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汇 (一卷)      

“出汗”的石佛会发光
文化艺术 - “出汗”的石佛会发光
“出汗”的石佛会发光
 
作者:陈志付 文∕图  加入时间:2009-2-25 10:48:09

“出汗”的石佛会发光

陈志付 文∕图

核心提示

  在石佛寺村,村民们对老佛爷——田迈造像碑敬爱有加。传说中老佛爷的来历非常神奇:古时的老佛爷被埋在地下,这一天有人犁地时听到老佛爷在地下喊道:“我要出来。”此后,只要有人经过这里就能听见这样的声音。后来有人犁地犁到这里犁不动了,地下又发出“我要出来”的喊声。犁地的人便说:“你出来吧。”老佛爷就这样得到了人的一口气,慢慢地冒出地面,村民纷纷来看老佛爷。老佛爷不停地往上长,长到了一丈高,这时有人说:“别再长了,再长我们就盖不起那样高的佛殿了。”这样,老佛爷又得到人的一口气,不再长高了。


 

 

  淇县高村镇石佛寺村的田迈造像碑虽然看似一通不起眼的佛像碑,但是它在1986年就成了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对象。这通造像碑堪称我国古代造像艺术的经典之作,近年来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和佛教界人士前来研究和参观。

  一直以来,石佛寺村及周边村庄的人都把田迈造像碑称为老佛爷,这个北魏正光年间的老佛爷已经有1480多岁了,在村民们的眼里,老佛爷像个天气预报员。他们在夏、秋两季下地播种和收割之前,都要先向老佛爷问一问天气——老佛爷身上干爽,说明未来几天天气晴好;老佛爷若是“出汗”了,近日内将是阴雨天气。

  被称为老佛爷的田迈造像碑立于村东头路北的石佛寺内。2月13日,记者与淇县知名学者岳武佐一起来到石佛寺村采访。村民们所说的老佛爷在一千多年来历经劫难,而保存却相当完好。“老佛爷的传说故事非常多,可以写一本书。”村民们告诉记者,田迈造像碑不但会“出汗”,而且还会发光,它最近一次发光是在1983年的麦收时节,当时把正在打麦的村民都惊呆了……

  核心提示

  在石佛寺村,村民们对老佛爷——田迈造像碑敬爱有加。传说中老佛爷的来历非常神奇:古时的老佛爷被埋在地下,这一天有人犁地时听到老佛爷在地下喊道:“我要出来。”此后,只要有人经过这里就能听见这样的声音。后来有人犁地犁到这里犁不动了,地下又发出“我要出来”的喊声。犁地的人便说:“你出来吧。”老佛爷就这样得到了人的一口气,慢慢地冒出地面,村民纷纷来看老佛爷。老佛爷不停地往上长,长到了一丈高,这时有人说:“别再长了,再长我们就盖不起那样高的佛殿了。”这样,老佛爷又得到人的一口气,不再长高了。

  夏熙贞说,这个传说起码有一点是可信的,就是佛爷碑一度被埋在地下。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灭佛运动,众多寺庙在一次次运动中被摧毁,佛教造像或被砸烂或被埋入废墟。1992年重修佛爷殿时,从地下挖出了两尊小石佛、一尊无头罗汉石像及石佛头等多件文物,它们出土时已经严重破损,说明石佛寺在历史上同样受到过毁坏。同时,石佛寺从前地处淇河浅滩,沙丘连片,前些年还有黄沙刮进村里。而且从前淇河经常泛滥,洪水裹挟泥沙四处淤积。因此,佛爷碑由地下被发现不足为奇。

  有个传说更为神奇:从前有几个四川人专程来到石佛寺村,要感谢村里一个姓石的老郎中。四川人说,当年春天他们家乡闹瘟疫,死了不少人,这时从外地来了个无发无须、慈眉善目的老郎中。老郎中挨家挨户看病,患者药到病除,老郎中分文不取。人们为了感谢他的善举,询问他的名字和住址。老郎中说他姓石,家住河南淇县石佛寺村。可村里历来没有一家姓石的。四川人说:“老郎中说得很清楚呀,他住在村东头路北。”

