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斐诗话》 作者:秋雨

 

 

 

歌诗经雅韵,

唱竹斐淇东。

品故乡文化,

听千古卫风。

 

 

 
 

 

第三十八回 浮丘神圣清环水碧 黎浚灵秀黛护山岚

 
 

 

    第三十八回  浮丘神圣清环水碧  黎浚灵秀黛护山岚     

     “不看了!看了徒增伤叹,都想修道深山,远离凡尘!赵燕淇喊了一声。众人出得大殿回望,只见云龙石前一座八棱铁香亭,香烟缭绕。绕过大殿向后再去,走过琼宫妥圣门,便是碧霞宫最后一个院落,院内有三座高楼,中间的叫寝宫楼,气势巍峨。楼分上下两层,都有彩色琉璃瓦砌成的花纹厦顶,四周飞檐挑角,凌空峭峻,楼脊正中安置有麒麟宝瓶,挑角飞檐上都有五颜六色光怪陆离的飞鱼、海马等饰物。楼每层三间,四周都有走廊,可以绕行,所以又叫转角楼。两座陪楼各三间,均是两层,上下都有走廊。登楼远遥,一片红墙黄瓦,绿树遮掩的建筑群尽收眼底,心胸豁然开朗。

碧霞宫有东西侧门,东侧门楹联:

    日出扶桑迎法驾,云来岱岳护神宫。横额:仪分乾健

    “法驾是天子车驾的一种。天子的卤簿分大驾、法驾、小驾三种,其仪卫之繁简各有不同。《史记·吕太后本纪》:乃奉天子法驾,迎代王于邸。裴駰集解引蔡邕说:天子有大驾、小驾、法驾。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时副车,皆驾四马,侍中参乘,属车三十六乘。唐代沈佺期《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回。仪就是仪表,威仪;分就是天分,人的才气性质受制于天;乾是男像。上联说:一轮红日升起在苍茫东海,来迎着碧霞元君。下联说:云升起在泰山顶峰,来保护碧霞元君。赵燕淇解说。又去看西侧门楹联:

    门邻卫水清流绕,户接行山积翠来。  

    “上联说:西侧门外对着山下的卫水,卫水南来北去,加上护城河所引的卫水,清清卫水绕着浮丘山。下联说:站在西侧门远望,西边便是茫茫太行山群峰,太行苍翠映入眼帘。付伾岚解释说。

    出了碧霞宫后门,就是千佛洞石窟,一个凸起的小山头,小巧壁峭,南北有10米,东西有5米,小山头的西侧石壁上开凿有千佛洞石窟。石窟大小两个,大窟位于南端,洞口之上刻有佛国二字,并有六个外文。洞内雕凿有966个大小石佛。北端的较小,洞内石壁四周雕有120个石佛。多为唐代雕凿,估计与则天皇帝信佛有关,有宋代、明代年间的题记,可惜长期风化侵蚀,多已损坏。

    站在石窟向北遥望,那里就是浮丘山的后山,后山就是尼姑庵的所在。常云梦说:浮丘山上也是道佛同在。大伾山上的佛道分作东西,浮丘山上的道佛分作南北。只是此山上的佛教在大唐以后没有什么发展,而道家文化却在明朝初年抓住了发展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人生也要抓好机遇,机不可失,错之毫厘,差之千里。赵燕淇就失掉了很好的一次机遇,结果与梦中情人失之交臂。魏淇滨说。赵燕淇在空地上追着魏淇滨转圈,边跑边喊:你个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七个人笑得直不起腰来。

    下山的路上,常云梦说: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崇拜多神,讲的是无为而治,人就是自然人,最终愿望是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佛教是外来的,起初属于教育,讲的是觉己、觉人、觉他,最高理想是进入极乐世界,也就是涅槃。道家的典籍是老子的《道德经》,佛教的是佛法三藏,佛道追求的终极是相反的。可惜二者都没有被历代帝王用于治理天下,他们独尊儒术,把孔子奉为万世师表,而用道家炼丹之术祈求自己的长生不老,用佛教教育芸芸众生。

