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8-11
20:38:05
胡适说:
“王梵志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
【王梵志诗集】
全一卷。唐代王梵志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系以通俗之语句,阐示现实生活中所反映之佛教无常、因果等义理。由于说理平易,极受一般道俗所喜爱,教界亦常援引其诗文为弘法之教材。
王梵志之诗在唐宋时代十分盛行,与寒山、拾得等师之作品同受重视,苏东坡、黄庭坚等文人,亦撰文品评之。惟宋代以后其诗作渐散逸,及至近代始于敦煌陆续发掘其诗作之写本,如史坦因第五一六号、伯希和第二一二五号等。又苏联列宁格勒本第一四五六号卷尾载有,沙门法忍于大历六年(771)抄写梵志诗一一○首之语句。
现今所知王梵志之生平十分简略。据桂苑丛谈、太平广记卷八十二等载,王梵志由隋代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之王德祖抚养成人,因梵志幼时于林檎(qín)树树瘿(yǐng,树木外部隆起如瘤者——主持人注)中为德祖发现,故沿用德祖之姓氏、籍贯。又德祖以此幼儿出自林檎树(“林檎树”即“花红”、“沙果”树,果实像苹果略小),故取名梵天;后改称梵志,或系受佛教熏习,及时人喜以佛典名相为字号之社会风尚所影响。〔白话文学史(胡适)、王梵志出生时代的新观察(潘重规)、王梵志诗校辑序(任半塘)[佛光]
王梵志诗集序
但以佛教道法,无我苦空。知先薄之福缘,悉后微之因果。撰修劝善,诫勖非违。目录虽则数条,制诗三百馀首。具言时事,不浪虚淡。王梵志之遗文,习丁郭之要义。不守经典,皆陈俗语。非但智士回意,实亦愚夫改容。远近传闻,劝惩令善。贪婪之史,稍息侵渔。尸禄之官,自当廉谨。各虽愚味,情极怆然。一遍略寻,三思无忘。纵使大德讲说,不及读此善文。逆子定省翻成孝,懒妇晨夕事姑嫜。查郎躬子生惭愧,诸州游客忆家乡。慵夫夜起,懒妇彻明对织筐。悉皆咸臻知罪福,勤耕恳苦足糇粮。一志五情不改易,东州西郡并称扬。但令读此篇章熟,顽愚暗蠢悉贤良。
王梵志诗校注卷一
§遥看世间人
遥看世间人,村坊安社邑。
一家有死生,合村相就泣。
张口哭他尸,不知身去急。
本是长眠鬼,暂来地上立。
欲似养儿毡,回乾且就湿。
前死深埋却,后死续即入。
§吾富有钱时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
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
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远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
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
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
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家口总死尽
家口总死尽,吾死无亲表。
急首卖资产,与设逆修斋。
托生得好处,身死雇人埋。
钱遣邻保出,任你自相差。
§身如圈裹羊
身如圈裹羊,命报恰相当。
羊即披毛走,人着好衣裳。
脱衣赤体立,形段不如羊。
羊即日日死,人还日日亡。
从头捉将去,还同肥好羊。
羊即辛苦死,人去无破伤。
命绝逐他走,魂魄历他乡。
有钱多造福,吃著好衣裳。
愚人广造罪,智者好思量。
§可笑世间人
可笑世间人,痴多黠者少。
不愁死路长,贪著若烦恼。
夜眠游鬼界,天晓归人道。
忽起相罗拽,啾唧索租调。
贫若无处得,相接被鞭拷。
生时有苦痛,不如早死好。
§他家笑吾贫
他家笑吾贫,吾贫极快乐。
无牛亦无马,不愁贼抄掠。
你富户役高,差科并用却。
吾无呼唤处,饱吃常展脚。
你富披锦袍。寻常被缠缚。
穷若无烦恼,草衣随体著。
§大有愚痴君
大有愚痴君,独身无儿子。
广贪多觅财,养奴多养婢。
伺命门前唤,不容别邻里。
死得四处板,一条黄衾被。
钱财奴婢用,任将别经纪。
有钱不解用,空手人都市。
§沉沦三恶道
沉沦三恶道,负特愚痴鬼。
荒忙身卒死,即属伺邻使。
反缚棒驱走,先渡奈河水。
倒拽至厅前,枷棒遍身起。
死经一七日,刑名受罪鬼。
牛头铁叉插,狱卒把刀掇。
碓捣磨身,覆生迁覆死。
§撩乱失精神
撩乱失精神,无由见家裹。
妻是他人妻,儿被后翁使。
奴事新郎君,婢逐后娘子。
驷马被金鞍,镂镫银秋辔。
角弓无主张,定剑抛著地。
设却百日斋,浑家忘却你。
钱财他人用,古来寻常事。
前人多贮积,后人无惭愧。
此是守财奴,不免贫穷死。
§夫妇相对坐
夫妇相对坐,千年亦不足。
一个病著床,遥看手不触。
正报到头来,徒费将钱卜。
定物积如山,死得一棺木。
空手把两拳,口裹徒含玉。
永离台上镜,无心开衣服。
镜匣尘满中,剪力生衣醭。
平生歌舞处,无由更习曲。
琵琶绝巧声,琴弦断不续。
花帐后人眠,前人自薄福。
生坐七定堂,死人土角。
丧车相勾牵,鬼朴还相哭。
日埋岁千般,光影争迅速。
§富者办棺木
富者办棺木,贫穷席裹角。
相共唱奈何,送着空冢阁。
千休即万休,永别生平乐。
智者入西方,愚人堕地狱。
掇头人苦海,冥冥不省觉。
§擎头乡里行
擎头乡里行,事当逞靴袄。
有钱但著用,莫作千年调。
§百岁乃有一
百岁乃有一,人得七十稀。
张眼看他死,不能自觉知。
痴皮裹脓备,顽骨强相随。
两脚行衣架,步步入阿鼻。
§双盲不识鬼
双盲不识鬼,伺命急来追。
赤绳串著贡,反缚棒脊皮。
露头赤脚走,身上无衣被。
独自心中骤,四面被兵围。
向前十道挽,背后铁锤锤。
伺命张弓射,苦痛剧刀锥。
§使者门前唤
使者门前唤,忙析不容迟。
倮体逐他走,浑舍共号悲。
宅舍无身护,妻子被人欺。
钱财不关已,庄牧永长离。
三魂无倚住,七魄散头飞。
§沉沦三恶道
沉沦三恶道,家内无人知。
有衣不能著,有马不能骑。
有奴不能使,有婢不相随。
有食不能吃,向前恒受饥。
冥冥地狱若,难见出头时。
依巡次弟去,却活知有谁。
§普劝贵等
普劝诸贵等,火急造桥梁。
运度身得过,福至生西方。
§告知贤贵等
告知贤贵等,各难知厌足。
身是有限身,程期太剧促。
纵得百年活,俳伽如转烛。
憨人连脑痴,买锦妻装束。
无心造福田,有意事奴仆。
只得暂时荣,旷身入苦毒。
§傍看数个大憨痴
傍看数个大憨痴,造舍拟作万年期。
人人百岁乃有一,纵令长命七十稀。
期却半,欲似流星光暂时。
中途少少辽乱死,亦有初生婴孩儿。
无问男夫及女妇,不得惊忙审三思。
年年相续罪根重,月月增长肉身肥。
日日造罪不知足,恰似独养神猪儿。
不能透圈四方走,还须圈裹待死时。
自造恶业还自受,如今苦痛还自知。
§各各保爱脓血袋
各各保爱脓血袋,一聚白骨带顽皮。
学他造罪身自误,羡福是黠儿。
今身人表不修福,如至定山空手归。
向。
§王志诗校注卷二
§吾家多有田
吾家多有田,不善广平王。
有钱惜不用,身死留何益。
承闻七七斋,暂施鬼来吃。
永别生时盘,酒食无踪迹。
配罪别受苦,隔命绝相觅。
§供贷不交通
借贷不交通,有酒深藏着。
有钱怕人知,眷属相轻薄
身入黄泉下,他吃他人著。
破除不由你,用尽遮他莫。
§道士头侧方
道士头侧方,浑身总著黄。
无心礼拜佛,恒贵天尊堂。
三教同一休,徒自浪褒扬。
一种沾贤圣,无弱亦无强。
莫为分别想,师僧自说长。
同尊佛道教,凡欲送衣裳。
粮食逢医药,垂死续命汤。
敕取一生活,应报上天堂。
§观内有妇人
观内有妇人,号名是女官。
各各能梳略,悉带鞭蓉冠。
长裙并金色,横披黄单。
朝朝步虚攒,道声数千般。
贫无巡门乞,得欲相共餐。
常住无贮积,铛釜当房安。
眷属王役若,衣食远求难。
出无夫婿见,病困绝人看。
乞就生缘活,交即免饥寒。
§道人头兀雷
道人头兀雷,例头肥特肚。
本是欲家人,出身胜地立。
饮食哺盂中,衣裳架上出。
每日趁斋家,即礼七拜佛。
饱吃更索钱,低头著门出。
手把数珠行,开肚元无物。
生平未必识,独养肥没忽。
虫蛇能报恩,人子何处出?
§寺内数个尼
寺内数个尼,各各事威仪。
本是俗人女,出家挂佛衣。
徒众数十个,诠择补纲维。
一一依佛教,五事总合知。
莫看他破戒,身自牢住持。
佛殿元不识,损坏法家衣。
常住无贮积,家人受寒饥。
众厨空安灶,粗饭当房炊。
只求多财富,馀事且随宜。
富者相过重,贫者往还希。
但知一日乐,忘却百年饥。
不采生缘瘦,唯原当身肥。
今身损却宝,来生更若为?
