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探索 范成大诗中“胥口”非浚县“宿胥口” 新建网页 1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探索创作 - 研究探索 - 范成大诗中“胥口”非浚县“宿胥口”
范成大诗中“胥口”非浚县“宿胥口”
朱中月
作者:朱中月   加入时间:2009-11-15 10:35:24 

南宋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的诗中,有多首以地名“胥口”为题的诗,其中有一首是《九月三日宿胥口始闻雁》,这诗题中“胥口”、“宿胥口”,很容易让人将浚县的古地名“宿胥口”联系起来,所以很多对浚县文史感兴趣的,都把诗中的“胥口”当作浚县的“宿胥口”,本人在编写《浚县历代诗词选》的时候,也将《再渡胥口》、《九月三日宿胥口始闻雁》两首,和《旧滑州》、《天成桥》一起当作范成大使金途经浚县的作品收录进来。最近通过翻阅有关资料,我才了解到,范成大诗中的“胥口”非浚县的“宿胥口”,而是江苏苏州的“胥口”。

胥口位于江苏苏州西郊15公里的太湖之滨,因春秋时期吴国宰相伍子胥而得名。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司户参军、吏部员外郎、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出使金国,不辱使命。晚年退居苏州石湖。范成大的诗很多都取材于苏州。其编著的《吴郡志》云:“胥口在木渎西十里,出太湖之口也。上有胥山。”南宋郑樵撰的《通志》亦注:“胥口乃太湖之委,其水达于郡城之胥门,出香山,胥山之间,两山对峙,中一水曰胥口。”范成大的《胥口》诗云:“扁舟拍浪信西东,何处孤帆万里风。一雨快晴云放树,两山中断水粘空。”《再渡胥口》的“古来此地快蓬心,天绕明湖日照临。一雁云平时隐现,两山波动对浮沉。”诗中描绘的景致皆与《吴郡志》、《通志》所注解的“胥口”方位和环境一致。另外历代有很多诗人在诗中写“胥口”如南宋诗人陈造在《垦山叟》中有“汝须弥缝吏胥口,防有后来规税亩”。清王士祯在《登光福塔望穹窿灵岩诸山怀古》中有“回身望胥口,落日悲孤臣”。都是写的苏州太湖口的“胥口”。

范成大在使金途中曾路经浚县,并留下《旧滑州》、《天成桥》两首千古名诗,但他并没有路过浚县的黄河古渡“宿胥口”,更不可能在那里写下《九月三日宿胥口始闻雁》。范成大在其《揽辔录》中详细地记述了他自开封沿太行山东麓大道至中都的行程。他记述说:自开封北行,从李固渡口过黄河,继续北行过今河南滑县、浚县、汤阴、安阳市(宋代相州治所)、今河北邯郸、邢台、内丘、柏乡、赵县、栾城、正定,渡呼沱河,复北上过望都、徐水,过白沟河,复北上过定兴、涿州,过琉璃河,东北至良乡县,再东渡卢沟河(今永定河),东至今北京,当时称金中都。据《揽辔录》所记,他乾道六年六月甲子出国门……八月戊午(11日)度淮,……庚午(23日)出汴京,壬申(25日)过伏道……甲戌(27日)过台城镇……丙戌(9月9日)至燕山城外燕宾馆……壬辰(14日)入辞……戊午(10月10日)渡淮。当时,淮河是南宋与金国的分界线,范成大自8月11日进入金国,到10月10日回宋土,在金国共度过两个月,既然在《揽辔录》中只详细记述了北上的路线,对南返仅仅用了22个字,只点明了泗州、淮河两个地名,可见他的来回的路线应该是一样的。按他所记行程,九月三日他应该到达今河北省赵县,甚至以北,他不可能在浚县宿胥口,他9月14日开始南返,更不会是在返回途中经浚县宿胥口所作。另外,当时淮河以北就属金国,浚县宿胥口自然也属金国。据史书及《宋史·范成大传》等载,范成大一生只出使金国一次,也就是他只经过(往返)浚县一次,没有再次来到浚县,并于九月三日到宿胥口,所以说《九月三日宿胥口始闻雁》非范成大在浚县所作。《九月三日宿胥口始闻雁》中的“宿胥口”应是“宿”“胥口”的意思。

朱中月的博客





 发表,查看评论() 打印本页 搜索相关信息

 

 
     
范成大诗中“胥口”非浚县“宿胥口”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