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文广局退休职工刘德富古稀之年的绘画人生 浚县文广局退休职工刘德富古稀之年的绘画人生
浚县3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三卷

 

   

古今名人 - 当代名人 - 浚县文广局退休职工刘德富古稀之年的绘画人生
浚县文广局退休职工刘德富古稀之年的绘画人生
 
作者:陈海寅  加入时间:2015-6-11 10:35:46

浚县文广局退休职工刘德富自幼酷爱绘画,从未受过专业指导却屡创佳作,晚年更是把绘画当成精神食粮古稀老人的绘画人生

图为刘德富在练习书法


鹤壁日报记者 陈海寅 文/图

6月9日,记者来到开发区海河路办事处鹤鸣社区的刘德富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满墙的书画。今年73岁的刘德富老人是浚县文广局的退休职工,他自幼酷爱绘画,《焦裕禄》、《藤花》等作品屡获大奖。

 

趁拾粪学画画儿,

10岁画灯笼赚钱养家

 

说起学画经历,刘德富向记者讲述了他童年的故事。“小时候家里穷,父母养不起孩子,就把我送人了。其间我被转送了好几次,一直到最后的养父母家里。我懂事时,养父母都已七十多岁了。当时我就想,自己得学点谋生的技能,不然以后都养活不了自己。”刘德富说,他自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看到什么东西都想画下来。白天出去玩儿,看见稀罕东西,就记到脑子里,晚上回家画。为了省灯油,我就和养母共用一盏油灯,趴在她的纺车旁边画。”

刘德富学画至今,从无老师教授,全靠自己琢磨。“那时村里的庙墙上画有许多神话人物,我经常趁着清晨拾粪的时候跑去看,记下来回家画。感觉画不像了,就再去看、再画。”刘德富说,后来他描绘的人物越来越像,跟小时候的练习有着很大关系。

“10岁那年,为了赚钱养家,我就趁过年的时候,用高粱秆儿和白纸糊灯笼,糊好再画上秦琼、尉迟恭等人物,5分钱一个往外卖。”

后来,刘德富听说汤阴县宜沟镇有个照相馆的师傅人物肖像画得特别好,就偷偷跑去学。“人家不教,我就站后面看,把人家用的工具、材料和画法都记下来,回来自己琢磨。”刘德富说,为了省钱,他曾用锅底灰画画儿,还把马灯灯罩上的黑油烟渍刮下来当墨。

因为有绘画的特长,刘德富18岁那年被推荐到我市一家煤矿做宣传工作,从此更是和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候没电脑,所有宣传画都得手工创作。”刘德富说,后来他又来到当时的浚县人民影院,为即将上映的电影画宣传画。这期间,他的电影宣传画《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特区打工妹》等作品脱颖而出,不仅入选了省第三届电影宣传画创作展,还荣获奖项。

记者翻看了刘德富工作期间所画作品拍下的照片。这些画作栩栩如生、极具神韵。刘德富说,为了提高绘画水平,更好地开展工作,他不仅买来名家的书籍学习,还钻研不同的绘画种类。他家中所挂的画作中,国画、水粉画、油画都有,还有一些书法作品。

“我爷爷要是来了灵感,半夜也要起来画,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刘德富的孙子刘欢说,他爷爷工作时住的宿舍有煤炉子,爷爷经常因为画画儿忘换煤球而使炉子熄灭。

 

村里人跟他学画,

他向来分文不取

 

退休后,刘德富也闲不下来。当时,他所住的刘长屯村还没有拆迁,附近村民谁家有红白喜事,都来找他写对联。刘德富都来者不拒,过年时还主动给大家写春联。

“村里大部分人都来找我父亲画过肖像。”刘德富的儿子刘建军说,附近村子也有人慕名前来。“父亲从来都分文不收。他把绘画当成一种乐趣,一种精神食粮。”

这些年来,不少人慕名而来,跟刘德富学绘画,刘德富也都倾囊相授,从不收取任何费用。“我年纪大了,说不定啥时候就画不动了。我把钻研的东西教给别人,希望能把这门手艺一代代传下去。”刘德富深有感触地说,绘画让他这一生充满了色彩,充满了乐趣。





 

 
     
浚县文广局退休职工刘德富古稀之年的绘画人生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