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将消失的山峰:善化山和象山 行将消失的山峰:善化山和象山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文史事件 - 文化新闻 - 行将消失的山峰:善化山和象山
行将消失的山峰:善化山和象山
——浚县善化山和象山开采现状调查
作者:张小娜 张志嵩  加入时间:2010-11-12 12:21:11

           核心提示

        用不了多少年,善化山和象山就会变成一片沟壑,到那时,我们只能告诉子孙后代,原来的善化山和象山是被一辆辆拉石料的车“拉”没了,它们从高大的山峰变成无数个石狮、石屏,甚至化身石粉,隐身于无数条道路之中。

每天的11时30分是开始放炮崩山的时刻。震耳欲聋的巨大声响使人感觉山摇地动,随之而来的便是遮天蔽日的灰尘。

    很多版本的《浚县县志》中都这样记载着善化山和象山:善化山和象山是太行山余脉,岩矿资源丰富,表土覆盖较薄,大部裸露,易于开采。盛产青石、花斑石,是浚县石灰、石料、石雕品的重要产地之一。

   关于善化山和象山的高度,《浚县县志》中记载,大伾山至高海拔为135米;浮丘山至高海拔为103米;而善化山的至高海拔为203米;象山的至高海拔为231.8米,系浚县最高点。可见,原来的善化山和象山比大伾山和浮丘山要高。浚县文物旅游局文物科的郭先生介绍,这四座山原本都是浚县的名山,但是它们的命运却在1984年发生了改变:大伾山和浮丘山于1984年被开辟为风景区,禁止采石伐木,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现在已成为浚县重要的旅游资源。在人们的印象中,善化山和象山却被定位为矿山。

    事实上,善化山和象山还具有一定的旅游、文化价值。象山的南山腰上原来有个云锦寺,是明末四大儒之一的傅山隐居讲学处。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善化山的山泉干涸,但山上的古碑、古松和古庙依然存在。尽管如此,善化山和象山的旅游文化资源却长期被人忽视。由于善化山和象山的矿产资源优势,导致人们对两山的开采规模越来越大。

    1980年,《浚县县志》的编撰者在《浚县县志》中不无痛惜地写道:近年来采石量剧增,每年不下百万吨,现已蚕食到山腰,如不控制,不消数年,善化山将不复存在。

    20年过去了,善化山和象山的开采有没有得到控制?开采现状如何?疯狂的开采之风是否得到遏制了呢?近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善化山和象山现状

在通往善化山和象山的路上,道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路上接连不断的大卡车正在往外运石头。经过坑洼地段时,装满石料的卡车车顶上不时有小石头和石粉滑落。记者看到,该段路面上铺着一层厚厚的石粉,就连路边本就稀少的灌木叶上也落满了石粉。

  11月8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进入善化山山区的时候,工作人员蒋先生告诉我们,到11时30分左右就开始崩山了,一崩就是半个小时。

  记者从蒋先生处得知,这些拉石子的大车每次能装五六十吨石料,每辆车一天要往外运好几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善化山山上有很多大型的传输带和挖掘机,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灰土、石粉漫天飞扬,远远望过去,天空都被染成了灰色。

  浚县文物旅游局文物科的郭先生告诉记者,采矿人发现好的石头就会整个切割下来论立方米卖,而不好的石头则会被当作建筑材料来卖。有些设备齐全的开采者,会将不规则的石头进行精细加工,制成更小的石子,或把石头磨成粉,然后再运出去。

  记者看到,善化山的北面已经被挖平了,只有一座古庙周围的山石保存了下来。善化山的东面被人挖了几个几十米深的大坑,下面纵横着几条弯曲的小路,运石料的车辆就从这些小路上把石料运出去。

  附近一位姓吴的村民说:“山挖没了,还要继续挖山根,估计要到彻底没有石头了,他们才会罢休。”

  记者正拍照时,突然听到巨大的崩山声响,地面也有些轻微的颤动。我们正准备向山下走时,一个工人把我们叫住,让我们在他们临时搭建的厨房里躲躲。“石头子儿会落下来砸到人的。”这位工人告诉记者。得知崩山要持续半个小时,我们只得匆匆下山了。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每天上午11时30分和下午4时30分是定时崩山的时间。附近居民都知道这里每天会固定崩山,因此,除了每月的初六、十五会有老人上山烧香外,平时很少有人上山。