§生即巧风吹
生即巧风吹,死须业道过。
来去不相知,展脚阳坡卧。
只见生人悲,不闻鬼唱祝。
子细审三思,慈母莫生我。
§佐史非台补
佐史非台补,任官州县上。
未是好出身,丁儿避征防。
不虑弃家门,狗偷且求养。
每日求行案,寻常恐迸杖。
食即从厨餐,童儿更护当。
有事检案追,出贴付里正。
火急捉将来,险语唯须胱。
前人心裹怯,乾唤愧曹长。
纸笔见续到,仍送一缣饷。
钱多早发遣,物少被颉顽。
解写除却名,揩赤将头放。
§得钱自吃用
得钱自吃用,留著匮裹重。
一日厥摩师,空得纸钱送。
死入恶道中,良由罪根重。
埋向黄泉下,妻嫁别人用。
智者好思量,为他受枷棒。
§当乡何物贵
当乡何物贵?不过五里官。
县局南衙点,食并众厨餐。
文簿乡头执,馀者配杂看。
差科取高户,赋役数千般。
处分须平等,并檑出时难。
职任无禄料,专仰笔头钻。
管户无五百,雷同一概看。
愚者守直坐,黠者看。
§村头语户主
村头语户主,乡头无处得。
在县用纸多,从吾相便贷。
我命自贫穷,独办不可得。
合村看我面,此度必须得。
后衙空手去,定是搦你勒。
§人生一代间
人生一代间,贫富不觉老。
王役逼驱驱,走多缓行少。
他家马上坐,我身步擎草。
种得果报绷,不须自烦恼。
§受报人中生
受报人中生,本为前身罪。
今身不修福,痴愚脓血袋。
病困卧著床,悭心犹不改。
临死命欲终,吝财不忏悔。
身死妻后嫁,总将陪新婿。
§愚人痴
愚人痴,锥刺不转动。
身著好衣裳,有钱不解用。
贮积留妻儿,死得纸钱送好去更莫来,门前有桃棒。
§杌杌贪生业
杌杌颔生业,憨人合脑痴。
漫作千年调,活得设多时。
急手求三宝,原入涅盘期。
杓柄依僧次,巡到厥摩师。
§世间何物贵
世间何物贵?只有我身是。
不见好出生,衣食谷米贵。
广贪长命财,缠绳短命鬼。
放顽邻里行,元来不怕死。
§世间慵懒人
世间慵懒人,五分向有二。
例著一草衫,两膊成山字。
出语觜头高,诈作达官子。
草舍元无床,无毡复无被。
他家人定卧,日西展脚睡。
诸人五更走,日高未肯起。
朝庭数十人,平章共博红。
菜粥吃一,街头阔立地。
逢人若共语,荒说天下事。
唤女作家生,将儿作奴使。
妻即赤体行,寻常饥欲死。
一群病癞贼,却搦父母耻。
日月甚宽恩,不照五逆鬼。
§家中渐渐贫
家中渐渐贫,良由慵赖妇。
长头爱床坐,饱吃没娑肚。
频年勤生儿,不肯收家具。
饮酒五夫敌,不解缝衫裤。
事当好衣裳,得便走出去。
不要男为伴,心裹恒攀慕。
东家能涅舌,西家好合斗。
两家既不合,角眼相蛆妒。
别觅好时对,趁却莫交住。
§用钱索新妇
用钱索新妇,当家有新故。
儿替阿耶来,新妇替家母。
替人既到来,条录相分付。
新妇知家事,儿郎承门户。
好衣我须著,好食入我肚。
我老妻亦老,替代不得住。
语你夫妻道:我死还到汝。
§愚人痴
愚人痴,常守无明冢。
飘入阔海中,出头兼没顶。
手擎金术行,不解随身用。
昏昏消好日,顽皮不转动。
广贪世间乐,故故招枷棒。
罪根渐渐深,命绝何人送?
积金作定山,气绝谁将用。
§一种同翁儿
一种同翁儿,一种同母女。
无爱亦无憎,非关后父母。
若个与好言,若个与恶语。
耶娘无偏颇,何须怨父母。
男女孝心我,我亦无别肚。
§你若是好儿
你若是好儿,孝心看父母。
五更床前立,即问安稳不。
天明汝好心,钱财横入户。
王祥敬母恩,冬竹抽笋与。
孝是韩伯瑜,董永孤养母。
你孝我亦孝,不绝孝门户。
§史见母怜儿
只见母怜儿,不见儿怜母。
长大取得妻,却嫌父母丑。
耶娘不采括,专心听妇语。
生时不恭养,死后祭泥土。
如此倒见贼 ,打煞无人护。
§父母生男女
父母生男女,没娑可怜许。
逢着好饮食,纸裹将来与。
心恒忆不忘,入家觅男女。
养大长成人,角睛难共语。
五逆前后事,我死即到汝。
§孝是前身缘
孝是前身缘,不由相放习。
儿行不忆母,母恒行坐泣。
儿行母亦征,项连脑急。
闻道贼出来,母愁空有骨。
儿回见母面,颜色肥没忽。
§闻道须鬼兵
闻道须鬼兵,逢头即须搦。
欲似中果,未熟亦须。
老少总皆去,共同众死厄。
长命得八十,恰同寄住客。
暂在主人家,不久自分擘。
喻若行路人,前后踏光陌。
§自生还自死
自生还自死,煞活非关我。
续续生出来,世间无处坐。
若不急抽却,眼看塞天破。
§天下恶官职
天下恶官职,不过是府兵。
四面有贼动,当日即须行。
有缘重相见,业薄即隔生。
逢贼被打煞,五品无人诤。
§生住无常界
生住无常界,壤壤满街行。
只拟人间死,不肯佛边生。
从头捉将去,顽骨不心惊。
虽然畜两眼,终是一双盲。
向前墨如柒,直掇人深坑。
沉沦若海裹,何日更逢明。
§本是达官儿
本是达官儿,名作郎君子。
从小好读书,更须多识字。
长大人中官,当衙判曹事。
高马衣轻裘,伴涉诸王子。
官高渐入朝,供奉亲天子。
纵得公王候,终归不免死。
§与生市郭儿
与生市郭儿,从头市内坐。
例有百馀千,火下三五个。
行行皆有铺,铺裹有杂货。
山鄣贵物来,巧语能相和。
眼勾稳物著,不此遣放过。
意尽端坐取,得利过一倍。
§两两相劫夺
两两相劫夺,分毫擘眼诤。
他卖抑遣贱,自卖即高擎。
心裹无平等,尺寸不分明。
名沾是百姓,不肯远征行。
不是人强了,良由方孔兄。
§秋长夜甚明
秋长夜甚明,长夜照众生。
死者归长路,生者暂时行。
夜眼游鬼界,天晓即营生。
两两相劫夺,分毫努眼诤。
贤愚不相识,壤壤信绷行。
§有钱惜不吃
有钱惜不吃,身死由妻儿。
只得纸钱送,欠少元不知。
门前空言语,还将纸作衣。
除非梦裹见,触体更何时。
独守深泉下,冥冥长夜饥。
忆想平生日,悔不著罗衣。
§工匠莫学巧
工匠莫学巧,巧即他人使。
身是自来奴,妻亦官人婢。
夫婿暂时无,曳将仍被耻。
未作道与钱,作了擘眼你。
奴人赐酒食,恩言出美气。
无赖不与钱,蛆心打脊使。
贫穷实可怜,饥寒肚露地。
户役一概差,不办棒下死。
宁可出头坐,谁齿被鞭耻。
何为抛宅走?良由不得止。
§狼多羊数少
狼多羊数少,莫畜恶儿子。
年是无限年,你身甚急速。
有意造罪根,无心念诸佛。
你从何处来?脓备相和出。
身如水上泡,暂时还却没。
魂魄游空虚,盲人入暗窟。
生死如江河,波浪沸啾唧。
§世间日月明
世间日月明,皎皎照众生。
贵者乘车马,贱者膊担行。
富者前身种,贫者悭贪生。
贫富有殊别,业报自相迎。
闻强造功德,吃著自身荣。
智者天上去,愚者入深坑。
§身如大店家
身如大店家,命如一宿客。
忽起向前去,本不是吾宅。
吾宅在丘荒,园林出松柏。
邻接千年冢,故路来长陌。
§身卧空堂内
身卧空堂内,独坐令人怕。
我今避头去,抛却空闲舍。
§你道生时乐
你道生时乐,吾道死时好。
死即长夜眠,生即缘长道。
生时愁衣食,死鬼无釜灶。
原作制拔鬼,入家偷吃饱。
§身如破皮袋
身如破皮袋,盛脓兼裹骨。
将板作皮裘,埋入深坑窟。
一入恒沙劫,无由更得出。
除非寒食节,子孙冢傍泣。
§世间何物平
世间何物平?不过死一色。
老小终须去,信前业道力。
纵使公王侯,用钱遮不得。
各身改头皮,相逢定不识。
§身如内架堂
身如内架堂,命似堂中烛。
风急吹烛灭,即是空堂屋。
§家贫无好衣
家贫无好衣,造得一袄子。
中心禳破毡,还将布作裹。
清贫常快乐,不用浊富贵。
白曰患项行,夜眠还作被。
§生时同饭瓮
生时同饭瓮,死则同食瓶。
火急早掘冢,不遣暂时停。
永别世间乐,唯闻哭我声。
四海交游绝,籍帐便除名。
§见有愚痴君
见有愚痴君,甚富无男女。
不知死急促,百方更造屋。
死得一棺木,一条衾被覆。
妻嫁他人家,你身不能护。
有时急造福,实莫相疑误。
§人生一代间
人生一代间,有钱须吃著。
四海并交游,风光亦须觅。
钱财只恨无,有时实不惜。
闻身强健时,多施还须吃。
§生坐四合舍
生坐四合舍,死入土角。
冥冥黑暗眠,永别明灯烛。
死鬼忆四时,八节生人哭。
§虚沾一百年
虚沾一百年,八十最是老。
逢头捉将去,无老亦无小。
须臾得暂时,恰同霜下草。
横遭狂风吹,总即连根倒。
悠悠度今日,今夜谁能保?