  村民们半信半疑地对四川人说:“可能是俺村的老佛爷显灵跑到四川去行善了。”于是,四川人被领进村东头路北的石佛寺,他们发现那个姓石的老郎中与佛爷像惊人地相似。四川人一番跪拜,石佛寺从此名气大增。

  记者在佛爷殿与村民座谈的两个多小时里,三三两两的香客接踵而来,他们向老佛爷虔诚祈祷。

  老佛爷作为北魏时期的石雕造像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村民说,田迈造像碑一直被当做镇村之宝,老百姓将平安寄托在它身上。日军侵华时,鬼子勾结强盗闯进石佛寺要抢走田迈造像碑,由于碑太大,结果只凿走了碑上的两个菩萨头。田迈造像碑受到毁坏,至今让村民还很痛心。村民夏松海、夏熙生等老人持有省文物部门颁发的文物管理员证书,近20年来这几位老人常年义务担当石佛寺的维护职责,为保护田迈造像碑,他们甘愿付出一切。

  古碑成镇村之宝

  石佛寺门前的石狮子据称为中原最大。

  □晨报记者 陈志付 文∕图

  千年石佛寺 遗存造像碑

  石佛寺内的弥勒佛慈眉善目,笑容可掬。

  位于淇县城东北9公里的高村镇石佛寺村是个古老的村落,从村里的石佛寺遗存的残碑上可知,古时这里名曰吴里,后来曾改称张家庵。至于石佛寺这个村名,村里的老年人也说不清起于何时,只晓得古碑记载这里在明代还称张家庵。

  村子古老,村里的石佛寺也有了1470多年的历史——寺内碑刻记载:北魏永熙二年始建。显而易见,石佛寺村后来因石佛寺而得名。

  来到石佛寺村,打远处就能看到石佛寺的山门前那两个高大的石狮子。据石佛寺的管理人员夏松海介绍,这对石狮子的重量分别为10吨,高4米,在中原地区的石狮子中堪称第一。

  石佛寺是遐迩闻名的一座古寺庙,其名气自然来自寺内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田迈造像碑。近几十年,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纷至沓来,他们光顾石佛寺的目的就是为了田迈造像碑。曾有个日本教授和他带领的两个学生对田迈造像碑特别感兴趣,来到石佛寺一住就是两天。

  田迈造像碑系北魏正光年间的佛教造像碑。从年代上来看,石佛寺先有石佛后有寺。随行采访的淇县学者岳武佐说,南朝的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曾派遣使者赴印度模制佛像,从而推动佛教造像在中国广泛流行。在淇县境内,遗留下来的南北朝时期及以后的佛教造像作品除了田迈造像碑之外,还有青岩绝石窟、前嘴石窟、五里井石窟以及灵山寺四面造像碑和四面千佛碑、朝阳寺四面千佛碑、关余庄造像碑等等。这些古代石雕造像,充分说明历史上佛教在淇县的盛行。

  另一方面,历史上也有一些封建统治者常常下令灭法毁佛,使许多寺庙建筑及佛教造像难以长久保持。再加上后来国内外的文物贩子相勾结,使大量珍贵的佛教造像流落海外。淇县的石佛寺在早年间就有两尊佛像的头被盗走,许多容易搬运的小石佛被盗窃。而田迈造像碑也曾多次遭遇文物贩子和强盗的黑手,幸有村民一次次舍身保护才免遭劫难。上述淇县的青岩绝石窟等古代造像作品也由于受到种种历史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都未能完好如初地保存下来。

  田迈造像碑在当地百姓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人们尊称其为老佛爷,老佛爷所在的大殿被称为佛爷大殿。进入石佛寺的山门来到佛爷大殿,可见整体呈莲花瓣形的田迈造像碑伫立大殿正中,碑体四面造像,其造像工艺在今天看来仍令人叹为观止。

  石佛寺的管理人员介绍,田迈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雕刻家,他的造像作品保存下来的目前在全国仅有3件。田迈造像碑高2.95米,其正面为高浮雕,背面为浅浮雕,两侧则采用平雕的手法。正面雕有一佛二菩萨三尊像,佛像高1.75米,两侧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二菩萨像高均为1.1米。佛像头顶圆髻,头后雕有莲花项光,面部清瘦,长颈,削肩,神态安详;其身穿通肩大衣,左手下垂,右手则起于前胸,手指向上,手心向外,作接引状。一佛二菩萨的上方雕有七佛坛,坛上为7个小佛,另有菩提树,树下另有二小佛并坐。再向上为一化佛托举莲座佛塔,塔身雕有佛龛。七佛坛和二坐佛左右各有3个飘舞的飞天伎乐。整个雕刻结构细致、匀称且富有变化。