    下了浮丘山,常云梦和周颂鹤住进了黎阳宾馆。当晚就在黎阳宾馆里的阿五美食城要了个房间,点了几个菜,弄了两瓶子贡酒,七个人又喝了几杯,然后开始议论浚县古城。常云梦说:今日浚县城非昔日黎阳城,昔日黎阳城非古时黎阳城。古时黎阳城汉代位居大伾山北麓,卫水西侧。因水患而成湖,遂移城至浮丘山巅。黎阳城历经置州置郡,明洪武三年降州为县,移城于浮丘山东北麓,绕南、东、北三面构筑城墙,城西以卫河阻险。明正德五年,增筑西城墙,抵浮丘山而至。因登山鸟瞰城内尽望,故于明嘉靖十一年跨浮丘山峦拓筑西南城隅。明万历二年,围半壁浮丘于城内重筑城墙,终成昔日黎阳城。

    “黎阳城墙围长九里,墙高三丈五尺,城基厚六丈,城头厚二丈。城外石基高一丈二尺,上部砌砖,砖厚三尺,白灰桐油灌缝。城墙四周有雉堞,上有垛。东、南、西、北各筑瓮圈城门,门上分题横额。东城门:东望澶云;南城门:南控黄流;西城门:西瞻行翠;北城门:北迎紫极。周颂鹤说出了四个城门的横额。

    “古澶州位于今濮阳西南,澶为古湖名,故址在今濮阳西,古黎阳东。站在浚县古城东门,可看到澶湖上升起的白云,也就是澶云。所以,东城门横额为东望澶云。赵燕淇解释东城门横额。

    “大河当年自浚县淇门之南的文石津而向东偏北流,经黎阳津北去,过大伾山东麓向北而后东归大海。浚县古城南门之南便是大河黄流。所以,南城门横额为南控黄流。付伾岚解释南城门横额。

    “浚县古城西门地势较高,门外是北去的卫水,远望是苍翠的太行山群峰。所以,西城门横额为西瞻行翠。马飞燕解释西城门横额。

    “解放初年,浚县北门外还是一条东西向的沙丘,黑夜站在北门远望,看到的是北天的北极星和小熊座、大熊座、仙后座、天龙座、仙王座。北极星又称紫微星,古人都把紫微星当成帝星,所以命宫主星是紫微的人就是帝王之相。所以,北城门横额为北迎紫极。王碧霞解释北城门横额。

    “城门上各筑二层高楼,分题:长春、叠翠、长青、拱北。城墙四角各建有角楼。又于浮丘山西南引卫水,绕城挖护城河,至城西北还与卫河。护城河长八里,宽二丈,深及卫水。城门外各建一石桥,桥头各建一石坊。西门北侧卫水一段城墙开有两个便门,分别题额:观澜门、允淑门。常云梦又说出来四个城门楼匾额。

    “允淑门位于西城门与观澜门之间,允淑典出《诗经·小雅·鼓钟》:淑人君子,怀允不忘。有善良、美好、公平、倩雅之意,带着人们对生活更多的美好期盼。观澜门外就是卫河,出门便可看见河面上船来帆往,紫燕翻飞,鱼翔浅底,纤夫弓背逆水行舟,河水波澜起伏。东城楼上的长春,是希望四季常青,四季如春,是浚县儿女对未来的美好向往。魏淇滨接话说。

    “南城楼上的叠翠,是层叠的翠绿色,层叠的山色。曹丕《黎阳作》:南望果园青青,霜露惨凄宵零,被桑梓兮伤情。唐代杜颜《灞桥赋》:连山叠翠而西转,羣树分形而北疏。唐代刘蜕《吊屈原辞·招帝子》:鸾去凤飞兮云不归,九疑叠翠兮横湘雨。元代萨都剌《溪行中秋玩月》诗:四山叠翠开画图,溪濑漱石如笙竽。叠翠也是一种植物——蕙兰,梅瓣,传统名品,叶姿半垂,叶幅宽,叶色淡绿,花梗淡绿。花外三瓣质厚、紧边,瓣端有尖锋,质糯,二副瓣拱抱。深兜软蚕蛾捧,大如意舌,花色淡绿。西城楼上的长青与长春意思相近。北城楼上的拱北,是对着北极紫微帝星,两手抱拳上举以表敬意。周颂鹤继续。