语你愚痴人,急修未来道。
§说钱心即喜
说钱心即喜,见死元不愁。
广贪财色乐,时时度日休。
平生不造福,死被业道收。
但看三恶处,大有我般流。
§暂出门前观
暂出门前观,川原足故冢。
富者造山门。贫家如破瓮。
年年并舍多,岁岁成街巷。
前死后人埋,鬼朴悲声送。
纵得百年活,迁人土孔笼。
§好住四合舍
好住四合舍,殷勤堂上妻。
无常煞鬼至,火急被追催。
露头赤脚走,不容得著鞋。
向前任料理,难见却回来。
有意造一佛,为设百人斋。
无情任改嫁,资产听将陪。
吾在惜不用,死后他人财。
忆想生平日,悔不唱三台。
§地下须夫急
地下须夫急,逢头取次捉。
一家抽一个,勘数犹未足。
科出排门夫,不许私遮曲。
合去正身行,名字付司录。
奉驱火急走,向前任缚束。
§奉使亲监铸
奉使亲监铸,改故造新光。
开通万里达,元定出青黄。
本姓使流传,涓涓亿兆阳。
无心念贫事,
有时见即喜,贵重剧耶娘。
唯须家中足,时时对孟光。
§怨家煞人贼
怨家煞人贼,即是短命子。
生儿拟替翁,长大抛我死。
债主暂过来,徵我夫妻泪。
父母眼乾枯,良由我忆你。
好去更莫来,门前有煞鬼。
§来如尘暂起
来如尘起,去如一队风。
来去无形影,变见极。
不见无常急,业道自迎君。
何处有真实,还凑入冥空。
§兄弟义居活
兄弟义居活,一种有男女。
儿小教读书,女小孝针补。
儿大与娶妻,女大须嫁去。
当房作私产,共语觅嗔处。
好贪竞盛吃,无心奉父母。
外姓能蛆妒,啾唧由女妇。
一日三场斗,自分不由父。
§虚沾一百年
虚沾一百年,八十最是老。
长命得八十,不解学修道。
悠悠度好日,无心念三宝。
把拳入地狱,天堂无人到。
坼破五戒身,却入三恶道。
一入恒沙劫,不须自懊恼。
§近逢穷业至
近逢穷业至,缘身一物无。
披绳兼带索,行时须杖扶。
四海交游绝,眷属往还疏。
东西无击著,到处即安居。
§王梵志诗校注卷三
§人去像还去
人去像还去,人来像以明。
像有投镜意,人无合像情。
镜像俱磨灭,何处有众生?
§一身元本别
一身元本别,四大聚会同。
直似风吹火,还如火逐风。
火强风炽疾,风疾火愈烘。
火风俱气尽,星散总成空。
§以影观他影
以影观他影,以身观我身。
身影何处昵,身共影何亲。
身行影作伴,身住影为邻。
身影百年外,相看一聚尘。
§观影元非有
观影元非有,观身亦是空。
如采水底月,似捉树头风。
揽之不可见,寻之不可穷。
众生随业转,恰似寐梦中。
§雷发南山上
雷发南山上,雨落北溪中。
雷惊火,雨激咆哮风。
倏忽威灵歇,须臾势力穷。
天地不能已,如女为身空。
§非相非非相
非相非非相,无明无无明。
相逐妄中出,明从暗裹生。
明通暗即尽,妄绝相还清。
能知寂灭乐,自然无色声。
§但看茧作蛾
但看茧作蛾,不忆蚕生箔。
便看睡寐时,还将梦为乐。
蛾既不羡蚕,梦亦不为乐。
当作如是观,死生无好恶。
§黄母化为鳖
黄母化为鳖,为鳖为身。
牛哀化为虎,亦是虎为人。
不忆当时业,宁知过去因?
死生一变化,若个是师亲?
§古来服丹石
古来服丹石,相次入黄泉。
万宝不赎命,千金不买年。
有生即有死,何后复何先。
人人总色活,拄著上头天。
§死竟土底眠
死竟土底眠,生时土上走。
死竟不出气,生时不住口。
早死一生毕,谁论百年后。
召我还天公,不须尽出手。
§行善为基路
行善为基路, 。
俭盗吾不作,邪淫吾不当。
不解谗朝庭,不解佞君王。
不能行左道,于中说一场。
一直逢阎夭,尽地取天堂。
§前业作因缘
前业作因缘,今身都不记。
今世受苦恼,未来当富贵。
不是后身奴,来生作事地。
不如多温酒,相逢一时醉。
§不年何必好
少年何必好,老去何须嗔。
祖公日日故,孙子朝朝新。
祗道人祭鬼,何曾鬼祭人。
暂来何须去,知我是谁亲。
§悲喜相缠绕
非喜相缠绕,不许暂踟蹰。
东家比葬地,西家看产图。
生者歌满路,死者哭盈衢。
循环何太急,槌凿相催驱。
§无常元不避
无常元不避,业到即须行。
徒作七尺影,俱坟一丈坑。
妻儿啼哭送,鬼子唱歌迎。
古来皆有死,何必得如生。
§造化成为我
造化成为我,如人弄郭秃。
魂魄似绳子,形骸若柳木。
制取细腰肢,抽牵动眉目。
绳子乍断去,即是乾柳朴。
§观此身意相
观此身意相,都由水火风。
有生皆有灭,有始皆有终。
气聚即为我,气散即成空。
一群怕死汉,何异叩头虫。
§贪暴无用汉
贪暴无用汉,资财为他守。
惜衣不盖形,惜食不供口。
积聚万金花,望得千年有。
不知冥道中,车子来相受。
§玉髓长生术
玉髓长生术,金刚不坏身。
俱伤生死苦,谁免涅盘因。
精魂归寂灭,骨化灰尘。
释老犹自去,何况迷愚人。
§差著即须行
差著即须行,遣去莫求往。
名字石函裹,官职天曹注。
钱财鬼料量,衣食明分付。
进退不由我,何须满忧惧。
§伺命取人鬼
伺命取人鬼,屠儿煞羊客。
鬼识人与实,客辨羊肉厄。
人自不觉死,羊亦不觉搦。
§运命满悠悠
运命满悠悠,人生浪聒聒。
死时天遣死,活时天遣活。
一旦罢因缘,千金须判割。
饶君铁瓮子,走藏不得脱。
§官职亦须求
官职亦须水,钱财亦须觅。
天寸麻点孔,三年著一滴。
王相逢便宜,参差著局席。
兀兀舍底会,饿你眼赫赤。
§生时不须歌
生时不须歌,死时不须哭。
天地捉秤量,鬼神用斛。
体上须得衣,口裹须得禄。
从从觅长命,没地可种谷。
§运命随身缚
运命随身缚,人生不自觉,
业厚即福来,业强福不著。
淳善皆安隐,蛊害总煞却。
身作身自当,将头来自斫。
§先因崇福德
先因崇福德,今日受肥胎。
果报迎先种,桥梁预早开。
夺我先时乐,将充死后媒。
改头换却面,知作阿谁来。
§兀兀身死后
兀兀身死后,冥冥不自知。
为人何必乐,为鬼何必悲。
竞地徒张眼,睁官慢竖眉。
窟裹长展脚,将知我是谁?
§请看汉武帝
请看汉武帝,请看秦始皇。
年年合仙药,处处求医方。
结构千秋殿,经营万寿堂。
百年有一倒,自去遣谁当?
§饶你王侯职
饶你王侯职,饶君将相官。
尹眉珠玉佩,定马金银鞍。
锦绮嫌不著,猪羊死不餐。
口中气新断,眷属不相看。
§自死与鸟残
自死与鸟残,如来相体始。
莫养图口腹,莫煞共盘箸。
铺头钱买取,饱啖何须虑。
傥见阎罗王,亦有分取。
§众生眼盼盼
从生眼盼盼,心路甚堂堂。
一种怜男女,一种逐耶娘。
一种惜身命,一种忧死亡。
侧长恭勉面,长生跪拜羊。
口中不解语,情下极荒忙。
何忍刺他煞,曾无阡许惶。
牛头捉得你,镬裹熟煎汤。
§男婚藉嘉偶
男婚藉嘉偶,女娉希好分。
但令足儿息,何忧无公侯。
菩萨常梳发,如来不剃头。
何须秃兀。然始学薰修。
§荣官赤赫赫
荣官赤赫赫,灭族黄。
死王羡活鼠,宁及寻常人。
得官何须喜,失职何须忧。
不可将财觅,不可智力求。
傥来不可拒,突去不可留。
任来还任去,知命何须愁。
§索妇须好妇
索妇须好妇,自到更须求。
面似三颧作,心知一代休。
遮莫你崔庐,遮莫你郑刘。
若无主子物,谁家死骨头。
§思量小家妇
思量小家妇,贫奇恶行迹。
酒肉独自抽,糟糠遣他吃。
生活九牛挽,唱叫百夫敌。
自著紫,馀人赤。
索得屈鸟爵,家风不禁益。
§谗臣乱人国
谗臣乱人国,妒妇破人家。
客到双眉肿,夫来两乎拿。
丑皮不忧敌,面面却习花。
亲姻共欢乐,夫妇作劳花。
前身有何罪,色得鸠盘茶!
§天下恶风俗
天下恶风欲,临丧命犊车。
男婚传香粉,女嫁著钗花。
尸枥阴地卧,知堵是谁家?
§古人数下泽
古人数下泽,今我少高门。
钱少婢不嫁,财多奴共婚。
各各贩父祖,家家卖子孙。
自言鬻姓望,声尽不可论。
§敬他还自敬
敬他还自敬,轻他还自轻。
骂他一两口,他骂几千声。
触他父母讳,他触祖公名。
欲觅无嗔报,少语最为精。
§难忍傥能忍
难忍傥能忍,能忍最为难,
伏肉虎不食,病鸟人不弹。
当时虽堵,过后必身安。
唾面不须拭,从风自荫乾。
§负恩必须酬
负恩必须酬,施恩慎勿索。
得他一石面,还他拾麦。
得他半疋练,还他二丈帛。
瓠芦作车,棒莫作出客。
§敬他保自贵
敬他保自贵,辱他招自耻。
你若计他,他还计你。
勾他一盏酒,他勾十巡至。
子细审思量,此言有道理。
§不知愁大小
不知愁大小,不知愁好丑。
为当面以难?为当面似狗?
道愁不爱食,闻愁偏怕酒。
剩打三五盏,愁应来尸走。
§本巡索索
本巡连索索,樽主告平平。
当不怪来晚,覆柬可怜精。
门前夜狐哭,屋上枭鸣。
一种声响音,何如刮钵声?
