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韵千年——浚县正月庙会实录》前言 《风韵千年——浚县正月庙会实录》前言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民俗文化 - 民俗风情 - 《风韵千年——浚县正月庙会实录》前言
《风韵千年——浚县正月庙会实录》前言
 
作者:傅文录  加入时间:2013-10-6 15:40:33

 每当我闭上眼睛,儿时生活的情景,就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中一幕幕浮现出来,久久挥之不去,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恋乡情结与日剧增。我出生在河南省浚县城内辛庄街,在辛庄街古老的街道上,儿童时代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我最早有的记忆,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庙会,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庙会参与者。还未上学的我,就在那打气汽油灯下,在大人的指导下,练习着古代传承下来的大洪拳与小洪拳,枪刀剑戟等等说不出来名字的兵器,也都要拿来耍一阵子,最后在大人的呵斥下才会住手。开始学的是踢腿、马步、劈叉、空翻跟头、鲤鱼打挺、前扑等各种武术基本功,特别是每年进入腊月的日子里,由于当时文化娱乐活动极度贫乏,而练武把子(即武术)是孩子们最有意思的活动内容之一,也是我们最为快乐的时光。到了出会的时候,我们不仅能有模有样的与大人一样,在出会的队伍中雄赳赳气昂昂扛着武器,在打好的场子中间,我与其他孩子们一道,很认真地舞动着手中的兵器进行对打与对练,熟练而又逼真,在人声鼎沸嘈杂声中,玩出了我们童年时期的梦想。在鼓镲喧天、熙熙攘攘的人群队伍中,顺着古老的街道与山道,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庙会各种习俗。我的爷爷(已过世)在当年曾是我们街上有名的领狮武士。我父亲年青时也是玩武把子的高手,虽然现在他年事已高,退休之后住在老家,每年出会总是要跟着会首,在前面领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父亲讲,每当到了出会的日子,浚县人话讲 “不出会总膈应”,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像某个事该办没有办,心里不安生。因为在浚县不出会就不算过年,只有出会玩会,才算是真正的过年。所以说,浚县人的庙会习俗就是在这样的心理支持下,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年代,也没有能阻止人们自发地过年出庙会的习俗。参加工作以后,由于工作的原因,每年需要抽出时间回家,看望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均已过世)、父亲母亲(母亲已过世),大部分都是挤出回家时间与出庙会机会,既能看望老人,又能赶上出会玩上一把过过会瘾。虽然如此,也只能是断断续续感觉不同时期的庙会风情,因为庙会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随着社会文化与经济繁荣而办出不同的花样,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在传承古庙会的基本形式之时,每一年庙会都会有新的看点。

浚县不仅有庙会,更有不高不矮的山,在我上中学的学校,就在东山(即大伾山)的上山道旁边。我小的时候经常在吕祖洞前玩耍,特别是到了夏天,吃过午饭到西关卫河里洗澡,洗完澡后到东山上吕祖洞的石铺地面上睡午觉,又凉爽又安静,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等到山角下学校的铃声响起,拔腿就向山下跑,然后从学校后墙洞口过去,到教室后正好上课。到了星期天不上学,特别是夏天,几乎天天都在东山上面玩,最有趣的是在山上的小树上捕蝉,用马尾做成一个活套,捆绑在细长的竹竿上,慢慢接近正在大声唱歌的蝉,轻轻套其头部,用力一拉,就逮住一个知了,高兴得不得了。热的时候,就跑到吕祖洞里面休息,睡在石地板上面,凉快极了,比现的空调都舒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从小就是在这既有山、又有水的县城中一天天长大的。那时,在我生活的每一天,总是有一种朦朦胧胧的神秘感,由于年龄小,觉得总是无法形容心中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加深,隐隐约约感觉出这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氛围,但仍然无法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后来上了河南中医学院,毕业后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在工作之余,大量地阅读了古代医书及中国文化丛书,慢慢地悟出了一个道理,似乎能够理解浚县庙会背后神秘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就是中国文化之精髓,即阴阳文化与生殖崇拜。

