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溪顺河社区曾是明清时期浚县最繁华的村落 卫溪顺河社区曾是明清时期浚县最繁华的村落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名胜遗迹 - 古迹遗址 - 卫溪顺河社区曾是明清时期浚县最繁华的村落
卫溪顺河社区曾是明清时期浚县最繁华的村落
 
作者:李丹丹/文 张志嵩/图  加入时间:2013-12-26 9:03:50

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顺河社区
曾是明清时期浚县最繁华的村落

 

村内的一处菩萨庙,明代建筑。


曾经的顺河村如今的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顺河社区,紧挨古运河,处于历史上县城水运重要通道;顺河大街是陆路安长线的主要通道。明清时期,此处商贾汇集、商贸繁荣、文化兴盛,是浚县最繁华的地方。村域内名胜古迹荟萃,布局独具特色,地域文化氛围浓厚,是中原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村落。

今年,该村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12月16日,记者前往该村进行采访。

因卫河航运而形成

顺河村,顾名思义是沿河而建的村落,据史料记载,顺河村最早形成于元代,位于元代浚州(州治在浮丘山下),御河(隋唐大运河,宋元称御河,今称卫河)东岸边,是因水运码头而形成的村落。

顺河大街是贯穿全村的主干道,与卫河河道平行。“古时候,卫河东岸与顺河大街之间全是水运码头,大多数村民都居住在顺河大街东侧,所以过去顺河村还叫‘半条街码头村’。”居委会主任王书星告诉记者。

顺河大街商贸繁荣分为四铺

顺河社区以云溪桥为界,桥以北为鱼市街,桥以南是顺河大街。“这些街道古时都是著名的商贸街。”王书星说。

明清时期,长约千米的顺河大街是安长线的一部分,是滑县通往长垣的唯一陆路通道,商贾汇集,十分繁华。“整条街按照从业类型,可分为四铺,从北往南形成了‘头铺开店,二铺卖饭,三铺摷纸,四铺菜园’的格局。”王书星说,每铺都长达200余米,古时铺与铺之间还有栅栏。顺河大街北部临街多为车马店和饭店,街中部的村民多以摷纸为业,故称纸坊街,最南端村民以种植蔬菜为业,故称菜园街。

如今,在商铺林立的顺河大街上,记者依然能感受到浓浓的商业气息。

山陕会馆体现

商贸重地地位

采访中,记者看到社区内的古建筑颇多,其中最能体现顺河社区古时商贸重地地位的建筑要算是明朝建筑“山陕会馆”了,“这是晋商和陕商在这儿进行贸易交流和歇脚的地方。”村民张喜顺解释。

山陕会馆分为两栋建筑,在顺河大街中央西侧的一栋为办公楼,只见大门飞檐斗拱、气宇轩昂。另一栋建筑位于以此往南百余米的街东。“这是驿馆,就是山陕商人吃饭住宿的地方。”张喜顺说,此建筑因场地大、房屋建筑质量高,解放后被改为学校。

“驿馆前的河岸边原有一个牌坊,晋商和陕商的商船经过此处时,看到它就知道这是他们的专用码头。”张喜顺说。

摷纸作坊仅剩两家

在社区内的一个胡同里,村民李振义家的房屋外墙壁上都贴满了灰色的纸张。“这就是摷纸,专门用来祭奠亡人的草纸。”张喜顺说。

摷纸(即手工造纸)是顺河社区的传统产业。“这门手艺家家户户都会,明清时期最为兴盛,有500多户村民都从事这行,卖钱贴补家用。”张喜顺说,随着机器生产的各类纸的普及,这种摷纸利润少,制作流程繁琐,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目前这里制作摷纸的小作坊仅剩李振义和李振福两家。”张喜顺说。

进入李振福家院内,他的妻子张现荣向记者讲述了摷纸的流程:“先把秸秆和石灰泡到水里发酵,直到秸秆沤烂,然后拿出来放在石碾子上碾碎,再装进布袋中带到河边,用木陀使劲搅拌,淘洗出杂质,只剩下纸浆纤维,再倒入线池里,搅浑,用摷帘摷到板上压榨出水分,再贴在墙上晾晒后便成了。”

四个城角仨城楼”的

西南城角夯土遗址

在社区西部,记者看到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浚县西城墙,它始建于明代,自允淑门至西大街100余米保存完好,而自西大街至西南城角的600余米城墙只剩下断断续续的夯土遗址。

西南角的夯土城墙高达六七米高,保存相对完好,张喜顺说:“每次看到它,浚县人都会想到‘浚县城四个城角仨城楼’的典故。”

据传,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浚县知县李永茂为防贼寇攻打,带头捐钱修城墙四十丈,在李知县的带动下,当地乡绅纷纷捐资修城。城四角准备修四个角楼,四个角楼修好三个,只剩下西南角那个还没修好,这时,李知县的母亲来观城,走到西南角,李知县问他母亲:“这城修得好不好?”他母亲说:“好是好,就是缺点东西。”李知县问:“缺点啥?”他母亲说:“缺四个鼻儿,要是有四个鼻儿,就能把它抬到咱老家了。”李知县听后心想:“人的私心一大,再结实的城墙也挡不住贼兵。”于是,他下令停止了修城,西南角那个角楼不修了,因此,浚县城墙成了四个城角仨城楼。

吐元宝的石头狗

据传村东边的山坡上曾有一个石头狗,山下曾有个人叫张老五,平常靠做豆腐卖俩钱过活儿。这人很能干,每天天不亮就挑着豆腐担到外村去卖,正好路过石头狗旁边。时间长了,石头狗非常同情他,决定帮他一把。

有一次,张老五路过时,忽然看见石头狗嘴里衔着个明晃晃的东西。张老五放下豆腐担上前一看,那东西就掉在了地上。拾起一看,是个元宝,张老五忙把元宝装进兜里回家了,接下来,张老五每天都去瞧那石头狗,石头狗每次都吐出一个元宝来,张老五家逐渐富裕起来。张老五想自己每天都能拾个元宝,有花不完的钱,还卖豆腐干啥,于是天天吃喝玩乐,慢慢就学坏了。

有一天,张老五去看那石头狗,可能是起得早了,石头狗嘴里的元宝才露出半截,张老五等了好半天,那元宝就是不往下掉。张老五气得不行,还怕别人发现此事,就搬起一块石头朝那狗嘴上砸去,狗头被砸掉了,张老五一看,傻眼了,狗嘴里的元宝变成了石头。张老五回到家后想数数总共拾了多少元宝,打开箱子一看,元宝全变成了石头。张老五又穷了,只好又卖起了豆腐。





 

 
     
卫溪顺河社区曾是明清时期浚县最繁华的村落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0392-2181169 邮箱: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