§我家在何处
我家在何处?结宇对山阿。
院侧狐狸窟,门前乌鹊窠。
闻莺便下种,听雁即收禾。
闷遣奴吹笛,闲令婢唱歌。
儿即孝育赋,女即学调梭。
寄语天公道:宁能那我何?
§弟一须景行
弟一须景行,弟二须强明。
律令波涛涌,文词花草生。
心神激箭直,怀抱彻沙清。
观察总如此,何愁不太平。
§天子与你官
天子与你官,禄由他授。
饮乡不知足,贪婪得动手。
每怀劫贼心,恒张饿狼口。
枷忽然至,饭盖遭毒手。
§百姓被欺屈
百姓被欺屈,三官须为申。
朝朝团坐入,渐渐曲精新。
断榆翻作柳,判鬼却为人。
天子抱冤屈,他扬陌上尘。
§代天理百姓
代天理百姓,格式亦须遵。
官喜律即喜,官嗔律即嗔。
总由官断法,何须法断人。
一时截却项,有理若为申。
§天下恶官职
天下恶官职,未过御史台。
努眉复张眼,何须弄师子。
傍看甚可畏,自家困求死。
脱却面头皮,还共人相似。
§家僮须饱暖
家僮须饱暖,装束唯精。
俗人作怜爱,处置失形莫。
衣裤白如,头巾黑如乌。
夹袍锦,衫段高机。
未羡霍去病,谁论冯子都。
此是丈夫妾,何关曹主奴。
§他道恒饱食
他道恒饱食,我瘦饿欲死。
惟须举一种,勿复青当史。
行年五十馀,始觉无道理。
回头忆经营,穷因史由你。
§鸿鹄昼游扬
鸿鹄昼游扬,蝙蝠夜纷泊。
幽显虽不同,志性不相博。
他家求官宦,我专慕客作。
斋得贰米,铛前交脚。
脱帽安怀中,坐儿膝头著。
年年愁上番,猕猴带斧凿。
§吾有十亩田
盏有十亩田,种在南山坡。
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窠。
热即池中浴,凉便岸上歌。
遨游自取足,谁能柰我何。
§我见那汉死
我见那汉死,肚裹热如火。
不是惜那汉,恐畏还到我。
§父子相怜爱
父子相怜爱,千金不肯博。
忽死贱如泥,遥看畏近著。
东家钉桃符,西家县赤索。
聚头唱奈何,相催早埋却。
§平生不吃著
平生不吃著,于身一世错。
一日命终时,拔釜交杓。
若有大官职,身苦妻儿乐。
叉手立公庭,终朝并两脚。
得禄奴婢餐,请赐妻儿著。
一日事参差,独自煞你却。
§我有一方便
我有一方便,价直百疋练。
相打长取弱,至老不入县。
§人生能几时
人生能几时,朝夕不可保。
死讯今古传,何须愁此道。
有酒但当饮,立即相看老。
兀兀信因缘,终归有一倒。
§王二美年少
王二美年少,梵志亦不恶。
借问今时人,阿谁肯伏弱?
§忍辱收珍定
忍辱收珍定,嗔他捐福田。
高心难见佛,下意得生天。
§嗔恚灭功德
嗔恚灭功德,如火燎豪毛。
百年修善业,一今恶能烧。
§三年作官二年半
三年作官二年半,修理厅馆老痴汉。
但知多少与梵志,头戴笠子雨裹判。
§共受虚假身
共受虚假身,共禀太虚气。
死去虽更生,回来尽不记。
以此好寻思,万事淡无味。
§六贼俱为患
六贼俱为患,心贼最为灾。
东西好游浪,南北事周回。
嫉妒终难却,悭贪去即来。
自非通达者,迷性若为开?
§草屋足风尘
草屋足风尘,床无破毡卧。
客来且唤入,地铺槁荐坐。
家裹元无炭,柳麻且吹火。
白酒瓦钵盛,铛子两脚破。
鹿脯三四条,石监五六颗。
看客只宁馨,从你痛笑我。
§官职莫贪财
官职莫贪财,贪财向死亲。
有即浑家用,遭罗唯五身。
法律刑名重,不许浪推人。
一朝囹圄裹,方始忆清贫。
§人受百岁不长命
人受百岁不长命,中道仍有死伤人。
唯能纵情造罪过,未解修善自防身。
§积善必馀庆
积善必馀庆,积恶必馀殃。
钱财不能人,三宝先你。
五色衣裳 , 。
§出门拗头戾跨
出门拗头戾跨,自道行步趋跄。
伺命把棒忽至,遍体白汗如浆。
撮你不得辞别,俄尔眷属分张。
合村送就旷野,回来只见空床。
§若言余浪语
若言余浪语,请君看即知。
回头面北卧,寸步更不移。
终身不念食,永世不须衣。
此名无常住,谁人辄得知。
§愚夫痴杌杌
愚夫痴杌杌,常守无明窟。
沉沦苦海中,出头还复没。
顶戴神灵珠,随身无价物。
二鼠数相侵,四蛇摧命痴。
似露草头霜,见日一代毕。
更遇刀风吹,彼此俱无疋。
贮得满堂金,知是谁家物。
§王梵志诗校注卷四
§兄弟须和顺
兄弟须和顺,叔侄莫轻欺。
财物同箱柜,房中莫畜私。
§夜眠须在后
夜眠须在后,起则每须先。
家中勤检校,衣食莫令偏。
§兄弟相怜爱
兄弟相怜爱,同生莫异居。
若人欲得别,此则得兵奴。
§好事须相让
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
但能办此意,祸去福招来。
§昔日田真分
昔日田真分,庭荆当即衰。
平章却不异,其树复还滋。
§孔怀须敬重
孔怀须敬重,同气并连枝。
不见恒山鸟,孔子恶闻离。
§兄弟宝难得
兄弟宝难得,他人不可亲。
但寻庄子语,手足断难论。
§尊人相逐出
尊人相逐出,子莫向前行。
识事须相逢,情知乏礼生。
§尊人共客语
尊人共客语,侧立在傍听。
莫向前头闹,喧乱作鸦鸣。
§主人无床枕
主人无床枕,坐旦捉狗亲。
莫学庸才汉,无事弃他门。
§立身行孝道
立身行孝道,省事莫为愆。
但使长无过,耶娘高枕眠。
§耶娘行不正
耶娘行不正,万事任依从。
打骂但知默,无应即是能。
§尊人嗔约束
尊人嗔约束,共语莫江降。
纵有些些理,无烦说短长。
§有事须相问
有事须相问,平章莫自专。
和同相用语,莫取妇儿言。
§耶娘年七十
耶娘年七十,不得远东西。
出后倾危起,元知儿故违。
§耶娘绝年迈
耶娘绝年迈,不得离傍边。
晓夜专看侍,仍须省睡眠。
§四大乖和起
四大乖和起,诸方请疗医。
长病煎汤药,求神觅好师。
§亲中除父母
亲中除父母,兄弟更无过。
有莫相轻贱,无时始认他。
§主人相屈至
主人相屈至,客莫先人门。
若是尊人处,临时自打门。
§亲家会宾客
亲家会宾客,在席有尊卑。
诸人未下箸,不得在前椅。
§亲还同席坐
亲还同席坐,知卑莫上头。
忽然人怪责,可不众中羞。
§尊人立莫坐
尊人立莫坐,赐坐莫背人。
坐无方便,席上被人嗔。
§尊人对客饮
尊人对客饮,卓立莫东西。
使唤须依命,弓身莫不齐。
§尊人与酒吃
尊人与酒吃,即把莫推辞。
性少由方便,圆融莫遣知。
§尊人同席饮
尊人同席饮,不问莫多言。
纵有文章好,留将馀处宣。
§巡来莫多饮
巡来莫多饮,性少自须监。
勿使闻狼狈,交他诸客嫌。
§坐见人来起
坐见人来起,尊亲尽远迎。
无论贫与富,一概总须平。
§黄金未是宝
黄金未是宝,学问胜珠珍。
丈夫无伎艺,虚沾一世人。
§养子莫徒使
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
一朝乘驷马,还得似相如。
§欲得儿孙孝
欲得儿孙孝,无过教及身。
一朝千度打,有罪更须嗔。
§养儿从小打
养儿从小打,莫道怜不笞。
长大欺父母,后悔定无疑。
§男年十七八
男年十七八,莫遣倚街衢。
若不行奸盗,相构即樗蒲。
§有儿欲娶妇
有儿欲取妇,须择大家儿。
纵使无姿首,终成有礼仪。
§有女欲嫁娶
有女欲嫁娶,不用绝高门。
但得身超俊,钱财总莫论。
§欲得于身吉
欲得于身吉,无过莫作非。
但知牢口,祸去阿你来。
§饮酒妨生计
饮酒妨生计,蒲必破家。
但看此待色,不久作穷查。
§见恶须藏掩
见恶须藏掩,知贤为赞扬。
但能依此语,秘密立身方。
§借物莫交索
借物莫交索,用了送还他。
损失酬高价,求嗔得也磨。
§借物索不得
借物索不得,贷钱不肯还。
频来论即斗,过在阿谁边?
§邻并须来往
邻并须来往,借取共交通。
急缓相凭仗,人生莫不从。
§长幼同钦敬
长幼同钦敬,知尊莫不遵。
但能行礼乐,乡里自称仁。
§停客勿叱狗
停客勿叱狗,对客莫频眉。
供给千馀日,临歧请不饥。
§亲客号不
亲客号不,唤即尽须唤。
食了宁且休,只可待他散。
§为客不呼客
为客不呼客,去必主人嗔。
欲得能行事,无过莫避人。
§逢人须敛手
逢人须敛手,避道莫前荡。
忽若相冲著,他强必自伤。
§恶口深乖礼
恶口深乖礼,条中却没文。
若能不骂詈,即便是贤人。
§见贵当须避
见贵当须避,知强远离他。
高飞能去纲,岂得值低罗。
§结交须择善
结交须择善,非谙莫与心。
若知管饱志,还共不分金。
§恶人相远离
恶人相远离,善者近相知。
纵使天无雨,云阴自润衣。
§有德人心下
有德人心下,无才意即高。
但看行滥物,若个是坚牢。
§典史频多扰
典史频多扰,从饶必莫嗔。
但知多与酒,火艾不欺人。
§恶人相触误
恶人相触误,被骂必从饶。
喻若园中韭,犹如得雨浇。
§骂妻早是恶
骂妻早是恶,打妇更无知。
索强欺得客,可是丈夫儿?