已经变成悬崖的山体旁,一棵大半根须裸露的树。

附近村民说两山

  善化山和象山附近的村民对这两座山有着很深的感情。浚县屯子镇矿产资源管理二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挖山的人都是蒋村的,西阳涧村的村民曾挖过山的西部,但是后来因没办好证件被迫停止了。

  11月8日下午,记者在屯子镇的街头碰到了一群到派出所照身份证像的老年人,他们都来自山下附近的村庄。在他们的印象中,善化山和象山的山峰还是非常高的。来自姚厂村的张秀思老人今年已77岁高龄,她告诉记者:“我嫁到姚厂村的时候,从这里还能看到善化山和象山的3个主峰,但是现在站在这里却什么也看不到了。”张秀思介绍,姚厂村在象山东边的山脚下,村里很多村民靠石雕为生,“我们相邻的郑厂村也几乎都是靠石雕为生的。”

  屯子镇天地石材玉雕厂的经理赵修广告诉记者,善化山和象山主峰的消失是最近20年的事,虽然善化山的开采历史比较久远,但是之前的开采技术落后,都是靠人工用凿子凿石头,因此开采的力度非常有限,对两座山的影响不大。可近20年来,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善化山和象山的开采速度非常惊人,两座山正在迅速消失。

正在忙碌的采石车辆。

石雕业逐渐脱离对本地石材的依赖

 在浚县屯子镇上,主街道边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雕厂。

  据了解,浚县屯子镇的石雕业已经成为屯子镇的一张名片,屯子镇因此被称为“中国石雕之乡”。因为紧邻出产优质石材的善化山和象山,屯子镇自古就以出产优秀石雕作品著称。《浚县县志》记载,汤阴“岳忠武王故里碑”,岳飞庙大殿柱基,“精忠报国”、“还我山河”匾额,南京中山陵的《建国大纲》等都是浚县石匠的杰作。

  记者从屯子镇镇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赵卫峰处得知,目前,石雕业已经成为屯子镇的支柱产业,年产值1亿多元。全镇大型的石雕厂有50多家,如果连上小作坊,估计有400多家石雕厂。现在,浚县屯子镇镇政府正在筹建一个石雕产业集聚区。在屯子镇天地石材玉雕厂,赵修广告诉我们,善化山出产的石料质量非常好,对这些石料的雕刻历史非常久远,他们家至少有六辈人都是雕刻石头的。他初中毕业后,便在家里的石雕厂工作,这个石雕厂养活了他们家里十几口人。在他父亲那一代,主要雕刻门墩、猪槽,而现在,他们主要雕刻的是石狮、门匾等。这些石雕作品很受欢迎,主要销往河北和陕西一带。与以前不同的是,他们现在雕刻用的石料大部分是从外地进货。

  据悉,随着善化山上石头资源的日益减少,石头的价格也比原来涨了许多。浚县屯子镇海涛石雕厂业务主办刘海涛的妻子告诉记者,现在主要是去山东拉青石,那里的青石跟善化山上的青石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但那里的青石要便宜很多。

  浚县屯子镇镇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赵卫峰表示,屯子镇的石雕产业是由善化山和象山的石材孕育而来,屯子镇石雕产业之前对善化山和象山石材的依赖性比较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本地石材的依赖性已经日益减少,现在,很多石材都是从外地运进来的。

善化山和象山成为矿山 

  11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浚县屯子镇矿产资源管理二站,该站副站长王俊岭告诉记者,他们这儿还挂着个牌子——屯子国土资源所。“矿产资源管理二站离善化山大概有1.5公里,我们每天都到山上巡查,主要是杜绝无证开采,我们单位的另一主要职能是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

  王俊岭介绍,他们单位最开始叫灰沙石管理站,后来改成矿产资源管理二站。可见,善化山和象山一直都是作为矿山来开采的。8年前,王俊岭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善化山已经没有主峰了。“在这里开采的单位有七家,这七家单位开采证、安全证、爆炸物品购买证和放炮证都齐全,属于合法开采。”王俊岭告诉记者,这里从二十多年前已经完全属于矿区,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矿石,矿管局的责任就是支持国家经济建设。记者看到,在浚县屯子镇矿产资源管理二站的门口,写着醒目的宣传语:开采矿山需要合法的开采证。

  善化山和象山确实为附近市、县的建设以及本地石雕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有些附近村民质疑,难道这两座山只能被挖掉吗?在目前的形势下,善化山和象山未来的命运何去何从,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善化山上,厚厚的灰尘积在路上,一步一个脚印。

 





 

 
     
行将消失的山峰:善化山和象山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