我们的先人在原始年代,总是日升而作,日落而息。中国阴阳文化,正是中国先民们用朴素唯物思维意识,观察自然与其反思人类自身所得出一种规律。这种规律的早期发现者,尽管现代解释内涵比较复杂,但有两点是最初阴阳产生的原型。一是人类在天地间生活中,观察到白天与夜晚;二是人类自身的男人与女人。这种直观与具体的观念,是先民们把天地阴阳与男女阴阳相类推后,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与发展,阴阳文化在这些基础内容之上,在不断持久积淀过程中,阴阳文化的发展也越来越丰富,以致后来成为中国人们文化思想意识。反过来,智慧的中国人又把这么丰富的阴阳文化,延伸并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这种阴阳文化与生殖崇拜,在浚县的庙会,浚县山上佛家寺院与道人宫观,在建筑与设计上可以说是把这种阴阳文化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东属阳,西属阴,东山上的神佛大都以男性为主,因男是阳的代表;西山(浚县人叫南山)道观碧霞宫崇拜多以女性为主,因女性是阴的代表。这就体现了中国文化中东升为阳男为阳,西降为阴女为阴的两大特点。但中国阴阳文化是相互包融,因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相互滋生,不然的话会“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如东山整体以男阳为主,但在东山的北端却有个观音洞,体现出阳中有阴,才能生生不息之特点。而在南山上的碧霞宫,本来属阴的位置,但其建筑在西方偏南的部位,因南属阳西为阴,阴中有阳才有生机,且碧霞宫座落中廊房中,总有个别男性神像出现,这就是体现阴中有阳,才有生生不息之理念。

在浚县人的庙会活动中,其阴阳理念更加表现无遗。如出会之前,各家庙会都要去请神,所请的神只有两种,一是火神庙,一是土地庙。火为阳,土为阴,庙会顶礼膜拜开始之主题就是阴阳选择。初九上东山朝顶玩庙会敬神,敬的是老天爷,初九属奇数为阳,老天爷玉皇大帝也是个男性属阳,这就是以阳敬阳阳更旺的意思。农历十六南山朝顶玩庙会敬神,敬的是老奶奶,十六属偶数为阴,碧霞君是女性属阴,这就是以阴敬阴阴更生之理。这也体现到庙会中活动与敬神也是先阳后阴,阳为主阴为从理念表现突出。更有深刻内涵的是,敬神庙会虽然是初九敬老天爷,十六敬老奶奶,但在出庙会的前奏阶段,即初八下午与十五下午,庙会玩耍在县城文治阁楼下,这叫做出会前的铺垫。即初八属阴会小玩,初九为阳会大玩,体现敬阳阴在先,阴阳互生,自然理在其中。同样,十五十六的庙会也是这样,即敬阴神,但十五奇数为阳在生,仍然是体现出敬阴为主,但阳为先行,阴阳相互包融才能得以生生不息之意义。

阴阳文化现象表现显著的还有大伾山的八卦楼。八卦楼就是中国阴阳文化中的精髓,它是按照后天八卦方位来建筑八卦楼的八个方位,而且开门之处就是乾卦西北方向,提示阳气从此升天之意;巧合的是,其西南方位,正好指向南山碧霞宫方向,因为那个方向是坤土的方位。不知是有意,还是自然的天机不可泄露,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古人这种天人合一、遵从自然规律的科学思想,是很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与体会的,因这其中的奥秘,是中国人民繁衍生息与国泰民安之前提。

我们淳朴的先民们不仅需要男性刚强,更需要女性阴柔。因此,在两山的摩崖石刻上,无不体现到赞美男性强大,女性柔媚,这在两座山上的石崖题记及碑文中,到处看到这样的言语感叹。

由此可知,浚县庙会上诸事从物纷纷复杂,似乎总有一种无影无踪而威力无比的绳索牵引着,系连着,使它纷繁而有序,庞杂而不乱,似断似续,若离若即。这种无形的影射力量,就是我们心目中的阴阳文化现象。这种阴阳文化渗透于中国人的各个角落,成为社会文化心理的重要基石,而浚县庙会上所表现出的各种繁杂现象,均是以此为主题,不管你是否主观意识的到位,我们所有的一切活动均以此阴阳文化为主题内涵。

