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籍革命先烈张宗周血洒南阳 浚县籍革命先烈张宗周血洒南阳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古今名人 - 历史名人 - 浚县籍革命先烈张宗周血洒南阳
浚县籍革命先烈张宗周血洒南阳
 
作者:席适之  加入时间:2013-5-16 9:11:50

加入同盟会开展讨伐袁世凯活动
浚县籍革命先烈张宗周血洒南阳

    辛亥革命期间,全国涌现出无数爱国志士,在讨伐袁世凯时,一些奋进的爱国青年在革命运动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我市浚县,就曾有这样一个人。近日,记者来到浚县县委县志办、党史办了解革命先烈张宗周的故事,回忆那段风云变幻的革命岁月。

关心国事,发愤读书

     张宗周世居浚县城里西后街中段,与“世袭翰林院”端木家错对门。他家与族人同居,仅有破旧瓦屋两间,坐南朝北。父亲张春和为人敦厚,生四子:老大张希岑,精于拳术;老三张希曾,以教书为业,写得一手左笔好字;老四张希孟,受张宗周思想影响较大,曾随其赴开封上学,20世纪30年代任浚县政府第三科科长。张宗周排行老二,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

    张宗周年少时,他家的生活清贫,地很少。父亲为了供他上学,常常卖东西或借贷财物。张宗周自幼天资聪颖,19岁考取庠生(封建社会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即秀才),肄业于浚县英文学堂。

     1904年,正值国家多事之秋,内忧外患,国难当头,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面对国运日衰、民族危亡的现状,张宗周深感社会黑暗,思想极为痛苦,一度从家里搬出,独自住进姑山梓潼阁(即文昌帝君庙)5间南楼里,发愤读书,退避尘嚣。

     在梓潼阁居住期间,张宗周阅读了很多书籍,有史书、小说、时论、诗词,还有国外的时事政论,虽然过着清苦的生活,但他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危亡。

    1908年,张宗周为了继续寻求知识,毅然放弃了清静的生活,踏上赴省会开封的道路。

    同盟会成全了他的救国大志

     在开封,张宗周先后执教于河朔中学、河南省立优级师范学校。他善于言辞,意气风发,侠肝义胆,敢说敢为,每当谈及国事便慷慨激昂。逢假期回家后,张宗周就对乡里人宣传南方各省如何革命,孙中山如何领导革命党推翻满清统治,民众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等新鲜事。

     当时,中国北方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落后于南方,多数人对这些问题很难理解。张宗周的父亲也对他的这一套理论十分抵触:“啥革命!供你上学,就盼你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这是大人们的心思。你管什么革命不革命的!”然而,张宗周并没有完全按照父亲的想法去做,他在寻找另一条道路。

    同年,张宗周与博爱人韩敬亚、滑县人暴式彬志气相投,结为密友,立下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每当商议国事时,他几位无不忧心忡忡。当时,同盟会在国内影响日益扩大,不少留日学生都参加了这个组织。受到豫籍学生创办的《河南》、《豫报》等革命刊物的影响,张宗周与杜潜(封丘人,留日同盟会会员)取得了联系,准备东渡日本,投奔孙中山,但行至上海时,因事未能如愿,懊丧返豫。

    当时,东京同盟会总部决议,由各省同盟会支部派人回国,建立分部,联络内地革命分子。同盟会河南分部派杜潜秘密赶到开封进行活动,在位于繁塔附近的中州公学设立了秘密据点。张宗周与中州公学校长杨勉斋、韩立纶、杨名西、段厚甫等人先后加入了同盟会,并成为中坚力量。在他们的宣传发动下,有200多人陆续加入了同盟会,其中一大半为中州公学学生。