  田迈造像碑的背面上半部雕有龙华树、吉利鸟,并配有弥勒菩萨像,下半部则雕有多组礼佛及供养人的队列,人物众多、雕工精巧、形象逼真。各组人物都有主有从,从它们的体积大小和服饰穿戴上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阶级关系。造像碑的两侧也分别雕有各种人物图像和多组礼佛图等。

  岳武佐说,像这种运用多种雕刻技法雕刻出内容如此丰富的造像碑,在现存的古代造像作品中是不多见的。目前,当地正在积极为田迈造像碑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佛“出汗”发光 与石材有关

  1992年重修佛爷大殿时出土的佛像残缺不全。

  石佛寺村因村内的石佛寺得名。显然,石佛寺在历史上长期为佛门净地,是传扬佛教文化的一方乐土。寺内的碑刻记载说明,自唐宋以来石佛寺在各代均有过重修。

  田迈造像碑俗称佛爷碑,当地人习惯上称其为老佛爷。老佛爷被视为镇村之宝,村民们在政府文物保护资金的支持下,于1992年为老佛爷重修了大殿,又用钢筋围成栅栏将老佛爷保护在中间。

  “石佛寺是村里的气象台,老佛爷就是个气象预报员。”在与村民们座谈时,大家对记者说。村里祖祖辈辈的人都爱向老佛爷问天气,每到播种和收割时节,村民下地干活时总是先来到佛爷殿看看。村民夏景禄说,夏、秋两季老佛爷对天气格外敏感。平时老佛爷身上干干爽爽的,要下雨时老佛爷身上的水珠就像汗珠一样往下淌。村民们根据老佛爷是否“出汗”来安排农活。

  退休教师夏熙贞说,老佛爷“出汗”是自然现象,在雨季里这种返潮现象很常见,民谚“础润而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佛爷碑的底座埋在地下,气候湿润的条件下碑身容易返潮,从而形成水珠。就像老佛爷曾经发过光一样,都是一定条件下的自然反应。

  关于老佛爷发光的故事,村里人津津乐道,而这个故事并非空穴来风。清乾隆四年的《重修石佛寺碑记》中记载:“嘉靖年间,本村张口玉见佛放金光,出现五彩云雾罩身,且又遍身汗出,而霖雨普降。”这是至今发现的老佛爷“出汗”和发光的最早文字记载。

  老佛爷最近一次发光是在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1983年,当时正是麦收时节,村民夏黑生与夏贵安两家人晚上在石佛寺内打场。脱粒机运转时突然停电,两家人便躺在麦秸堆上休息,等待来电后继续脱麦。突然寺院一片通明,大家都认为是来电了。可是脱粒机旁边的电灯却不亮,原来亮光是从佛爷殿里发出来的。当时佛爷殿没有安装电灯,里面也没有人,怎么会有亮光呢?两家人一起来到佛爷殿看个究竟。只见佛殿内的老佛爷笼罩在乳白而略带浅蓝色的亮光中,他们都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大约两分钟后,亮光开始减弱,再过约两分钟,亮光消失。

  见过老佛爷发光的村民们至今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他们回忆说,老佛爷发光的那几天特别闷热,雨水也多,没有来得及打完的麦子都被雨淋坏了。

  夏熙贞专门对佛爷碑的材质进行过察看和研究,他发现该碑采用的不是常见的青石,而是灰白色的石材。碑的截面均匀地分布着如小米粒状的颗粒,这些颗粒光洁润滑,略闪亮光。夏熙贞说,石佛发光可能是这些小颗粒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作用下产生的。不过,这还有待专家来研究和论证。

  四面造像的田迈造像碑。




返回主页 发表评论

淇县之窗《朝歌文汇第一卷》   主持人:宋建江(同野)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sjjxinxiang@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