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咏故乡浚县诗词自赏(10、11、12)――我的家乡系列之八 历代咏故乡浚县诗词自赏(10、11、12)――我的家乡系列之八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探索创作 - 研究探索 - 历代咏故乡浚县诗词自赏(10、11、12)――我的家乡系列之八
历代咏故乡浚县诗词自赏(10、11、12)――我的家乡系列之八
 
作者:秋 雨  加入时间:2010-4-30 18:48:46

历代咏故乡浚县诗词自赏(10)

唐代(5)

26、贾岛 黎阳寄姚合

魏都城里曾游熟,才子斋中止泊多。

去日绿杨垂紫陌,归时白草夹黄河。

新诗不觉千回咏,古镜曾经几度磨。

惆怅心思滑台北,满杯浓酒与愁和。

――全唐诗·卷574

这里的“魏都”指的不是许昌,而应是北魏时期的城池。《诗经》诗句:“孑孑干旟,在浚之都”,可见都并不全指京城。北魏统一北方后,浚地归北魏,黎阳应该是北魏的一座城池。从诗中“滑台北”三字可知,这里的“魏都”当是指黎阳城,也就是北魏的一个城池。历史上有唐都、宋都、元大都和魏都,而北魏时期没有北魏都,北魏历经十四帝,凡一百四十九年,京都几经迁址,自公元386年称王建国,建都云中、盛乐,位于今内蒙古、林格尔,398年迁都平城,位于今大同,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迁都洛阳,534年,北魏分裂。

贾岛在黎阳城中玩的很熟,才子们多是在停泊河岸边的船上饮酒聊天。贾岛去黎阳城的时候正值春天,夹岸杨柳青青,田野绿绿,离开黎阳的时候已是深秋,黄河两岸草黄叶枯。贾岛作新诗总是一遍又一遍的看,就像打磨古镜一样,细细的研磨。黎阳城那段惆怅的往事,就随着这杯杯浓酒灌入愁肠吧。

贾岛,字浪(阆)仙,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文场失意后,贾岛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带着失意出家,虽身在佛门,却未能忘却尘世的烦恼。贾岛在洛阳为僧时,当局规定僧人午后不得出寺,他受到束缚,不能忍受,于是写诗发牢骚,但却被韩愈发现了他的才能,后受教于韩愈,还俗参加科举,中了进士。唐文宗时受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贾岛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常走火入魔。说起“推敲”一词,就要涉及贾岛。一次贾岛去访问李凝幽居,骑在驴背上作诗一首: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其中“敲”字又欲作“推”字,一时未定。贾岛神思恍惚,结果撞上韩愈的车马,“推敲”一词就这样产生了。由“新诗不觉千回咏,古镜曾经几度磨”诗句,不难看出贾岛的推敲精神。

27、杨巨源 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杨巨源

倚槛恣流目,高城临大川。

九回纡白浪,一半在青天。

气肃晴空外,光翻晓日边。

开襟值佳景,怀抱更悠然。

――全唐诗·卷332

黎阳县楼指的应不是大伓山顶的太极宫,就是常说的八卦楼,因此宫楼建于清康熙十六年。诗人登临的可能是矗立在城中的文治阁,此阁原名中心阁,始建年代失考,明万历已卯年始移钟于中心阁,清顺治六年阁毁于大火,清康熙四十八年二次重修,改名为文治阁。当年登临文治阁,凭栏东北方向,可以看到黄河奔流。高城不是指明代建的围长九里的黎阳城,也不是汉代以前的黎阳古城,因汉代以前的古城没于湖中,而应是唐代以前汉代以后的古城。大川指的应是城东的黄河。

登上黎阳城中的中心阁,凭栏遥望,见壮观的黎阳城临着奔流的黄河。蜿蜒的大河波涛汹涌,顿有半在云端半在天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像是探首天外,浩气贯长虹,像是飞到天边,咫尺于东升旭日。伸开臂膀拥抱眼前的美丽景色吧,溶入美丽的大自然之中会侍怀一切的。

杨巨源,字景山,河中人,贞元五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长庆四年辞官,执政请他作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杨巨源耽于吟咏,作诗格律工致,风调流美,颔颈二联,时见佳句。

