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斐诗话》 作者:秋雨

 

 

 

歌诗经雅韵,

唱竹斐淇东。

品故乡文化,

听千古卫风。

 

 

 
 

 

第四十一回 太行东麓北流卫水 华北古今东去黄河

 
 

 

    第四十一回  太行东麓北流卫水  华北古今东去黄河     

    网聊仍在继续,碧水淇滨贴出了一首《太极宫》:

    丹丘平地峙,太极拔峰姿。道阁晴空外,天冥看似低。凭栏黎浚景,紫气绕人衣。气肃开怀处,风铃妙可及。 

    后面跟了一行字:大伾山顶建有太极宫,也就是常说的八卦楼,它是大伾山的标志。太极宫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即公元1677年。

    瞻斐燕淇贴出了一首《天仙子·碧霞宫》:

    卫水簇仙香火盛,一阙清音天界听。浮山妥圣德千秋,虔诚请,恩泽送,碧榭丹台三母敬。

    暮鼓晨钟山隐影,圣观水环仙雾动。山河壮丽貌巍峨,青螺顶,苍柏挺,毓秀钟灵一美景。  

    后面跟了一段文字:碧霞宫位于浚县浮丘山上,就是碧霞元君的行宫。

    淇奥伾岚贴出了一首《烈士陵园》:

    鞠躬拜墓茔,悼念吊魂灵。烈士捐躯死,英雄化永生。黎阳鲜血染,浚地艳阳红。步入新时代,开来要奋争。 

    后面跟了一段文字:浚县烈士陵园位于浮丘东麓,进入陵园,迎面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纪念亭,亭柱上铭刻永垂不朽四个大字。烈士陵园始建于1963年,1975年又进行了扩建,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

    淇奥颂鹤贴出了一首《古遗址》:

    淇水汤汤两岸边,渊源文化数千年。悠悠岁月成千古,且看今朝换人间。  

    后面跟了一段文字:淇河卫地有着厚重的华夏历史。淇河岸边有两处遗址:花窝遗址和大赉店遗址。花窝遗址东滨淇河,大赉店遗址西滨淇河,两遗址在淇河的两岸隔河相望,两遗址都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范文澜、郭沫若曾在其著作中引述过大赉店遗址。1963年,大赉店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2月,花窝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碧水淇滨贴出了一首《帝辛》:

    凤鸾宝帐葬殷商,牧野悲声帝辛亡。曲曲远山魂离去,翩翩舞袖在他乡。梨花带雨春凋谢,芍药笼烟散大荒。但得妖娆千古恨,取回长乐两茫茫。  

    瞻斐燕淇贴出了一首《水调歌头·卫河》:

    卫水北流去,起始自何年?悠悠千古回首,过往化云烟。魂梦清河源始,漕运隋唐永济,岁月逝人间。百舸远帆影,举目望天边。

    水将竭,河欲灭,独凭栏。一时洒泪,激起情愫倍心寒。流过春秋千载,阅尽人间千古,化作臭熏天。济卫迫眉睫,两岸万民牵。 

    后面跟了一段文字:卫河全长900余千米,跨越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四个省市。通常所称卫河,是指新乡县合河到山东馆陶的秤钩湾一段,该段卫河干流长283千米。卫河由西南向东北斜贯浚县县境,浚县境内的卫河段长96千米。卫河流域面积15830平方千米,西北部山区面积6280平方公里,东南部平原面积9010平方公里。自太行山流出的大小支流,呈梳齿状分布于干流左岸,源短流急,洪水突发性强,从整体趋势来看,卫河是一条南北流向的河流。

淇奥伾岚贴出了一首《鹧鸪天·母亲河》:

    春去秋来卫水边,儿时岸上我家园。辛勤播种求收获,心事一怀绿麦田。思故土,望伾山。卫河北去在心间。浪涛拍打茫茫雾,秋雨风霜漫漫岚。  

后面跟了一段文字:卫河是豫北地区的母亲河,更是浚县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它哺育了我的先人和父老乡亲。卫河让我的故乡山清水秀,田野青青,年年五谷丰登,卫河是故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是喝着卫河水长大的,是故乡的卫河水哺育了我,卫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碧水淇滨贴出了一首《浪淘沙·卫水北去》:

    豫北大河迁,卫水依恋。从今两地恨苍天。告别母亲寻古道,渤海贪欢。

   回首泪涟涟,离了平川。伤怀北去怨人间。故土梦中归去也,岁岁年年。  

    常云梦贴出了一首《西河鼓词·卫河洪涝》:

    河古道,弯弯总向东绕。风云怒卷电雷鸣,漫天雨暴。北流远去水天边,泽国一片浩淼。

   聚民力,战洪涝,挖宽展直灾消。河边绿柳水中影,鱼上树梢。月夜远方布谷声,黎明鸟惊知了。

   莺歌燕舞黎阳好。凯风吹、山河欢笑。开引浚泉济卫水,故乡良田五谷创新高。祝愿家乡我祈祷。     

    后面跟了一段文字:1963年,是新中国建国以后卫河泛滥最严重的一次。当年有两个台风先后登陆,前面的台风登陆后减为低涡,最后消失在豫南地区,后面的台风登陆后,再次把第一个台风激活,两个台风势力叠加,豫北正好处在台风边沿的暴雨区内。疯狂持续的大暴雨袭击了整个豫北地区,卫河之水多自太行山中流出,流域面积大,而卫河干流弯曲,河槽窄深,是一条蜿蜒型河道,当时又巧遇渤海海啸,海水倒灌海河,使得卫河泄洪受到阻碍,一时间卫河两岸成为泽国,以致泛滥成灾,浚县的父老乡亲深受洪涝之苦。1963年那场大洪水以后,对卫河进行了十多年的治理。

    淇奥颂鹤跟了一段文字:卫河一度成了一条季节河、一条排污河,水生物绝迹,鱼嬉鸟鸣、绿柳花香已经成了历史。两岸用卫河水浇灌的土地板结,粮食污染,同生农作物品质严重下降。由于河水污染水井报废,人们的各种疾病频发,给人民的生命带来威胁,使百姓的财产蒙受损失。卫河虽然丧失了航运功能,但其在农田灌溉、延缓沿岸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小气候、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开发旅游业,以及未来的防洪排涝等等方面,会日渐凸显出强大的作用。喜闻济卫河的行动已经开始,济卫河意义重大,是造福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业。

    常云梦贴出了南朝江总一首《济黄河》:

    葱山沦外域。盐泽隐遐方。两源分际远。九道派流长。未殚所闻见。无侍验词章。留连嗟太史。惆怅践黎阳。导波萦地节。疏气耿天潢。悯周沈用宝。嘉晋肇为梁。  

    淇奥颂鹤跟了一段文字:江总生于南北朝末年,历任南朝梁、陈,后入隋朝的文学家江总这首《济黄河》写出了黄河源远流长,壮阔波澜的景象。今天的科学考察发现黄河有三个源头,一是扎曲,二是约古宗列渠,三是卡日曲。而古人认为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葱山处在黄河的一个源头,在隋的版图之外,河水在那里就高而下。盐泽是黄河的另一个源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河水自昆仑九折注海而流不绝,相传大禹治水之时,把黄河水从河南孟津开始疏导各大支流、主流入大陆泽,然后又从大陆泽开始疏通九道河流入海。

    常云梦也发了一段文字:地节是汉宣帝的第二个年号,南方有地藏节,地藏菩萨常现身于人、天、地狱之中,救助苦难。天潢又称天横,指天上的五星,即御夫座19、φ、14、σ、μ星,天津星为天潢王良旁有八星绝汉,曰天潢,这里应是借指天潢贵胄。周沈说的应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名,晋肇即晋朝初年。导波萦地节。疏气耿天潢是在描写黄河的壮阔波澜。悯周沈用宝,嘉晋肇为梁,前一句是指北周皇帝禅让给隋帝位一事,《大会歌》:肇建帝业,开国有晋。周代晋国,至公元前376年最终分裂成韩、赵、魏,后来魏迁都大梁,改称梁。词句应是映射北朝之事。黄河带给人的震撼太大了,黄河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黄河留给中华儿女的有欢笑,也有无尽的悲伤。从古代大禹开始,中华儿女总在寻求与黄河的和谐。

    碧水淇滨贴出文字:古往今来的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总是合并分裂,分裂合并。中华版图历史上成立过很多国家,数不胜数,可谓星罗棋布,纷繁一时,这些历史上的国家多数与黄河有关,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河源远流长,流过了千古岁月,一直流到新的时代。