§有势不烦倚
有势不烦倚,欺他必自危。
但看木裹火,出则自烧伊。
§贫亲须拯济
贫亲须拯济,富眷不烦饶。
情知苏蜜味,何用更添膏。
§有钱莫制攉
有钱莫制攉,不得事奢华。
乡里人伫恶,差科必破家。
§他贫不得笑
他贫不得笑,他弱不得欺。
但看人头数,即须受逢迎。
§莫不安爪肉
莫不安爪肉,鱼吞在肠裹。
善恶有千般,人心难可知。
§在乡须下意
在乡须下意,为客莫高心。
相见作先拜,膝下没黄金。
§贫人莫简弃
贫人莫简弃,有食最须呼。
但惠封疮药,何愁不奉珠。
§得言请莫说
得言请莫说,有语不须传。
见事如不见,终身无过愆。
§无亲莫充保
无亲莫充保,无事莫作媒。
虽夫乡人意,终身无害灾。
§双陆智人戏
双陆智人戏,围棋出专能。
解时终不恶,久后与仙通。
§逢争不须看
逢争不须看,见打莫前为。
损即追友证,能胜总不知。
§立身存笃信
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
在处人携接,谙知无负心。
§有恩须报上
有恩须报上,得济莫孤恩。
但看千里井,谁为重来寻。
§知恩须报恩
知恩须报恩,有恩莫不报。
更在枯井中,谁能重来救。
§先得他恩重
先得他恩重,酬偿勿使轻。
一餐何所直,感荷百金倾。
§蒙人惠一恩
蒙人惠一恩,终身酬不极。
若济桑下饥,扶轮可惜力。
§得他一束绢
得他一束绢,还他一束罗。
计时应大重,直为岁年多。
§贷人五米
贷人五米,送还一硕粟。
香应有馀,剩者充臼直。
§世间难舍割
世间难舍割,无过财色深。
丈夫须达命,割断暗迷心。
§煞生最罪重
煞生最罪重,吃肉亦非轻。
欲得身长命,无过点续明。
§偷盗须无命
偷盗须无命,侵欺罪更多。
将他物已用,思量得也磨。
§邪淫及妄语
邪淫及妄语,知非总勿作。
但知依道行,万里无迷错。
§吃肉多病报
吃肉多病报,智者不须餐。
一朝无间地,受罪始知难。
§饮酒是痴报
饮酒是痴报,如人落粪坑。
情知有不净,岂合岸头行。
§造酒罪甚重
造酒罪甚重,酒肉俱不轻。
若人不信语,检取涅盘经。
§见泥须避道
见泥须避道,莫人污却鞋。
若知已有罪,莫破戒持斋。
§相交莫嫉妒
相交莫嫉妒,相欢莫蛆伫。
一日无常去,王前摆手行。
§见病须慈敏
见病须慈敏,知方速疗医。
若能行此行,大是不思议。
§经纪须平直
经纪须平直,心中莫侧斜。
些些微取利,可可苦他家。
§布施生生富
布施生生富,悭贪世世贫。
若人苦悭惜,劫劫受辛勤。
§忍辱生端正
忍辱生端正,多嗔作毒蛇。
若人不伫恶,必得上三车。
§寻常勤念善
寻常勤念善,昼夜受书经。
心裹无蛆伫,何愁佛不成。
§六时长礼忏
六时长礼忏,日幕广烧香。
十斋莫使关,有力煞三长。
§持戒须含忍
持戒须贪忍,长斋不得嗔。
莫随风火性,参差误煞人。
§逢师须礼拜
逢师须礼拜,过道向前参。
莫生分别想,见过不和南。
§闻钟身须侧
闻钟身须侧,卧转莫缠眠。
万一无常去,免至狱门边。
§师僧来乞食
师僧来乞食,必莫惜家常。
布施无边福,来生不少粮。
§家贫从力贷
家贫从力贷,不得懒乖慵。
但知勤作福,衣食自然丰。
§恶事总须弃
恶事总须弃,善事莫相违。
至意求妙法,必得见如来。
§王梵志诗校注卷五
§贮积千年调
剥削。贮千年调,拟觅妻儿乐。
恶。
方便还他债驱遣耕田作。
决鼻断领牛,杖打过腿膊。
自造还自受,努力祗当却。
§人间养男女
人间养男女,真成鸟养儿。
长大毛衣好,各自觅高飞。
女家他将去,儿征死不归。
夫妻一个死,喻如黄檗皮。
重重被剥削,独苦自身知。
生在常烦恼,死后无人悲。
寄语冥路道:还我未生时!
§有生必有死
有生必有死,来去不相离。
常居五浊地,更亦取头皮。
纵得百年活,须臾一向子。
彭祖七百岁,终成老烂鬼。
托生得他乡,随生作名字。
轮回转动急,生死不由你。
生带无常苦,长命何须喜。
§不见念佛声
不见念佛声,满街闻哭响。
生时同毡被,死则嫌尸妨。
秽不中停,火急须埋葬。
早死无差科,不愁怕里长。
行人展脚卧,永绝呼征防。
生促死路长,久住何益当。
§父母生儿身
父母生儿身,衣食养儿德。
暂托寄出来,欲似相便贷。
儿大作兵夫,西征吐番贼。
行后浑家死,回来觅不得。
儿身面向南,死者头向北。
父子相分擘,不及元不识。
§审看世上人
审看世上人,有贼亦有贵。
贱者由悭贪,吝财不布施。
贵贱即有殊,业报前生植。
§有钱但吃著
有钱但吃著,实莫留填柜。
一日厥摩师,他用不由你。
妻嫁亲后夫,子心随母意。
我物我不用,我自无意智。
未有百年身,徒作千年事。
§身是五阴城
身是五阴城,周回无里数。
上下九穴门,脓流皆瘀。
湛然脓备间,安置八万户。
馀有四千家,出没同居住。
壤壤相啖食,贴贴无言语。
决在粪尿中,不解相蛆妒。
身行城即移,身卧城稳住。
身死城破坏,百姓无安处。
§生死如流星
生死如流星,涓涓向前去。
前死万年馀,寻人微尘数。
中死千年外,骨石化为土。
后死百年强,形骸在坟墓。
续续死将埋,地窄无安处。
已后烧作灰,扬却随风去。
§前死未长别
而死未长别,后来非久亲。
新坟影旧冢,相续似鱼鳞。
义陵秋节远,曾逢几个春。
万劫同今日,一种化微尘。
定知见土裹,还得昔时人。
频开积代骨,为坑埋我身。
§不净脓血袋
不净脓血袋,四大共为因。
六贼都成体,败坏一时分。
风者吹将散,火者焰来亲。
水者常流急,土者合成人。
体骨变为土,还归足下尘。
§前人敬吾重
前人敬吾重,吾敬前人深。
恩来即义往,未许却相寻。
前能赐白玉,吾亦奉黄金。
君看我莫落,还同陌路人。
§不思身去促
不思身去促,能贪无限财。
生平惜不用,命尽如粪堆。
虫蛆内壤壤,食脉烂穴开。
罗锦缠尸送,枉屈宝将埋。
宁知入土后,二节变为灰。
§一生无舍坐
一生无舍坐,须行去处宽。
少食巡门乞,衣破忍饥寒。
迥独一身活,病困遣谁看?