    “城内分东西南北有四条主要街道,四条街道交汇处,矗立着一座文治阁,它是黎阳的形象标志,也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治阁原名为中心阁,始建年代失考,明万历己卯年(1615)始移钟于中心阁。清顺治六年(1649)阁毁于大火,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知县梁通洛二次重修,改名为文治阁,张子白作《重修文治阁记》。阁分上下两层,下部为方形平台,高两丈四尺,每边宽三丈六尺,青石基,砖砌墙面。四面开四个拱形大门,青石劵顶,人车可相对通行。平台上建两层楼阁,阁高三丈,双重檐,琉璃瓦尖顶,四挑角,花脊,琉璃瓦剪边。平台边建有方孔女墙,墙高三尺。上层四面开窗,窗口上分别悬横额:视承顾问、面奉特知、三待经筵、五知贡举。阁内供福、禄、寿神像,凭栏四望,市井民俗,尽收眼底。下层四面开门,四周有走廊绕行。东北角建有砖砌阶梯,可拾阶登阁极目遥望,这里是浚县黎民百姓盛大节日聚会的地方。文治阁四门也有题额。东侧:丹流东壁;南侧:清环黎水;西侧:碧泻西山;北侧:黛护伾岚。常云梦说着朗诵了自己写的一首《文治阁》:

    高阁闹市中,鸟瞰故黎城。跃上凭栏望,依约在碧空。青螺流恣目,陌上眺飘红。浚县峥嵘景,开襟气肃清。  

    “我也来一首唐代杨巨源的《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杨巨源生活于公元755至大约833年,字景山,河中人,就是咱西面的山西运城。贞元五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长庆四年辞官,执政请他作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杨巨源耽于吟咏,作诗格律工致,风调流美,颌颈二联,时见佳句。王碧霞背诵:

    倚槛恣流目,高城临大川。九回纡白浪,一半在青天。气肃晴空外,光翻晓日边。开襟值佳景,怀抱更悠然。 

    “很像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雀楼也在河中府,那又有普救寺,是《西厢记》的发生地,关云长是那里的人,杨贵妃也出生在那里。杨巨源的这首诗写的是浚县的文治阁,黎阳县楼指的不是大伾山顶的太极宫八卦楼。诗人登临的是矗立在城中的文治阁。当年登临文治阁,凭栏东北方向,可以看到黄河奔流。高城不是指明代建的围长九里的黎阳城,也不是汉代以前的黎阳古城,因汉代以前的古城没于湖中,而应是唐代以前汉代以后的古城。大川指的应是城东的黄河。常云梦接话说。

    “登上黎阳城中的中心阁,凭栏遥望,见壮观的黎阳城临着奔流的黄河。蜿蜒的大河波涛汹涌,顿有半在云端半在天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像是探首天外,浩气贯长虹,像是飞到天边,咫尺于东升旭日。伸开臂膀拥抱眼前的美丽景色吧,溶入美丽的大自然之中会忘怀一切的。周颂鹤说。接着喝了几杯酒。

    “我来读自己写的《黎阳赋》。常云梦朗诵:

    豫北平原之上,新鹤安濮之间,乃浚县黎阳城也。城襟两山而带一河,南枕浮丘东依大伾。大伾山孤峰突起,浮丘山西南静卧。太极阁伾顶云端,碧霞宫丘顶南望。黄河当年,卫水南来,阅尽人间沧桑,历经三千春秋。追思鸿蒙开天,共工怒撞不周。天河水泻人间,浚地诸峰缥缈。苍海水接太行,灵长尚处幼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始有华北平原。万千幻化,沧海桑田,皇帝东徙,逐鹿中原。大川九曲绕秦岭,伏牛太行难阻拦,华北洪水横流,顿成泽国汪洋。神禹开凿龙门,治水伾峰锁蛟,疏浚九河归海,终有黎川东去。五帝夏商,扩地开疆,历经千年,奠定华夏,感尧舜之圣德,为帝辛而鸣冤。周人篡位,暴乱牧野,悲一代人物鹿台引火自焚,痛五百余载周人鸠占鹊巢。京畿旧地,周有卫国,朝歌震方兮紧临黎川建都,康叔封地兮始有黎阳城郭。

