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探索创作 - 文艺作品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作者:王云鹏  加入时间:2010-4-16 9:26:3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清明节的前一天,自己和朋友们趁着难得的假期和好天气去了趟浚县,着实体会到了“有仙则名”的意境与独特的河南之美。

海拔135米的大伾山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浚县,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如今在众多名山大川中已小有名气。据当地老乡介绍,大伾山是一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青石山峰。虽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当年大禹治水登临此山,被载入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篇中,历代称为“禹贡名山”。历史上,曾先后有十几位帝王将相亲临大伾山进行禅拜。

来之前,我曾专门上网做了做功课。通过查询得知,就在这座海拔绝对是小弟级的山上,竟还敬着一座高22.29米的大佛,距今已1600余年。

大石佛高22.29米,依崖开凿于十六国后赵时期,是“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大佛栖身于大伾山天宁寺东西轴线上最后一座建筑之中。因楼内依崖雕凿跏趺式弥勒大像一躯,两脚地面以下丈余,故有“八丈石佛七丈楼”之说,是当地一大奇观。据明代《浚县志》记载,后赵皇帝石勒“以佛图澄之言馋崖石为佛像,高寻丈,以镇黄河”,故又称“镇河将军”。正是因为这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背景,至今,大伾山已先后接待了包括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韩国及港澳台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八方宾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大伾山的魅力,石佛功不可没。同样,再看现在各地的经济发展,当地政府也是把龙头企业作为地方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一座山,可以因佛而名闻天下。一个城,也可因一项产业而再次腾飞。作为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们,或许“有仙则名”的范例也可为之借鉴一二吧。

豫周刊文章频道豫之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