28、韩愈 答张彻(愈为四门博士时作张彻愈门下士又愈之从子婿)

辱赠不知报,我歌尔其聆。首叙始识面,次言后分形。

道途绵万里,日月垂十龄。浚郊避兵乱,睢岸连门停。

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渍墨窜旧史,磨丹注前经。

义苑手秘宝,文堂耳惊霆。暄晨躡露舄,暑夕眠风棂。

结友子让抗,请师我惭丁。初味犹啖蔗,遂通斯建瓴。

搜奇日有富,嗜善心无宁。石梁平侹侹,沙水光泠泠。

乘枯摘野艳,沈细抽潜腥。游寺去陟巘,寻径返穿汀。

缘云竹竦竦,失路麻冥冥。淫潦忽翻野,平芜眇开溟。

防泄堑夜塞,惧冲城昼扃。及去事戎辔,相逢宴军伶。

觥秋纵兀兀,猎旦驰駉駉。从赋始分手,朝京忽同舲。

急时促暗棹,恋月留虚亭。毕事驱传马,安居守窗萤。

梅花灞水别,宫烛骊山醒。省选逮投足,乡宾尚摧翎。

尘祛又一掺,泪眦还双荧。洛邑得休告,华山穷绝陉。

倚岩睨海浪,引袖拂天星。日驾此回辖,金神所司刑。

泉绅拖修白,石剑攒高青。磴藓澾拳跼,梯飚飐伶俜。

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镌铭。峨豸忝备列,伏蒲愧分泾。

微诚慕横草,琐力摧撞筳。叠雪走商岭,飞波航洞庭。

下险疑堕井,守官类拘囹。荒餐茹獠蛊,幽梦感湘灵。

刺史肃蓍蔡,吏人沸蝗螟。点缀簿上字,趋跄閤前铃。

赖其饱山水,得以娱瞻听。紫树雕斐亹,碧流滴珑玲。

映波铺远锦,插地列长屏。愁狖酸骨死,怪花醉魂馨。

潜苞绛实坼,幽乳翠毛零。赦行五百里,月变三十冥。

渐阶群振鹭,入学诲螟蛉。苹甘谢鸣鹿,罍满惭罄瓶。

冏冏抱瑚琏,飞飞联鶺鴒。鱼鬣欲脱背,虬光先照硎。

岂独出丑类,方当动朝廷。勤来得晤语,勿惮宿寒厅。

――全唐诗·卷337-017

四门博士是学官名,北魏太和二十年因刘芳表请立四门博士,隋代隶属国子监,唐始合并入太学,管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的子弟以及有才干的庶人子弟,元以后不设。“浚郊避兵乱”当是韩愈青少年时在浚县城郊躲避的兵乱。韩愈出生于公元768年,削藩战争发生于公元763-779年之间,韩愈三岁丧父,由兄韩会及嫂抚养,早年流离困顿,所以浚郊躲的是削藩战争中的兵乱。

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代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历代咏故乡浚县诗词自赏(11)

唐代(6) 

29、刘禹锡 和滑州李尚书上巳忆江南禊事

白马津头春日迟,沙州归雁拂旌旗。

柳营唯有军中戏,不似江南三月时。

――全唐诗·卷365-096

滑州位于今天的滑县东部,治白马,即古滑台城,唐代属河南道,管辖胙城、酸枣、匡城、长垣四县。“上巳日”,夏历三月初三为上巳日。“江南禊事”应为江南修禊事,“修禊”是江南古代一个节日,每年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曹魏之后改为三月三日,伴着春风和煦,通过在河水中洗浴而将身上的疾病及不祥拂除干净。“白马津”位于今滑县境内,对岸位于今浚县境内,又称黎阳关。

