的地方,游览面积60余亩,建有南北两个大门,整体大门是仿明清建筑风格,红墙碧瓦,气势雄伟。明嘉靖二十四年《淇县志》记:“摘星楼,一名妲己台,在县城西北隅,与城相接,相传纣与妲己观朝涉之处,今遗址尚存。有双槐植其上,苍翠绝伦,不记岁月”。台残高13米,东西宽90米,南北长100米。1984年春,县人民政府将遗址扩建为摘心台公园。1996年,将原摘心台东北的城关卫生院搬迁,1999年文物旅游局对土台实施了保护工程,彻底解决了雨水冲刷水土流失问题,新修了城垛式保护墙、心星阁、忠烈坊、夯土层观察室等;2001年,有将摘心台北的县供销社和县农业局办公楼拆迁,使公园进一步扩大。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摘心台  摘心台上层是殷商文化,下层是龙山文化,明清《县志》记载,台上原有摘星楼,“摘星”形容楼非常的高,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说法。纣王晚年昏庸无道,残害忠良,整天和妲己在楼上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他的叔父比干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就到台上劝谏纣王,苦谏三日不走。纣王非但不听,反而恼羞成怒的对比干说:“都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是什么样子的。”说着就令卫士将比干剖腹挖心。后人为了纪念著名的爱国忠臣比干,就将摘星楼改名为摘心台。

忠烈坊  忠烈坊建在摘心台上,是一座青石牌坊,为纪念比干而建造。忠烈坊始建于汉代,清末明初毁于战火,县文物旅游局1999年依照原来格式重新建造。忠烈坊的对联“刚之忠之仁之勇之,惨也酷也悲也伤也”, 即是原来坊上的楹联,由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王鸿玉先生重新书写。西面楹联:“道阻当时滴千载英雄之泪,名传后世启万年忠孝之心“,是明代三仁祠殷礼义坊旧联,坊前“比干摘心处”碑,是著名国学大师,与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有“北季南饶”之称的香港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题写。

心星阁  建在摘心台的最顶端,原摘星楼之处。高5.68米,长宽各4.5米。由158块青石构成,设计精巧,风格独特。心星阁东、北、西三面所刻楹联由燕昭安所撰,南面的楹联由石同勋先生撰写,四幅对联记述了商都朝歌的历史沧桑:

东面的对联“心存社稷德昭天地,亭对纣窝气贯长虹”,写的是朝歌的古与今。此联写比干为国捐躯,其精神长存,“亭”指心星阁,心星阁所对的东方有淇河岸边的纣王墓,即“纣窝”;一般帝王的坟墓称为“陵”,而纣王的墓陵被人称为“纣王墓”,甚至叫“纣窝”,充分表明了人们的爱憎。想当年商纣王不可一世,残害比干;而如今,纣王的坟墓被称为“纣窝”,而比干反而高踞台顶,被人们修亭建坊来纪念。

南边对联是“三仁恸地去国佯狂剖心后事,一台参天摘星观涉折胫前车鉴”,写的是古朝歌的是与非。上联是写了微子、箕子、比干他们三个爱国忠臣为国躹躬尽瘁,为后人留下佳话;下联写的是纣王和妲己在这里寻欢作乐,杀害百姓的残酷手段。站在心星阁上向西南眺望,有一条小河叫折胫河,当年初冬的一个早上,纣王和妲己登上摘星楼,举目南望,见有两个樵夫担着薪柴涉水过河。那个年老的担着柴坦然的过去了,而年少的几次将腿伸进去又缩了回来。纣王好奇地问妲己:“为什么年老的不怕冷,而年少的怕冷?”妲己回答:“年老的骨髓充沛,所以不怕冷,年少的骨髓尚亏,自然怕冷。”纣王却不相信,妲己就命卫士将两个樵夫的股胫折断,来验证她的话。后人为了纪念那两个无辜的樵夫,就将那条小河叫做“折胫河”。