    秘密进行革命宣传

    辛亥革命前夕,河南同盟会在洛阳中学召开了秘密会议,决定大力宣传革命,联络地方武装团体,策动新旧军队,在伏牛山区建立根据地。

    1909年,张宗周、韩敬亚、暴式彬等到豫北地区开展宣传。张宗周先在卫辉中学任算术、体育教习,每次下操,就让学生分成两队,进行攻守战斗练习。课余时间,他又与暴式彬在师生中秘密开展革命宣传活动。返回浚县后,张宗周又在县城官立高等小学堂开办夜班学堂,亲授注音字母和英文,传播近代科学和文化。在谈论时政时,他痛斥在列强的虎视眈眈下,清政府抱残守缺的危害,呼吁浚县人民救亡图存。一时间,学生、耆老、学究们纷纷响应,汲汲从学。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张宗周辞去教习职务,在沁阳组织革命武装,多次袭击清朝军队,响应武昌起义。至此,河南各地烽烟4起。

    成立“河南社会党”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皇帝退位,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各省咨议局改为省议会。张宗周等同盟会会员当选为省议员,与韩敬亚、暴式彬客居开封,潜心研讨革新政体,极力主张改革旧县衙体制为分科制,获准后便责令各县实行,以此作为河南政治改革的开端。随后,张宗周又与沈竹白、程仲雨、曾可楼、杜潜、暴式彬、林伯襄等人筹备成立“河南社会党”,设事务所于开封双龙巷路北,连日在《大中民报》上刊载文章,宣扬同盟会的主张和立场。

    1913年,袁世凯阴谋企图复辟帝制,公然撕毁约法,解散议会,消灭异党。省议员及参众两院国民党除自首变节者外,均受到通缉。

    张宗周、暴式彬、韩立纶避于博爱县西王封韩家,继续从事讨袁活动。他们在豫晋交界处挖了两个窑洞,隐蔽1年有余,后又设法得到1批枪支,准备扩充力量,发动起义。但当武器运至博爱县清华镇西关时,不慎走漏了消息,当地反动驻军出动了1个营的兵力,四处严密盘查。张宗周迅速将武器转移,疏散人员,最终化险为夷。敌人一无所获,就将韩立纶家洗劫一空。

    在讨袁活动中壮烈牺牲

    1915年,正是窃国大盗袁世凯粉墨登场表演复辟帝制丑剧的高潮时期。张宗周与刘峰一、郭仲隗等人在漯河开设枪弹厂,在工人中进行革命宣传,开展讨伐袁世凯的活动。

    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树起护法旗帜,张宗周赴广州参加护法运动,但因广州新军阀从中破坏,运动很快失败,张宗周随孙中山到达上海,不久后奉命回豫。在河南,张宗周与暴式彬等人开始谋划南阳起义。因认识南阳镇守使吴庆彤之弟,张宗周被派往策反吴庆彤部。谁知吴部大耍反革命手段,假意设宴殷勤款待,待张宗周入席而坐后,突令手下用绳子将张宗周绑住,诬蔑其为乱党,将其枪杀。

    这一年,张宗周年仅32岁。一位在外经商的家乡人看到后,偷偷地掩埋了他的尸首,并在墓砖上刻下张宗周的名字。

    张烈士祠”遭侵华日军破坏

    为纪念张宗周,民国20年(1931年)河南省府下发公文,为张宗周建烈士祠,但时任县长的李树德不久后离任,1932年,继任县长李长庚派张宗周四弟张希孟,在“梓潼阁”旧址为张宗周修建了祠堂。

    遗憾的是,张烈士祠在日军侵华战争中,遭到了倭寇的破坏,现已无存。所幸的是,在梓潼阁中,还有一座江苏省省长兼督军韩国钧题写的碑文。碑文为“张烈士宗周为国牺牲钧虽去浚有年心窃仰止兹为题 民国二十四年春韩国钧”字样。这幅碑文便成了后人凭吊张宗周的唯一文物。





 

 
     
浚县籍革命先烈张宗周血洒南阳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0392-2181169 邮箱: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