30、刘禹锡 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

高人必爱竹,寄兴良有以。峻节可临戎,虚心宜待士。

众芳信妍媚,威凤难栖止。遂于鼙鼓间,移植东南美。

封以梁国土,浇之浚泉水。得地色不移,凌空势方起。

新青排故叶,馀纷笼疏理。犹复隔墙藩,何因出尘滓。

兹辰去前蔽,永日劳瞪视。槭槭林已成,荧荧玉相似。

规摹起心匠,洗涤在颐指。曲直既了然,孤高何卓尔。

垂梢覆内屏,迸笋侵前戺。妓席拂云鬓,宾阶荫珠履。

抱琴恣闲玩,执卷堪斜倚。露下悬明珰,风来韵清徵。

坚贞贯四候,标格殊百卉。岁晚当自知,繁华岂云比。

古诗无赠竹,高唱从此始。一听清瑶音,峥然长在耳。

――全唐诗·卷355

“令狐相公”名叫令狐彰,字伯阳,京兆富平,也就是今陕西富平人,为安庆绪部将,率军取滑州,任滑郑汴节度使。 “浚泉”源自《诗经》“爰有寒泉,在浚之下。”诗写出了世外高人喜竹爱竹,以竹为楷模。写出了竹的高风亮节,凌空虚心,挺直孤傲。然后写自己竹下读书抚琴的悠闲,写竹实际是在书发自己的情怀。这是一首竹枝词。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竹枝词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体;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

31、刘禹锡 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长安旧游四十载,鄂渚一别十四年。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初逢贞元尚文主,云阙天池共翔舞。相看却数六朝臣,屈指如今无四五。

夷门天下之咽喉,昔时往往生疮疣。联翩旧相来镇压,四海吐纳皆通流。

久别凡经几多事,何由说得平生意。千思万虑尽如空,一笑一言真可贵。

世间何事最殷勤,白头将相逢故人。功成名遂会归老,请向东山为近邻。

――全唐诗·卷356-27

刘禹锡自浚县北要去河南汝州时留给李程的诗句。刘禹锡与李程在长安四十年前相识,那一年刘禹锡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没想到湖北鄂州一别却过去了十四年。那个时候,正值德宗李适即位之初,李适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实施革新,果敢有为。但是,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的积重难返,德宗采取的很多措施都收效甚微,有的尽管粗见成效,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当德宗的一番改革遭遇挫折后,他的雄心竟然消失殆尽。德宗年间的六位重臣,到刘禹锡写此诗时屈指算来只有四五人了。昔日从安史之乱到平藩战争,乱臣贼子搞得国家满目疮痍,朝廷一次又一次的镇压平叛,国家才算平稳下来。刘禹锡与李程分别之后,经历了几多事情,坎坷的人生一言难尽。曾经的千思万虑已成过眼烟云,可贵的情谊,都在这笑谈之中。当白发垂老能够与故交相见,那种深厚情意胜过世间无数。功成名就之后都会要老的,到那个时候,就是走到天涯海角,刘禹锡也要与李程作邻居。

刘禹锡,字梦得 ,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曾任监察御史,政治上主张革新,是望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刘禹锡被贬后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奉诏还京后又因诗触怒新贵遭贬,外放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之后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时年苏州水灾,他上任开仓赈饥,免赋减役,赢得苏州百姓爱戴。他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其诗现存800余首。

刘禹锡性格刚毅,在遭贬的岁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士的灵魂;屡屡勇士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压抑打击更激起他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增加了诗耐人涵咏的韵味,丰富了诗的深度和力度。刘禹锡是一位哲人,他的《陋室铭》是在被贬谪之时所作,《陋室铭》充满了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他高洁傲岸的节操,但也流露出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32、李绅 到宣武三十韵

