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悬案话大伾 千古悬案话大伾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探索创作 - 研究探索 - 千古悬案话大伾
千古悬案话大伾
 
作者:欢乐英雄  加入时间:2010-9-11 8:47:43

(2010-09-10 21:11:02)

      据《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于砥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邳;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其中的“大邳”也作大伾、大坯、大丕。

     大伾之所在,汉魏以来考证它的人非常之多,综合言之有三说。一说在河内,即今河南武陟、获嘉交界,首倡者为东汉郑玄。二说在成皋。三说在黎阳,即今河南浚县黎山,提出者为晋人臣瓒。唐代刘伯庄在《汉书音义》中说:“有臣瓒者,以为修武、武德无此山也,成皋县山又不一成,今黎阳县山临河,岂非大邳乎?瓒言为然。”

    近年有学者提出大伾与中国商代的国都、宗庙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国语?周语上》:“夏之兴也,祝融降于崇山……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由此可见,丕山是商代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如崇山之于夏人,岐山之于周人。换句话说,就是丕山不得远离商代前期都城。张国硕所著《夏商时代都城制度研究》得出了郑州为商前期唯一之都城,安阳为商后期唯一之都城,所谓“殷人屡迁,前八后五”之“后五”均为陪都、离宫别馆的结论。那么,丕山就要在郑州附近寻找。

      在郑州市西北部,黄河南岸,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岭,人们习惯上把它成为邙山或邙岭。其实,在历史典籍中这条山岭被称作广武山。据《荥泽县志》:“广武山在县西十里许,山势自河边陡起,由北而南,绵亘不断。”另据《河阴县志》:“河阴名山惟厥广武……此外则无别陵阜……汉之广武,即春秋时之敖、三皇、三室、皇室者,汉以后屡改不定之名,此数名山只是一山。”

     另据《竹书纪年》记载,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隞)”,所迁之地是否指的敖山学术界仍有争议,但广武山在汉代以前叫嚣(隞)山是无争议的。秦代时山上有城,在此置谷仓曰“敖仓”。要证明广武山就是大伾,关键的环节在于商代的“丕山”如何演变为汉以前的“敖山”。

     回到前文所引“梼杌次于丕山”上来,何为“梼杌”?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梼杌”是上古灵兽之一,又叫傲狠、难训。丁山先生认为:“梼杌即饕飻、委蛇”。另据《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由此不难窥见梼杌与古代祭祀活动,乃至镇河神兽之类的关系。而梼杌又叫傲狠,且“舍之则嚣,傲狠明德”,由此不难明白大伾转为敖山,以及敖城、敖都、敖仓得名之由来。

    至于浚县黎山,商周时,浚地称黎,山称黎山。西汉初置黎阳县,山亦名黎阳山。东汉初年,刘秀赐黎阳山名“青坛山”。汉代黎山也称东山,称浮丘山为西山。明初,浚县城移至浮丘山北,改称浮丘山为南山。

    晋人臣瓒所以推测浚县黎山为大伾,一个大的因素是“河内无山”,但考之先秦,今武陟东南当时是荥泽湖的一部分,今武陟东界当时若无山,黄河与荥泽是如何隔断的?实际上,《禹贡》时代,大伾或谓敖山横过今黄河延伸至今武陟与获嘉交界处。是自然决溢和人力开凿的共同作用,使山体塌陷入河。因右岸只看到山体入河,左岸只看到新出滩地,所以大伾的消逝不易为人察觉。

    自然决溢的发生,与古时大伾前独特的河情、河势及大伾的土质﹙黄土﹚密切相关。远古时期,从华阴、砥柱一泻东下的黄河,在洛汭右接伊水、洛水,左接济水与沁水后,忽被横亘在面前的大伾阻挡,湍悍的洪水不仅淘刷河岸山体,抬升的河水还会四处寻找出路,从不太畅通的谷涧中冲出。正是大自然的这种鬼斧神工,不断淘蚀,才使大伾日渐陷落泯灭,不见山形。

    人力的开凿,则加速了大伾的泯灭。传说大禹治水时,从荥阳引河东南,以通淮泗,是人力开凿大伾最早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沟通河、淮两大流域的鸿沟水系完成,至唐宋时期汴渠已基本成为封建王朝赖以生存的经济交通大动脉。由此不难想见大伾受损的严重程度,足以使其坍塌消失,仅余武陟商村汤帝陵等少量遗迹。也正因此,才有了历史上关于大伾地理位置的种种说法,造成了千古悬案。

     相关链接:大伾山在哪里呢?





 

 
     
千古悬案话大伾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