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不尽的黎阳味道 8 咀嚼不尽的黎阳味道 8
浚县3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三卷

 

   

文史事件 - 文史资料 - 咀嚼不尽的黎阳味道 8
咀嚼不尽的黎阳味道 8
 
作者:马金章  加入时间:2014-9-25 0:20:40

    这篇《流失的乡韵》,是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了,最初发表在《农民日报》副刊上。今翻出阅读,咀嚼出一种复杂的滋味。


 

流失的乡韵

    十年不回故乡了,坐在,“切格切格”的火车上,便认真回味起具有豫北特色的方言俚语。可到家不到两小时,还是闹出了笑话:

    快到吃晚饭的时候了,儿时要好的伙伴黑蛋要走,我挽留:“在这喝吧。”黑蛋说 :“今儿个不了,改天你好好准备准备,要是二锅头,我还不喝哩。”我一愣,娘把话接过来:“我这酒篓子净想喝酒,你兄弟本意是让你吃饭哩。”黑蛋脸一红,哈哈一笑说:“我听岔音啦。不过,自乡下这会儿吃夜饭叫喝汤的不多了。”

    在我的记忆里,故乡对晚饭不说“吃”,而叫“喝”。在过去的岁月里,乡村人家的晚饭吃不上干的,只喝汤灌肚子,晚饭真正地吃无缘。那时的孩子由于吃的东西营养贫乏,大都是滚圆的“西瓜肚”。每当我喝过汤,爱开玩笑的叔叔总爱反拇指和中指圈起来,在嘴上呵一下气,然后在我滚圆的肚子上弹老蹦子。肚皮发出闷鼓似的声响时,叔叔便说 :“好西瓜,好西瓜。”

    “好西瓜”好不了多久,撒一泡尿就瘪了。

    三年困难时期,人们一天竟喝三顿汤,难得见一星粮食糁,当时有首民谣:“碗里稀汤映月亮,吹口气儿浪打浪。”可见汤稀到什么程度。一天喝过汤,娘放下碗,我争着要洗,把碗拿到洗碗盆处,我看娘没注意,就把碗凑近嘴边,迅速伸出舌头,向早瞄准的粘在碗底的一个小豆糁舔去。谁知,刚把豆糁到嘴里,娘发现了,一把将我搂在怀里哭起来。

    我正沉浸在过往岁月的流连中,突然从厨房里传出了菜落油锅的爆烈声,娘的声音随着香雾飘过来:“这会儿,家家户户从早到晚一块面,一年到头白面吃不完。晚饭喝汤的说法被这福气吓跑了。不过,这几年,咱这儿对汤有了新讲究,要办个红白事,光七碗八碟不行了,还得上汤,前两年一咸一甜就行,眼下没四个、六个汤不好意思拉桌。”听了娘的话,我喜悦的心境里夹了丝忧郁。忽然想到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关于家乡成立红白事理事会,大刹大操办之风的消息,那丝忧郁慢慢消失。我相信,从贫困泥沼里跋出来的父老乡亲们,终究会知道怎样花销今天这花团锦簇般的岁月。

    娘要炒几个菜,吃饭还得一会儿,我便蹚着落霞,漫步在村头河畔的柳林里。这时,“翅翅,吃饭喽!”“痗儿,吃饭吧!”一声声或高或低,或粗或细的千般柔情、万般爱怜的呼儿唤女的声音,在缠绕着炊烟的村街上空起落回荡。此情此景,使我想起二十年前娘喊我:“国儿,喝汤了!”那嘶哑而缺乏底气的颤抖声音。我不禁双眼发热,默默为新一代的母亲祝福:已经流失的呼儿唤女喝汤的乡韵,就让它永远流失吧。





 

 
     
咀嚼不尽的黎阳味道 8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