命绝抛坑裹,狐狼恣意餐。
§四时八节日
四时八节日,家家总哭声。
侍养不孝子,酒食祭先灵。
总被外鬼吃,家亲本无名。
一君巡门鬼,尽枕鸣声。
§身强避却罪
身强避却罪,修福只心勤。
专意涓涓念,时时报佛恩。
得病不须卜,实莫浪求神。
专心念三宝,莫乱自家身。
十念得成就,化佛自迎君。
若能自安置,抛却带囚身。
§年老造新舍
年老造新舍,鬼来折手笑。
身得暂时坐,死后他人卖。
千年换百主,各自循坏改。
前死后人坐,本主何丰在。
§吾死不须哭
吾死不须哭,徒劳枉却声。
只用四片板,四角八枚丁。
急手深埋却,秽不中停。
墓内不须食,美酒三五瓶。
时时独饮乐,尽更须倾。
只原长头醉,作伴唤刘伶。
§你道生胜死
你道生胜死,我道死胜生。
生即苦战死,死即无人征。
十六作夫役,二十充府兵。
碛裹问前走,衣钾困须擎。
白目趁食地,每夜悉知更。
铁钵淹乾饭,同火共分诤。
长头饥欲死,肚似破穷坑。
遣儿我受地,慈母不须生。
§相将归去来
相将归去来,阎浮不可停。
妇人应重役,男子从征行。
带刀拟斗煞。逢阵即相刑。
将军马上死,兵灭他军营。
血流遍荒野,白骨在边庭。
去马犹残迹,空留纸上名。
关山千万里,影绝故乡城。
生受刀光苦,意裹极星星。
§夫妇生五男
夫妇生五男,并有一双女。
儿大须取妻,女大须嫁处。
户役差科来,牵挽我夫妇。
妻即无褐被,夫体无裤。
父母俱八十,儿年五十五。
当头忧妻儿,不勤养父母。
浑家少粮食,寻常空饥肚。
粗饭众厨餐,美味当房。
男女一出生,恰似饿狼虎。
努眼看尊亲,只觅乳食处。
少年生夜叉,老头自受苦。
§一岁与百年
一岁与百年,中间不怕死。
长命得八十,渐渐无意智。
悉能造罪根,不解生惭愧。
广贪长命财,身当短命死。
§与生向前走
与生向前走,唯求多出利。
折本即心狂,惶惶烦恼起。
钱饶即独富,吾贫常省事。
§奴富欺郎君
奴富期郎君,婢有陵娘子。
鸟饥缘食亡,人穷为财死。
钱是害人物,智者常远离。
§心恒更原取
§,心恒更原取。
身体骨崖崖,面皮千道皱。
行时头即低,策杖共人语。
眼中双泪流,鼻涕垂入口。
腰似就弦弓,引气急喘嗽。
口裹无牙齿,强嫌寡妇丑。
闻好不惜钱,急送一杯酒。
前人许赐婚,判命向前走。
迎得少年妻,褒扬殊面首。
傍边乾回唾,恰似守碓狗。
春人收糠将,舐略空唇口。
忽逢三煞头,一棒即了手。
§富饶田舍儿
富饶田舍儿,论情实好事。
广种如屯田,宅舍青烟起。
槽上饲肥马,仍更买奴婢。
牛羊共成群,满圈养肫子。
窖内多埋谷,寻常原米贵。
里正追役来,坐着南厅裹。
广设好饮食,多酒劝遣醉。
追车即与车,须马即与马。
段钱便与钱,和市亦不避。
索面驴驮送,续后更有雉。
官人应须物,当家皆具备。
县官与恩泽,曹司一家事。
纵有重差科,有钱不怕你。
§贫穷田舍汉
贫穷田舍汉,庵子极孤。
两共前生种,今世作夫妻。
妇即客舂捣,夫即客扶犁。
黄错到家裹,无米复无柴。
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
里正追庸调,村头共相催。
幞头巾子露,衫破肚皮开。
体上无裤,足下复无鞋。
丑妇来恶骂,啾唧搦头灰。
里正被脚蹴,村头被拳搓。
驱将见明府,打脊趁回来。
租调无处出,还须里政倍。
门前见债主,入户见贫妻。
舍漏儿啼哭,重重逢苦灾。
如此硬穷汉,村村一两枚。
§父母怜男女
父母怜男女,保爱掌中珠。
一死手遮面,将衣即覆头。
鬼朴哭真鬼,夜连不知休。
天明奈何送,埋著棘蒿丘。
耶娘肠寸断,曾祖共悲愁。
独守丘荒界,不知眷夏秋。
但知坟下睡,万事不能忧。
寒食墓边哭,却被鬼邪由。
§富儿少男女
富儿少男女,穷汉生一群。
身上无衣著,长头草裹。
到大肥没忽,直似饱糠肫。
长大充兵夫,未解弃家门。
积代不得富,号曰穷汉村。
§仕人作官职
仕人作官职,人中第一好。
行即食天厨,坐时请月料。
得禄四季领,家口寻常饱。
职田佃人送,牛马足草。
每日勤判案,曹司无闹。
差科能均平,欲似车上道。
依数向前行,运转处处到。
即能强了官,百姓省烦恼。
一得清白状,二得三上孝。
选日通好名,得官入京兆。
§当官自慵懒
当官自慵懒,不勤判文案。
寻常打酒醉,每日出逐伴。
衙日唱稽逋,佐史打脊烂。
更兼受取钱,差科放却半。
枉棒百姓死,荒忙怕走散。
赋敛既不均,曹司即潦乱。
啾唧被人言,御史秉正断。
除名仍解官,告身夺入案。
官宅不许坐,钱财即分散。
路人见心酸,傍看罪过汉。
一则耻妻儿,二则差同伴。
无面还本乡,诸州且游观。
§童子得出家
童子得出家,一生受快乐。
饮食满盂中,架上选衣著。
平明欲稀粥,食手调羹。
饱吃取他钱,此是口客作。
天王元不朝,父母反拜却。
黠儿苦读经,发原离浊恶。
身心并出家,色欲无梁著。
同时小出家,有悟亦有错。
憨痴求身肥,每日服石药。
生佛不拜礼,财色偏染著。
白日趁身名,兼能夜逐乐。
不肯逍遥行,故故相缠缚。
满街肥统统,恰似鳖无脚。
§出家多种果
出家多种果,花蕊竞来新。
庵罗能逸熟,狱得未来因。
后园多桃李,花盛乱迎春。
花繁条结实,何愁子不真。
努力勤心种,多留与后人。
新人食甘果,惭荷种花人。
悉达追远福,学道莫辞贫。
但能求生路,同证四果身。
§今得入新年
今得入新年,合家蒙鼓庆。
人人皆发原,远离时气病。
岁日食他肉,肉是他家命。
今朝入新年,昨暮煞他竟。
论时大罪过,食肉身招病。
一则自短命,二则还他命。
负债早还却,门前无喧竞。
怨怨来相雠,何时解释竟?
§天下浮逃人
天下浮逃人,不啻一半。
南北掷踪藏,诳他暂归贯。
游游自觅活,不愁应户役。
无心念二亲,有意随恶伴。
强处出头来,不须曹主唤。
闻苦即深藏,寻常拟相。
欲似鸟作群。惊即当头散。
心毒无忠孝,不过浮游汉。
此是五逆贼,打煞何须案。
§父母是怨家
父母是怨家,生一五逆子。
养大长成人,元来不得使。
身役不肯料,逃走背家裹。
阿耶替役身,阿娘气病死。
腹中怀恶来,自生煞人子。
此是前生恶,故故来相值。
虫蛇来报恩,人子合如此。
前怨续后怨,何时逍祖唯?
§有钱不造福
有钱不造福,甚是老愚痴。
自身不吃著,保爱授妻儿。
打脊眼不痛,十指不同皮。
饱吃自身稳,饿肚自身饥。
贮积千年调,知身得几时?
一朝身磨灭,万事不能窥。
妻嫁后人妇,子变他家儿。
奴婢换曹主,马即别人骑。
闻强急修福,莫逾百年期。
§暂时自来生
暂时自来生,暂时还即死。
死后却还家,生时寄住鬼。
不愁麦不熟,不怕少谷米。
阳坡展脚卧,不采世间事。
§死去长眠乐
死去长眠乐,常恐五浊地。
身是上陈兵,把刀被煞事。
你若不煞我,我还却煞你。
两既忽相逢,终须一个死。
§死亦不须忧
死亦不须忧,生亦不须喜。
须人涅盘城,速离五浊地。
天公遣我生,地母收我死。
生死不由我,我是长流水。
§世间乱浩浩
世间乱浩浩,贼多好人少。
逢着光火贼,大堡打小堡。
贱价得他物。还钱亦不粜。
自卖索钱多,他卖还钱少。
不得万万年,营作千年调。
§兀兀自绕身
兀兀自绕身,拟觅妻儿好。
切迎打脊使,穷汉每年枵。
枉法剥众生,财是人髓脑。
报绝还他债,家家总须到。
智者星星行,愚人自缠绕。
§世间何物重
世间何物重,夫妻最是好。
一个厥磨师,眼看绝行道。
熏熏莫恨天,业是前身报。
妻儿嫁与鬼,你向谁边告?
教你别取妻,不须苦烦恼。
§吾头何谓白
吾头何谓白?子也满堂宅。
吾今与纪年,尽被时催迫。
要须要前去,前客避后客。
于时未与死,眼看天地窄。
§男女有亦好
男女有亦好,无时亦最精。
儿在愁他役,又恐点着征。
一则无租调,二则绝兵名。
门无呼唤,耳裹极星星。
§生儿拟替公
生儿拟替公,儿大须公死。
天配作次弟,合去不由你。
父子总长命,地下无人使。
阎老忽嗔迟,即棒伺命使。
火急须领兵,文来且取你。
不及别妻儿,向前任料理。
§朝庭来相过
朝庭来相过,设食因杯酌。
四海同追游,五郡为欢乐。
义故及三代,死活相凭托。
合去正身行,不容名字错。
雇人即奉脊,急手摄你脚。
§知识相伴侣
知识相伴侣,暂时不觉老。
面皱黑发白,把杖人长道。
眼中冷泪下,病多好时少。
怨家鸟枯眼,无睡天难晓。
朝夕乞暂时,百年谁肯保。
使者门前唤,手脚婆罗草。
§五体一身内
五体一身内,蛆虫塞破袋。
中间八万户,常无啾唧声。
脓流遍身绕,六贼腹中停。
两两相啖食,强弱自相征。
平生事人我,何处有公名。
§吾家昔富有
吾家昔富有,你身穷欲死。
你今初有钱,与我昔相似。
吾今乍无初,还同昔日你。
可惜好靴牙,翻作破皮底。
§暂得一代人
暂得一代人,风光亦须觅。
金玉不成宝,肉身实可惜。
白发随年生,美貌别今夕。
贫富无常定,瓷意多着吃。
活时吝不用,塞墓慎何益。
§夫妇拟百年
夫妇拟百年,妻即在前死。
男女五六个,小弱未中使。
衣破无人缝,小者肚露地。
更娶阿娘来,不肯缝补你。
入户徒衣食,不肯知家事。
合斗遣啾唧,阿娘嗔儿子。
家内既不和,灵神不欢喜。
后母即后翁,故故来相值。
故来寻常事,欲得家裹知。
孤养小儿子,
§王梵志诗校注卷六
§惠眼近空心
惠眼近空心,非关斗髅孔。
对面说不识,饶你母姓董。
§此身如馆舍
此身如馆舍,命似寄宿客。
客去馆舍空,知是谁家宅?
§我昔未生时
我昔未生时,冥冥无所知。
天公强生我,生我复何为?
无衣使我寒,无食使我饥。
还你天公我,还我未生时。
§我肉众生肉
我肉众生肉,形殊性不殊。
元同一性命,只是别形躯。
苦痛教他死,将来作已须。
莫教阎老断,自想意何如?