七月趋梁苑,三年谢尹京。旧风除物蠹,新律奉师贞。

龙节双油重,蛇矛百练明。跃鱼连后旆,腾虎耀前旌。

路转金神并,川开铁马横。拥旄差白羽,分辔引红缨。

在浚风烟接,维嵩巩洛清。贯鱼奔骑疾,连雁卷行轻。

烟垒风调角,秋原雨洗兵。宿云看布甲,疏柳见分营。

鼓彻通宵警,和门候晓晴。虎符三校列,鱼胄万夫迎。

弄马猿猱健,奔车角牴呈。驾肩傍隘道,张幕内连楹。

森戟承三令,攒戈退一声。及郊知雨过,观俗辨风行。

望宋怜思女,游梁念客卿。义夫留感激,公子播英名。

泽广豚鱼洽,恩宣岂弟生。善师忘任智,中略在推诚。

式宴歌钟合,陈筵绮绣并。戏鼙千卒跃,均酒百壶倾。

乐与师徒共,欢从井邑盈。教通因渐染,人悦尚和平。

授钺惭分阃,登坛荷列城。虚裘朝独坐,雄剑夜孤鸣。

白发侵霜变,丹心捧日惊。卫青终保志,潘岳未忘情。

期月终迷化,三年讵有成。惟看波海动,天外斩长鲸。

――全唐诗·卷482-031

“宣武”是公元781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建立的宣武军,大本营应是设在今开封一带。唐代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成为叛镇、跋扈藩镇和唐中央政府反复争夺的重要地区。为了防范河朔地区及缁青、淮西等叛镇对唐政府的威胁和保护运河的安全,唐政府根据形势的变化先后在此地设立了一些藩镇,宣武军就是适应这一形势而建立的。宣武军占据着中原腹地,“在浚风烟接,维嵩巩洛清”,说明宣武军的前沿就处在当年流经浚县的黄河南岸。

别看诗人把个宣武军写的威武扬威,其实宣武军内部十分复杂。一是宣武军所处漕运咽喉的地理位置上,军中将士河北平卢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宣武军的核心和骨干,安史之乱期间和乱后,宣武军进入了大量的受河朔化影响比较大的军人。二是先后镇汴的节度使及与宣武军来源有关系的节度使张献诚、田神功、李忠臣、令狐彰等都和平卢军人和安史叛军有关系,他们投诚唐朝后,尽管有的表现得很恭顺,但其所率领的军队河朔化很严重,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走向叛乱的道路。三是宣武军节度使往往靠厚赏来取悦于军队的支持,而军队的要求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反而为军乱埋下祸根。四是唐朝中后期,藩镇军队素质的降低。五是宣武军节度治军失当。由于以上原因,宣武军先后发生大的军乱就有八次。有这样的军队,诗人纵是“虚裘朝独坐,雄剑夜孤鸣。白发侵霜变,丹心捧日惊。卫青终保志,潘岳未忘情。”也难挽回大唐的江河日下。写到这里,我发出一声感叹:

繁荣文化兴盛昌,百年成就辉煌。贞观之治开元强。大唐安史乱,社稷始衰亡。藩镇祸灾倾大厦,黄巢血染亡唐。悲伤末代帝三皇。太宗魂在否?帝位给朱梁。 

  李绅,字公垂,祖籍安徽亳州,6岁失去了父亲,靠母亲含辛茹苦抚育成人,无锡梅里长大。年青时曾在惠山寺中苦读诗书,于贞元二十一年考中进士,历任国子助教、校书郎、翰林学士、司勋员外部、中书舍人、江西观察使、户部侍郎、端州司马、滁州刺史、太子宾客、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担任过河南尹,官声很好。李绅为官41个春秋,被提升也好,受贬谪也好,他都没有丢掉对贫穷农民的那种情感,始终关心着人民的疾苦。

李绅被誉为悯农诗人,青年时期耳闻目睹农民生活的惨状,愤笔写下了《悯农》诗两首,被世代传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历代咏故乡浚县诗词自赏(12)

唐代(7)

33、白居易 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披襟有余凉,拂簟无纤埃。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全唐诗·卷459-001

此诗描写了开封至浚县一带当年初秋的景色,时过景迁,生态、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唤起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延缓气候变化。《诗经?鄘风?干旄》就有“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此处又见“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可见我的家乡浚县自古多出美女。如果不是山清水秀,水土养人,哪里能养育出可人的儿女?