    定王年间,大川东移,太行东麓兮水聚卫地,卫水茫茫兮成就清河。大川古道,清河北去,六百春秋兮流过岁月,秦皇汉武兮卫水昼夜。王莽新朝,黄巾起义,大川怒涛兮横过齐鲁改道,卫水哀伤兮别离母亲怀抱。清河怨恨,泪洒黎阳,古城迁址兮浮丘山巅,伾山北麓兮化作湖泊。后汉三国,晋南北朝,置州置郡,近六百年,雾绕伾山兮大佛问世,清河改道兮水环浮丘。曹丕《黎阳作》赋诗抒怀五首,庾信谢灵运情洒黎阳津。墨客名人兮八方聚来,丹丘壁崖兮今有遗踪。隋挖运河,唐修永济,清水改作御河,更添黎阳景色。王维遥望浚黎阳,楼眺岑参思故乡。贾岛姚合曾酒醉,浚郊韩愈避兵荒。李隆基白马诗寄,张九龄黎津别伤。浚地名扬传外域,几曾争渡隐遐方。

    明代洪武,古城再徙,正德嘉靖,两筑城池。御河更名,始称卫河,引卫环城,古城如画。墙围九里,高三丈五,基厚六丈,城头雉堞。震兑离坎,四方城门,巽乾坤艮,城上角楼。门外石桥,桥首石坊,城门券拱兮上筑高楼,城坚壮丽兮商贾云集。城中街市通四方,文治阁位居中心,高五丈四,阁下车水马龙,阁上两层回廊。登阁极目,黎阳尽收,山灵毓秀,春光明媚,东望澶云丹流东壁之长春,西瞻行翠清环黎水之叠翠;高瞻远瞩,山河多姿,凭栏远眺,满眼物华,南控黄流碧泻西山之长青,北迎紫极黛护伾岚之仙云。东眺泰岱,西望太行,寄情怀于山水之中,托心愿于天地之间。远遥嵩岳南北,极目长城内外,朦胧人间之天上,苍茫大地之锦绣。飘飘兮魂灵欲仙,疑肋生双翅;漫漫兮层云飞度,沉醉于黎阳城阙。

    石雕安坐兮依稀当年,时光荏苒兮景移物换。太极宫风铃叮当,柏涛声与之相和,如痴如醉,如梦如幻。坤仪云霄,矗立神州,高阁览胜兮寥廓峥嵘,月吟星语兮三别四壶。千秋禹迹,蓬莱凭看,晓披烟蓦之青峦,日绕峰头之佛顶。惜伾山晓月不再,悲龙洞雾岚消失,步云路歌思乡之曲,依岩峦读丹丘之文。感大禹之伟业,吊大河之遗踪,笑知县求道于伾山西麓,羡今人参佛于大伾山南。乾坤玄幻,天地冷暖。风生云起之苍穹,雨落雪飞;绿黄红翠之伾山,雾漫霜侵。历酷暑之盛夏,经寒冷之严冬;春夏秋冬更替,迎和煦之阳春;四季冷暖交错,送凋零之清秋。时太平盛世,时战火连绵,凄风苦雨几经兵燹,黎阳岿然继往开来。悠悠春秋之久远,漫漫岁月之绵长,逝者如斯,犹如人生也。鸟瞰黎阳今昔之巨变,万千感怀心中之情愫。蹉跎岁月,转瞬百年,哀人生弹指,叹大伾千古。蒙蒙如仍处仙境之中,乐而忘返;恍惚似羽化苍茫之上,黎阳芬芳。人生悲欢,旅途曲折,回首往昔之岁月,展望未来之征途。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