§粗行出家儿
粗行出家儿,心中未平实。
贫斋行则迟,富斋行则疾。
贪他油煮,我有波罗密。
饱食不知惭,受罪无休日。
§不原大大富
不原大大富,不原大大贫。
昨日了今日,今日了明晨。
彼之大大原,此之大大因。
所原只如此,真成上上人。
§良田收百顷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却是成忧恼,珠金虚满堂。
满堂何所用?妻儿日夜忙。
行坐闻人死,不解暂思量。
§贫儿二亩地
贫儿二亩地,乾枯十树桑。
桑下种粟麦,四时供你娘。
图谋未入手,祗是原饥荒。
结得百家怨,此身终受殃。
§本是尿屎袋
本是尿屎袋,强将脂粉涂。
凡人无所识,唤作一团花。
相牵人地狱,此最是冤家。
§照面不用镜
照面不用镜,布施不须财。
端坐念真相,此便是如来。
§大皮裹大树
大皮裹大树,小皮裹小木。
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
省得分田宅,无人横煎蹙。
但行平等心,天亦念孤独。
我身虽孤独
我身虽孤独,未死先怀虑。
家有五男儿,哭我无所据。
哭我我不闻,不哭我亦去。
无常忽到来,知身在何处?
§世间何物贵
世间何物贵?无价是诗书。
了了说仁义,愚夫都不知。
深房禁婢妾,对客夸妻儿。
青石行路,未知身死时。
§欺枉得钱君莫羡
欺枉得钱君莫羡,得了却是输他便。
来往报答甚分明,只是换头不识面。
§多置庄田广修宅
多置庄田广修宅。四邻买尽犹嫌窄。
雕墙峻宇无歇时,几日能为客中客?
§造作庄田犹未已
造作庄田犹未已,堂上哭声身已死。
哭人尽是分钱人,口头元来心裹喜。
§生时不共作荣华
生时不共作荣华,死后随车强叫唤。
齐头送到墓门回,分你钱财各头敬。
§众生头兀兀
众生头兀兀,常住无明窟。
心裹唯欺谩,口中佯念佛。
§世无百年人
世无百年人,拟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劝君莫杀命
劝君莫杀命,背面被生嗔。
吃他他吃你,轮环作主人。
§家有梵志诗
家有梵志诗,生死免入狱。
不论有益事,且得耳根熟。
白纸书屏风,客来即与读。
空饭手捻监,亦胜设酒肉。
§他人骑大马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城外土馒头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裹。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梵志翻著袜
梵志翻著袜,人皆道是错。
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幸门如鼠穴
幸门如鼠穴,也须留一个。
若还都塞了,好处却穿破。
§梵志死去来
梵志死去来,魂魄见阎老。
读尽百王尺,不免被捶拷。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句
入是无常身。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王梵志注卷七
§世有一种人
世有一种人,可笑穷奇物。
闲则著五欲,急时便依佛。
持戒律。
好结无情伴,招唤共放逸。
心净不礼 , 。
§天下大痴人
天下大痴人,皆悉争名利。
闻好耳卓竖,道 。
§,各自称贤智。
一朝粪袋冷,合木总失智。
§教你修道时
教你修道时,使你得长年。
他物实莫取,自物亦 。
§, 缘。
若无自他见,何处有心偏。
如斯不得道,从君更问天。
§知足即是这
知足即是富,不假多钱财。
谷深塞易满,心浅最难填。
盛衰皆是一,生死亦同然。
无常意可见,何劳求百年。
§千年与一年
千年与一年,终同一日活。
昨宵即是空,今朝焉得脱。
无事损心神,内外相宗撮。
驱驱劳你形,耳中常聒聒。
§凡夫真可念
凡夫真可念,未达宿因缘。
漫将愁自缚,浪捉寸心悬。
任生不得生,求眠不得眠。
情中常切切, 度百年。
§我身若是我
我身若是我,死活应自由。
死既不由我,自外更何求。
死生人本分,古来有去留。
如能晓此者,知复更何忧。
§悟道虽一饷
悟道虽一饷,旷大劫来因。
释迦登正觉,却礼发心人。
身本不离佛,佛本不离身。
迷心去处暗,明神即辨真。
§由心生妄相
由心生妄相,无形本会真。
俚看气新断,妻子即他人。
魂魄归五道,尸骸谢六尘。
验斯怕散坏,何处有君身?
§福门不肯修
福门不肯修,福失竞奔驰。
熟见苦乐别,偷生佯不知。
安身染著欲,贪世竞无疲。
故知地狱罪,犯佛无慈悲。
§莫言已之是
莫言已之是,勿说他人非。
道是失其是,道非得其非。
自圭之玷尚可磨,斯言之玷不可为。
§我有你不喜
我有你不喜,你有我不嗔。
你贫憎我富,我富怜你贫。
行好得天报,为恶罪你身。
你若不信我,你且勘经文。
§任意随流俗
任意随流俗,凡夫信是非。
日常三顿饭,年恒两覆衣。
不问单将复,谁论稠与稀。
但今无外事,只尔自然肥。
§学行百千般
学行百千般,澄心遍照看。
泥犁映兜率,因生有涅盘。
世间诸法相,浩浩亦其宽。
欲说深心义,无求最大安。
§吾有方丈室
吾有方丈室,裹有一杂物。
万像俱悉包,参罗亦不出。
日月亮其中,众生无得失。
三界湛然安,中有无数佛。
§有此幻身来
有此幻身来,寻思不自识。
言从四大生,别有一种贼。
能悉佛性眼,还如暗裹墨。
计此似神通,轮回有智力。
若欲具真如,勤苦修功德。
佛在五荫中,努力向心克。
§若欲觅佛道
若欲觅佛道,先观五荫好。
妙宝非外求,黑暗由心造。
善恶既不二,元来无大小。
设教显三乘,法门奇浩浩。
触目即安心,若个非珍宝。
明识生死因,努力自研考。
§人心不可识
人心不可识,善恶实难知。
看面真如像,腹中怀蒺。
口共经文语,借猫搦鼠儿。
虽然断夜食,小家行大慈。
§贪痴不肯舍
贪痴不肯舍,徒荣断酒肉。
终日说他过,持斋空饿腹。
三毒日日增,四蛇不可触。
天堂未有因,箭射人地狱。
§道从欢喜生
道从欢鼓生,迁从嗔恚灭。
佛性盈两问,由人作巧拙。
天堂在目前,地狱非虚说。
努力善思量,终身须急结。
斩断三毒箭,恩爱亦难绝。
明识大乘因,镬汤亦不热。
§渐渐断诸恶
渐渐断诸恶,细细去贪嗔。
若使如罗汉,即自绝嚣尘。
将刀且割无明暗,复用利剑断亲烟。
究竟涅盘非是远,寻思寂灭即为邻。
只是众生不牵致,所以沉沦罪业深。
努力努力遵三定,何愁何虑不全身。
§一生不作罪
一生不作罪,又复非修福。
腾腾处欲间,游游觅衣食。
衣食才以足,不事凡荣饰。
此则是如来,何劳住西域。
§我本野外夫
我本野外夫,不能恒礼则。
为性重任真,吃著随所得。
既与万物齐,于中守静默。
一身逢太平,五内无六贼。
§我今一身内
我今一身内,修营等一国。
管属八万户,随我债衣食。
外想去三尸,内思除六贼。
贪望出累身, 入净域。
§生亦只物生
生亦只物生,死亦只物死。
来去不相知,若乐何处是?
唯见生人悲,未闻啼哭鬼。
以此好思量,未必生胜死。
§世间不信我
世间不信我,言我 造恶。
不能为俗情,和光心自各。
财色终不染,妻子不恋著。
共你 同尘,至理求不错。
智惠浑一愚,我心常离缚。
君自未识真,余身恒快乐。
§王二语梵志
五二语梵志:俗间无我师。
心中不了义,闻者尽不知。
我今得开悟,先身已受持。
寻经醒无我,披卷悟无为。
君神自寂灭,君身若死尸。
神身一分解,六识自开披。
万事都无著,冷然无所之。
漏尽无烦恼,神澄自靡斯。
心高鹄共驾,一举出天池。
§梵志与王生
梵志与王生,密敦胶柒友。
共喜歌三乐,同欣咏五柳。
适意叙诗书,清谈杯渌酒。
莫怪频追逐,只为相知久。
§俗人道我痴
俗人道我痴,我道俗人。
两两相排拨,喽罗不可解。
世人重荣华,我心今已罢。
惟有如意珠,撩渠不肯实。
耽浮五欲乐,几许难开解。
嗟世俗难有。为住烦恼处。
尘危三业鄣,心造恒游生死因。
不觉四蛇六贼藏身内,今痴五欲竞相催。
§回波尔时大贼
§王梵志回波乐
回波尔时大贼,不如持心断惑。
纵使诵经千卷,眼裹见经不识。
不解佛法大意,徒劳排文数黑。
头兰若精进,希望后世功德。
持心即是大患,圣道何由可克。
若悟生死之梦,一切求心皆息。
§法性大海如如
法性大海如如,风吹波浪沟渠。
我今不生不灭,于中不觉愚夫。
增恶若为是恶,无始流浪三涂。
迷人失路但坐,不见六道清虚。
§心本无双无双
心本无双无只,深难到底渊洪。
无来无去不住,犹如法性虚空。
复能生出诸法,不迟不疾融融。
幸原诸人思忖,自然法性通同。
§但令但贪但呼
但今但贪但呼,般若法水不枯。
醉时安眠大道,谁能向我停居?
八苦变成甘露,解脱更欲何须。
万法归于一相,安然独坐四衢。
§凡夫有喜有虑
凡夫有喜有虑,少乐终日怀愁。
一朝不报明冥,常作千岁遮头。
财色 缘不足,昼夜栖悄规求。
如水流向东海,不知何时可休?
§不语谛观如来
不语谛观如来,逍遥独脱尘埃。
合眼任心树下,跏趺端坐花台。
不惧前后二际,岂著水火三灾。
劝遣荣乐静坐,莫恋妻子钱财。
称体宝衣三事,等身锡杖一枚。
当持智惠刀剑,逢者眼目即开。
§法性本来常存
法性本来常存,茫茫无有边畔。
安身取拾之中。
被他二境回换。
敛念定想坐,摄意安心觉观。
木人机关修道,何时可到彼岸?
忽悟诸法体空,欲似热病得汗。
无智人前莫说,打破君头万段。
§隐去来
隐去来,寻空有。
空有毕竟两无名,无境安欲何守?