34、白居易 奉和汴州令狐令公二十二韵(同用淹字)

客有东征者,夷门一落帆。二年方得到,五日未为淹。

在浚旌重葺,游梁馆更添。心因好善乐,貌为礼贤谦。

俗阜知敦劝,民安见察廉。仁风扇道路,阴雨膏闾阎。

文律操将柄,兵机钓得钤。碧幢油叶叶,红旆火襜襜。

景象春加丽,威容晓助严。枪森赤豹尾,纛吒黑龙髯。

门静尘初敛,城昏日半衔。选幽开后院,占胜坐前檐。

平展丝头毯,高褰锦额帘。雷捶柘枝鼓,雪摆胡腾衫。

发滑歌钗坠,妆光舞汗沾。回灯花簇簇,过酒玉纤纤。

馔盛盘心殢,醅浓盏底黏。陆珍熊掌烂,海味蟹螯咸。

福履千夫祝,形仪四座瞻。羊公长在岘,傅说莫归岩。

眷爱人人遍,风情事事兼。犹嫌客不醉,同赋夜厌厌。

――全唐诗·卷447-002

这是一首和令狐彰且押“淹”韵的诗,应是白居易作河南尹时赴令狐彰宴会所作。“令狐令公”名叫令狐彰,字伯阳,京兆富平,也就是今陕西富平人,为安庆绪部将,率军取滑州,任滑郑汴节度使,降唐后任滑亳节度使。滑、亳离乱之后,治军重农,治军有方,军队秋毫不犯。其人沉着果敢,知书传大义,善书法。可惜不知道白居易所和令狐彰原诗,只能看到这首和诗。诗中把令狐彰说的治军严整,礼贤下士,勤政廉洁,仪态端方,即使放到如今新时代看来也不落伍,堪称为官楷模。

其实不然,令狐彰与安史之乱叛军多有关系,他们投诚唐朝后,尽管表现很是恭顺,但其所率领的军队受安史叛军影响很严重,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走向叛乱的道路。宣武军先后发生过八次大的军乱,这些与令狐彰不会没有关系。个人陋见,此诗多处是阿谀奉承之词,大有奴颜婢膝、溜须拍马之嫌,不愧为“奉和”之诗。从白居易的经历人品而论,是不该有如此文字的,莫非白居易另有企图,与安史余孽也要暗度陈仓之举,一旦有风吹草动,以保自身。如此看来,盛唐的败落已成必然,由白居易此篇可见那时某些文人作人准则的一斑。

此篇如果出自如今文人之手,这样的文人必然能平步青云,但相信后世也一定会有人说他没有脊梁骨!人是要有骨气和尊严的,为了一官半职去迎合奉承,去丧失人格地奴颜婢膝,活着不如死去!人死并不悲哀,悲哀的是活着在人的心目中已经死去。作为被奉承者,如果真是真心作人民的公仆,也应该把这样的文字销毁在当时,社会的败落就是由这些抬轿人和坐轿人引导的结果。大唐终于江河日下,白居易笔下伟大的令狐彰并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他是可悲的,可悲的是他活着已经在人们的记忆里死亡,更不要说后世对他的记忆!白居易不该当面如此露骨地奉承,不该笔下写出这样令人看后怀疑其人格、让人心里不舒服的文字,他当时一定是喝的烂醉如泥了!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晚年又号香山居士,与悯农诗人李绅同年出生,同年辞世。李绅生长于贫穷百姓之间,白居易生长于上层社会。白居易二十七岁从乡试,次年进长安应试,二十九岁以第四名及进士第,三十二岁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晚年作过河南尹。当时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他数次被贬,多为外官,因此自称为“天涯沦落人”,最终贫困潦倒。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辞世十年,杜甫也去世两年,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恨歌》是白居易三十五岁作周至县尉时所写。该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加以艺术虚构,写得生动感人,描写两人之深情,既微有讽刺,又饱含哀怜,诗中敢于批评唐玄宗的荒淫。全诗曲折跌宕,故事感情充沛而又复杂,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

《琵琶引》是白居易四十五岁时所作。遭贬江州后,浔阳江舟中离别酒筵上,感伤之中听邻船有弹琵琶之声,原来是一位年老色衰、独守空船的歌妓,琵琶生诉说着她的无限愁绪,寄托着她的人生幽怨,白居易听了深为同情。想到自己的不幸,因而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便写下了《琵琶引》,诗中的“司马青衫”也成为典故。

我更喜欢白居易十六岁时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今日迎银鹰抵豫祝酒,皆为酒后之言,不当处容酒醒后更正。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二日于郑州港区鑫港假日宾馆





 

 
     
历代咏故乡浚县诗词自赏(10、11、12)――我的家乡系列之八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