    瞻斐燕淇文字:直至清朝,雍正元年在武陟县境内的黄河岸边建起了嘉应观,相当于封建时代的黄河管理委员会。嘉应观庙、观、衙三体合一,占地140亩,是一处仿宫廷式的建筑群,内立雍正皇帝亲自撰文书丹的大铜碑,高43米,铁胎铜面,碑周雕龙,底座为蛟,为国之瑰宝。殿内正立钦赐润毓金牌,润毓是雍正皇帝赐予在武陟堵口的都御史牛钮的封号。牛钮是皇帝的皇叔,是嘉应观的首任主持。观内供奉的河神均为彪炳史志的历代治河功臣,蕴涵了中华五千年治河经验,是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博物馆。

    淇奥伾岚文字:黄河在孟津以上被夹在山谷之间,除了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一代的黄河河道多次变迁,再无大的变化。而在孟津以下,黄河汇合洛水等支流,折向东北,经河南北部,向北流入河北,又汇合漳水向北流入大陆泽,然后分为几支顺势向东北流入大海。黄河下游河道多次变迁,影响重大。周定王、汉武帝、王莽新朝、南宋,黄河均发生过大的改道。尤其是汉朝以前,黄河下游频频改道,使得鲁南、豫东和淮北地区成为泽国,八百里梁山水泊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东平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和微山湖当属八百里梁山水泊的遗迹。

    卫浚碧霞文字:说起黄河不少人认为,古黄河自大伾山东麓流经,浚县当属黄河流域,这是错误的。流域就是当地的水流到了哪里,浚县的水最终归入海河,所以属于海河流域,正像郑州临着黄河,但水流入贾鲁河,最终归淮河而属于淮河流域一样。河南分几大流域,以豫西卢氏县南山区玉皇顶山峰为界,以南含南阳大部,均属长江流域;以北含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一部分属黄河流域;除上述区域,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除上述区域,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

    朝歌飞燕文字:人类早期,茫茫华北平原,沼泽处处,自太行山流出的淇河,就是《诗经》里说的淇河汤汤,据说就是哪吒闹海的地方,李靖的家乡就在淇河岸边。淇河汇入卫河,进入海河,大浪滔滔,多处低洼的地方,聚成一片片广阔的水域,比如今江南的水域还要宽广。古时广阔的华北平原,河流纵横,湖泊、沼泽比比皆是,大片大片的森林绿树苍翠,飞鸟成群。那时间人类没有如今的汽车、火车、飞机,渐渐开始使用船只,舟船行行,白帆点点,如果高空鸟瞰,风景如画。

    淇奥颂鹤文字:古时黄河偏北,后来黄河南移。古时候,黄河与许都之间是商代亳都,人口相对集中,亳都西边有荥泽,东、南面有浩渺的蒲田泽,水域宽广,直达东都汴梁。荥泽的存在,影响了黄河,对古代的航运、邮驿、人口和地理环境有重要影响。至汉代,荥泽被淤积湮塞,荥泽消失了,荥泽淤平后河水变得黄浊,大河改名叫做黄河。圃田泽与荥泽各成一水域,也许更古时候二者是一水域。两泽在黄土高原东端,与华北平原接壤,由于地势低洼,河水自山区至此减速,水源又多,排泄不畅,以致河水漫溢而成两泽。如今荥泽与蒲田泽都不见了,只有曾发生过官渡之战的黄河南岸,还有一个小小的雁鸣湖,算是蒲田泽的影子吧。黄河海河之间如今再没有大的湖泊与沼泽了,保存下来的几条河流,也多成了季节河,别说行船了,灌溉都不能够,如今的黄河海河之间成了大片大片的旱地。

    常云梦发了一段文字并加了一首《黄河岸边》:历史终于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进入了科学的新时代,南水北调工程起步了。三条南水北调工程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利用古代京杭大运河,线路全长1150千米;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取水,把湖北省丹江口水库的水引往河南、河北两省,为减少对汉江下游航运、洪水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将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13米,线路全长1246千米;西线工程从大渡河、雅砻江和金沙江向黄河源头引水。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连,构成我国水域的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布局。调长江之水济黄河,这才是真正史无前例、举世鸿篇的济黄河!进入新的世纪,北方广大地区缺水、水源被严重污染,蔓延的旱情加上长期的水资源浪费,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了北方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九曲回肠的母亲河黄河,也因水土流失和环境恶化造成几次断流,中国的几百座城市缺水,黄河当济,刻不容缓!

    春去秋来霜满天。黄河岸上可耕田?辛勤播种求收获,心事一怀撒旱滩。思故土,望天边。佳处独立站岸边。云涛接水漫漫雾,秋雨风霜茫茫岚。  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