工作离家虽然不远,而且是年年回家过年赶庙会,但每次回来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觉得我应该为家乡庙会做点什么。能为家乡做点什么呢?想来想去,觉得写一本庙会观感,让有幸看到此书之人,了解中国豫北小县城中,还有这样千年流传的庙会习俗,我心中会得到安慰。因为中国各地的庙会太多太丰富多彩了,但是象浚县县级规模如此庞大的庙会,体现到古人敬山敬神与顶礼膜拜思想的,确是鲜见的。因此,把家乡的庙会盛况通过图片展示出来,让大家通过看书观赏庙会,扩大浚县庙会在国内的影响力,是一种比较好的传播方式。其实说来,写书出书对我来说,并不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从事中医专业临床工作近三十年,曾经出版过专业著作30多部。但对于出《浚县正月庙会》一书,却是一波三折,久久不能落实到位,但是我还是坚持要做,否则我的心会不安,这就是我的庙会情结所致。

本书采用图说庙会与看图逛庙会的写作手法,让读者跟随一个地道的浚县人,从300幅彩色照片中,按照浚县人出庙会的习惯,一步一步,一天一天,通过图示的方法,向你展示庙会上热闹气氛与精彩表演镜头,让你在图画中逛一番浚县的庙会。同时,作者还带你逛一逛东山的风景,看一看南山的老奶大殿,走一走浚县千年大运河旧址及明代古城墙,最后仰慕孔庙中圣人塑像与其高足子贡金身。有人说过浚县庙会是“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我看一点也不为过,望读者千万不要错过这个观赏的机会。

在本书编著过程中,庙会中的照片大部分来自笔者拍照,部分照片来源于互联网上下载,时间跨度较大,即主要反映浚县庙会2021世纪10年间,庙会特点与特色从照片中就可看得出来。但凡从互联网上下载的照片,网络参考文献目录虽然大部分都列出,但仍然有部分照片由于时间较久,加上反复转载等传播原因,部分照片仍然无法准确的列出其参考地址,特别向这些提供原照片或转载这些照片的浚县庙会传播人,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你为浚县庙会的传播所做的一切。为了宣传与弘扬浚县庙会,展示中原民族文化内涵,作者再次感谢这些无名的专业或业余摄影爱好者,所提供的部分照片。如果您在笔者书中发现有你或类似您所拍的浚县照片,那就可能是您的杰作,希望得到您的谅解,并表示作者衷心的谢意。

特别要感谢的是陈继会教授,在暑热之际抽出时间为本书详审细读,为本书书目排序及文字语言进行了缜密的重加工并提出修订意见,并为本书作序,而本书的书名也是陈继会教授重新构思设定的,使本书的文化厚重感再次得到提升,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本书的编著过程中,由于作者非专业摄影者,照片选择与拍照均缘于当时尽情地发挥,一些照片在表现手法上可能不尽如人意,离专业摄影水平相距甚远,但这并不影响我对浚县庙会的情感,以尽情尽心能够如意表达庙会上的情景。希望凡是读过本书的专家、学者、庙会爱好者及专业或业余摄影爱好者,发现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能通过您的指导与指正,把本书修订工作做得更好。                                    

 

 

 

风韵千年——浚县正月庙会实录

 

作者简介:

傅文录1960~)男,河南省浚县城内南街辛庄街人。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早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任职于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463400)。从事临床内科工作20余年,勤于临床,擅于写作,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已经出版《健康之本养阳气》、《扶阳学讲义》等主编著作30多部。欢迎登陆搜狐网·“傅文录博客”,了解作者学习动态。电子信箱Emailpyfuwenlu@163.com 。电话:13619802513

 

《风韵千年——浚县正月庙会实录》一书稿,作者历经数年完成,因出版社需要赞助及包销书等困境,书稿至今无法正常出版,还望有各界志之士能给力,以促成其顺利出版,为宣传浚县风景旅游给力!




 

 
     
《风韵千年——浚县正月庙会实录》前言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0392-2181169 邮箱: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