西边楹联是“急管嘈嘈十指独掩弟子目,禾黍渐渐千古绝唱麦秀歌”,写的是古朝歌的兴与衰。当年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路等驱车出游,路过朝歌,只见朝歌处处红男绿女,繁华热闹,弟子们纷纷捂住眼睛,认为朝歌作为曾经的商纣王都城,是奢侈糜烂的标志,怕沾污了他们的眼睛。子路见唯有被孔子斥为“朽木不可雕”的宰予不肯捂眼,就一脚把他从车上蹬了下来。这就是所谓的“弟子掩目”的故事。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老夫子弟子们的迂腐和伪善,我们可以想想,假如子路没有从指头露缝偷看,怎么会知道宰予没捂眼睛?下联说的是箕子从朝鲜返回朝歌时,伤感于商朝的灭亡写下了中国第一首文人诗《麦秀歌》(见本书“中华文化第一子----箕子”、“箕子”、“中国第一首文人诗”等篇章)。

北面对联是“曳牛定夷中原统一有此事,宣淫施暴周汉以往无斯人”,此对联写的是纣王的功与过。“曳牛”是说纣王力气非常大,能倒曳九牛。“定夷”说的是纣王的功绩,纣王曾经平定东夷,解放奴隶,开拓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促进北方文化向南方的传播,对古代中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一定的功劳。当代的历史学家郭沫若也曾说过:“这个人很了不起,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非常大。中华民族之所以向南发展,是纣王的功劳。”下联说的是纣王晚年的荒淫,客观的讲纣王作了52年的帝王,很可能有骄傲的情绪,加上周朝统治阶级的夸大,因此把商纣王塑造成了昏君的代表。至于纣王的功过是非,还是留待后人继续研究、探索吧。

殷朝六七贤圣君故都碑  该碑高三米,明代孙征兰题写,原立于朝歌城南官道旁,1999年修复立于摘心台公园北大门内。碑意可参见本书“朝歌稽古·殷朝六七贤圣君”一文。

    警示亭  在摘心台公园殷朝六七贤圣君古都碑南面,2000年修,意为牢记历史,以史为镜,反腐倡廉,警钟长鸣。亭内有一口铜钟,高2.3米,直径1米,钟上铸有“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苍难欺”篆体大字。警示亭南北悬挂“警钟长鸣”、“临政清廉”木匾。亭下汉白玉碑上刻有由燕昭安与石同勋撰写的《摘心台警示亭记》:

为官临政    平廉为纲    官为民仆    民众为上

下民易虐    难欺上苍    水能载舟    也能覆舱

昔有纣都    固若金汤    四海宾服    征夷扩疆

曾几何时    德政沦丧    戕诤拒谏    刚愎自赏

民怨日盛    众叛亲往    九鼎迁徙    家破国亡

前车之鉴    后事莫忘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俯首为牛    唯民为上    反腐倡廉    志洁行芳

古训在耳    言行规章    克勤克俭    永筑堤防

故修此亭    警钟鸣长    万众一心    再铸辉煌

扯淡碑  2米,原在朝歌城北门外,为更好保护将其移至摘心台公园内。一般的石碑上都刻有“万古流芳,永垂不朽”等一些吉祥的话语,而这一块石碑,却因碑额刻着“扯淡,再不来了”而闻名于世。碑上刻有“翁燕人,水木氏”,“翁”是指老人,“燕”指北京一带的地方,“水木氏”是一个姓沐的人。“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明末甲申是明代崇祯十七年,也就1644年,李自成起义攻打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明朝灭亡的那一年。这个姓沐的人是一个勋臣的后代,明朝灭亡,他躲避灾难,到云梦山隐居,想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反清复明。可是前进的车轮不可能倒转,尽管他活了144岁的高寿,也没有得到自己的目的,想想来到这个世上没什么意思,临终前写下了“扯淡,再不来了”几个大字,发出最后的悲鸣。

冯玉祥训令碑  1988年从淇县人民医院出土,这里民国时期是淇县县衙。1984为更好保护收集到摘心台,1999年摘心台整修时用玻璃罩住立于公园南端三仁祠墙后。石碑刻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38年),时任县令汪铭鉴所立,上面镌刻的是冯玉祥的训令:

“我们一定要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扫除净尽,我们誓为人民建设极清廉的政府,我们要为人民除水患,兴水利,修道路,种树木及做有益的事,我们使人人均有受教育读书识字的机会,我们训练军队的标准是为人民谋利益,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武力。”

冯玉祥当时是河南省督军和省政府主席,生活俭朴,为政清廉,他曾用这样的打油诗来描述自己:“吃的泉水炖豆腐,穿的国货大粗布,饭后要走三千步,兴来能读百页书”。县令汪铭监把冯玉祥的训令刻石立于县衙,不是为了装潢门面,也不是畏于冯玉祥的权势,而是警示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陈婆造心经浮图  原来在朝歌城南12里的良乡村天宁寺内,1984年移至摘心台公园,1997年建立碑亭。此塔创建于唐开元九年,七层石塔,高2.88米,塔心室后壁雕一佛二菩萨,塔身右壁刻有“唐开元九年陈婆造心经浮图”。1963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浮图南立有石碑,上刻燕昭安撰写的“陈婆造心经浮图简介”,考证厘清了长期以来对此文物的错误解释。“陈婆”是指老年妇女,“心经”是佛经,“浮图”是石塔的意思,就是说一群老年妇女集资修建的这个石塔,石塔用来存放“心经”。

麒麟壁  麒麟壁雕于明正德元年,原是朝歌城南门里三仁祠胡同三仁祠门前的照壁,青石雕刻,长六米,高2.5米,1984年收集到摘心台公园,现立于摘心台南。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四大吉祥动物之一,因为箕子,微子、比干是殷纣王时的保国忠良,德高望重,所以在创建三仁祠时建此壁。相传在建造麒麟壁的时候,人们纷纷积金献宝,使麒麟变了日行千里,能够驱妖降怪的“活麒麟”。当年淇县常受洪水灾害,麒麟就将洪水全部吸于肚中,使全城人民免受灾害。后来有盗贼盗宝,将麒麟肚子里的宝物盗走,活麒麟又变成了石麒麟。

超公和尚塔  原来在灵山寺,1981年从岩内挖出运至摘心台公园。青石雕造的圆塔,总高2.75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上有铭文“第□代住持灵山寺超公和尚之塔”。1974年在灵山出土了超公禅师石棺,前面可楷书“大定辛丑六月初三超公禅师坐化”,一侧刻有“大定戊申三月初六葬师于其塔”。大定是金世宗年号,辛丑为公元1181年,戊申为1188年,可知超公禅师坐化后七年入棺葬于塔下。1981年运至摘心台。

没耳朵狮子  没耳朵狮子雕于明代万历三十六年,汉白玉雕刻,高2.5米,形象生动、舒展,栩栩如生,线条流畅,风格独特,与北狮、南狮都不相同。当时的一位著名工匠刻出来以后,人们发现狮子没有雕刻耳朵,都开始讥笑这位雕刻家。雕刻家就在这个狮子的底座上刻了“牛抵日、狗咬云”两幅浮雕,“牛抵日”的典故出自四川,那里久阴少晴,经常乌云蔽日看不见太阳,偶尔太阳出现了,牛感到非常奇怪,摇动着两个角,拼命向空中抵去,似乎要把这个怪物一头抵掉,人称“牛抵日。“狗咬云”的典故出自西北新疆,干旱少雨,天天晴空万里,不见云彩,偶尔出来几片云,狗就感到惊慌害怕,对天空中的乌云汪汪大叫,人称“狗咬云”。在没耳朵狮子的底座刻上这两个典故,是雕刻家自我解嘲,也是回敬讥笑他的人“少见多怪”。这对石狮反而因为无耳朵而闻名于世了。

    当地人们把“牛抵日、狗咬云、没耳朵狮子、活麒麟”作为“朝歌四宝”。

 

上一篇  <---  本篇  --->  下一篇


版权所有  转用请注明出处  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zhaoan3666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设计制作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