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浚县历史 运河逝水 耕地耙地耩地(31) 图中浚县历史 运河逝水 耕地耙地耩地(31)
浚县3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三卷

 

   

文史事件 - 文史资料 - 图中浚县历史 运河逝水 耕地耙地耩地(31)
图中浚县历史 运河逝水 耕地耙地耩地(31)
 
作者:马金章  加入时间:2014-7-26 13:10:33

    耕地主要农具是犁。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使用畜力牵引的耕犁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步普及使用,汉代有了长直辕犁,唐代出现了曲辕犁。

使用曲辕犁耕地图  佚名摄于1952年

    曲辕犁的使用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浚县志·大事记·1952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记载:“是年,县推广新式步犁,古代曲辕犁逐步被淘汰。”

耙地  佚名摄于1970年

    种地讲究深耕细作,耙地是细作的重要步骤。要将田地耙平,消除坷垃,清除杂物。耙一般由牲口牵拉,当畜力不足时,由人牵拉。

    用耧播种为耩地。耧除了用于播种,有时还用于施肥,只有细肥才耩。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们生产队地多肥缺,就将大豆炒熟或粉碎后用耧耩播,这样施肥不但均匀,还可增加肥力,因为土壤将肥进行了适度覆盖。记得有了尿素这种化肥以后,也用耧耩播。

    流传在浚县农村的谚语中,有不少是有关耕、耙、耩的,如:“地犁三遍,黄金不换”,“冬耕深一寸,顶上来年上遍粪”,“庄稼不认爹和娘,深耕细作多打粮”,是讲其重要性的;“耕地瞧犁头,耙地瞧牛头,耩地瞧漏斗”,“开耧紧,停耧慢,井边坟头绕圈转”,是讲使用操作要领的;“湿犁湿耙,不打坷垃”,“春耙麦梳头,麦苗绿油油”,是讲把握时机的。





 

 
     
图中浚县历史 运河逝水 耕地耙地耩地(31)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