不长不短鉴空心,若见空心还是有。
空有俱遣法无依,智者融心自安偶。
隐去来,大乐无基止。
§教君有男女
教君有男女,但令遣出家。
如山覆一,似草始生牙。
剃头并去发,脱俗服袈裟。
闻钟即礼拜,见佛献香花。
不思五等贵,宁贪驷马车。
此即菩提道,何处觅佛家。
§危身不自在
危自不自在,犹如脆风坏。
命尽骸归土,形移更受胎。
犹如空尽月,凡数几千回。
换皮不识面,知作阿谁来?
§若个达苦空
若个达苦空,世间无有一。
不见已身非,唯睹他家失。
贫儿觅长命,论时熟痴汉。
终归不免死,受苦无崖畔。
非但少衣食,王役偏差唤。
不如早殡地,愁苦一时散。
§世间何物亲
世间何物亲?妻子贵于珍。
一朝身命谢,万事不由人。
财钱任他用,眷属不随身。
何须人器我,终是一聚尘。
§可惜千金身
可惜千金身,从来不惧罪。
见善不肯为,值恶便当。
煞猪请恩福,宁知自损已?
所以有贫富,良由先业起。
§梦游万里自然
梦游万里自然,觉罢百事忧煎。
欲见神身分别,思此即在眼前。
圣人无梦无想,达士无我无缘。
且寄身为庵层,就裹养出神仙。
§多缘饶烦恼
多缘饶烦恼,省事得心安。
若能绝亡想,果成坚固林。
拾邪归六趣,毕竟去贪嗔。
无尘复无垢,何虑不成真?
§不虑天堂远
不臣天堂远,非愁地狱虚。
心中一种惧,唯怕土庵庐。
迥静丘荒外,寂寂远村墟。
泉门一闭后,开日定知无。
§自有无用身
自有无用身,观他有用体。
子细好推寻,论时几许。
佛性五荫中,眼看心不解。
终日求有为,屈屈向他礼。
§壮年凡几日
壮年凡几日?死去入土庵。
论情即今汉,各各悉痴憨。
唯缘二升米,是处即生贪。
礼佛遥言乏,彼角仍图摊。
贪钱险不避,逐法易成难。
即今不如此,宁随体上寒。
乍可无馀服,原得一身安。
无为日日司,解脱朝朝餐。
死去天堂上,遣你斫额看。
§若能无著即如来
若能无著即如来,身中宝藏自然开。
一切生死皆消灭,判不更畏受胞胎。
悟时刹那不移虑,父子相见付珍财。
众魔外道皆宾伏,诸天空中唱善哉。
§世人重金玉
世人重金玉,余希衣内珍。
细细辞名利,渐渐远嚣尘。
贪痴日日灭,智境朝朝新。
语你世上汉:阿堵是良田。
§王二与世人
王二与世人,俱来就梵志。
非为贪与赏,共你论贤智。
凡夫累劫中,不解思量事。
见善不肯为,见恶喜无睡。
昏昏似梦人,未饮恒如醉。
§他见见我见
他见见我见,我见见他见。
二见亦自见,不见喜中面。
手把车钏镜,终日向外看。
唯见他长短,不具自洮拣。
竞竞口合合,犹如冶排扇。
逢人即作动,心舌常交战。
不肯自看身,看身善不善?
如此痴冥人,只是可恶贱。
劝君学修道,含食但自。
且拔已饥渴,五邪邪毒箭。
获得身中病,应时乃一现。
安住解脱中,无碍未别见。
往是分别有,任用法界遍。
纵起六十二,非由无最殿。
所以得如斯,有大善方便。
§人生一世裹
人生一裹,能得几时活?
回已审思量,何忍相劫夺。
自命惜求死,煞他不记活。
布施觅声名,不肯救饥渴。
口道原生天,不免地狱撮。
礼佛至顶尽,终归被怆割。
一往陷三涂,穷劫不得脱。
寄语世间人,不可浪夸阔。
各原寻其本,努力弃却末。
回心一念顷,万事即解脱。
§我不畏恶名
我不畏恶名,恶名不须畏。
四大亦无主,信你痛谤诽。
你自之于我,于我何所费?
不辞应对你,至对无气味。
§可笑世间人
可笑世间人,为言恒不死。
贪吝不知休,相憎不解止。
背地道他非,对面伊不是。
埋著黄蒿中,犹成薄媚鬼。
§一旦游尘境
一旦游尘境,念俗爱荣华。
不觉三涂苦,八难更来遮。
飘流生死海,托受在毛家。
食无厌足,头上著绳麻。
§纵使千乘君
纵使千乘君,终齐一个死。
纵令万品食,终同一种屎。
释迦穷八字,老将守一理。
若欲离死生,当须急思此。
§夜梦与昼游
夜梦与昼游,本不相知尔。
梦恶便生懊,梦好觉便喜。
你信斋戒身,本自不识你。
欲验死更生,方斯以类此。
§你今意况大聪
你今意况大聪,不语修道有功。
亦无二边不著,亦复不住太空。
众生不解执有,只为心裹不通。
迷人已南作北,又亦不辨西东。
念个痴个学道,终日竟夜。
只睹小儿无智,何异世谛盲聋。
§大丈夫
大丈夫,游荡出三途。
荣名何足舍,妻子视如无。
法忍先将三毒共,佛性常与六情俱。
俱信研心性妙宝,何烦衣外觅明珠?
大丈夫
大丈夫,性识本清虑。
无心妨世事,触物任情居。
§学问莫倚聪明
学问莫倚聪明,打却我慢贡高。
出家解脱无事,永离三界逍遥。
坐解空无相,皆皆实觅。
法罪以为家舍,任从自在。
形。
§慎事罪不生
慎事罪不生,忍嗔必有。
部宰,捉此用为心。
高。
§众生发大原
众生发大原,
在前亡,论时依大道。
病得孙子扶,须更懊恼。
§终归一聚尘
错。
终归一聚尘,何用深棺椁。
土下蝼蚁餐,但死,平章自埋却。
§儿大君须死
儿大君须死。
天使遣如然,两俱不得止。
愚夫无所知,欲得见。
欲死。
§儿子有亦好
儿子有亦好,无亦甚其精。
有时。
不愁你亦是,一种大星星。
§并是天斟酌
§米,并是天斟酌。
贮积拟孙儿,论时几许错。
死活并由天,贫富。
饿畏儿饥,从头少一杓。
来源:国学论坛 : 观看文章 -
《王梵志诗》全文
http://bbs.guoxue.com/viewtopic.php?t=399686
附:关于王梵志诗的有关资料
徐
俊《敦煌文学作品整理本提要》摘:
项楚《王梵志诗校注》 王梵志诗在敦煌诗歌中研究最为深入,海内外先後有多种整理本出版,以《王梵志诗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收诗最全,校勘最精,注释最详明。较早出版的王梵志诗整理本,有法国戴密微《王梵志诗附太公家教》(法兰西学院高等中国学研究所,1982年)和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中华书局,1983年),戴著"引论"部分对王梵志及其作品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校录"部分从25件敦煌写本中辑录王梵志诗并译为法文。《校辑》依据28件敦煌写本及唐宋文献,校录王梵志诗348首,并对诗中涉及的部分俗语词、宗教术语作了简略考释。因为《校辑》在校勘、注释方面存在较多的错录和误校,面世之後在学术界引发起对王梵志诗校勘、匡补的热潮。最先发表匡补意见的是海峡两岸两位敦煌学前辈--潘重规先生《简论〈王梵志诗校辑〉》(《中央日报·文艺评论版》第21期,1984年8月16日),周一良先生《王梵志诗的几条补注》(《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另外,比较集中的校补有项楚《〈王梵志诗校辑〉匡补》(《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1期;《敦煌研究》1985年第2期)。郭在贻《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汇校》(《敦煌语言文学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则全面汇录了学术界对王梵志诗校勘的成果。学术界众多学者的积极参与,提高了王梵志诗整理和研究的水平。
《王梵志诗校注》正式出版之前,曾由《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四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作为长篇专稿发表。《校注》依据30件敦煌写本王梵志诗集,加上从传世文献中勾稽所得的王梵志佚诗,共辑录王梵志诗390首,厘为七卷。除收诗较《校辑》更为全面(收录了新见的俄藏法忍钞本和被确证为王梵志诗的五言白话诗)外,校勘的凖确和注释的详赡是其最大特点,注释和附按中对王梵志诗所作的推源溯流式的阐释,揭示了王梵志诗的思想渊源和语言流变以及对後世的广泛影响,尤为难得。作者特别指出王梵志诗中存在的他人作品羼入及与他人作品相混的现象,如"前死未长别"为北周释亡名《五盛阴》(《广弘明集》卷30)之改写;《廻波乐》"廻波来(尔)时大贼"改自梁释宝誌《大乘讚十首》之九(《景德传灯录》卷29);"法性本来长存"改自《大乘讚十首》之三;"大丈夫游荡出三途"抄自禅僧法融的偈颂(《宗镜录》卷19);"心本无双无隻"出自南朝傅大士《行路难二十篇》序(《善会大士语录》卷3);"世无百年人"(《云溪友议》卷下《蜀僧喻》引等)与寒山子诗相混(《林间录》卷下)等等,说明"王梵志诗"有作为众多白话诗人作品集合体存在的可能。关於这个问题,作者後来撰有《王梵志诗中的他人作品》一文予以专门考论(《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一卷,1995年)。如果以更高的标凖来衡量,《校注》在文字校勘上尚有少量的漏校误校。今天看来,一些原先未公佈的写卷有待补校,如卷三应补校L.1487和L.2871卷,卷四应补校L.1488卷,卷五应补校L.2852卷等。敦煌遗书中的王梵志诗写本包括一卷本、三卷本(两种)、一百一十首本等多个系统,不同系统的写本之间没有重出互见作品,与传世文献中的王梵志诗也无互见重出现象。将仅见於"上中下"三卷本系统的《王梵志诗集》原序,用作全部王梵志诗作品的总序似欠妥,这是现有各整理本一个共同的误解,与《王梵志诗校注》几乎同时完成的还有台湾学者朱凤玉的《王梵志诗研究》(台北学生书局,1986~1987年),《王梵志诗研究》分为绪论篇、研究篇、校注篇三个部分,绪论篇略述王梵志诗研究的成果,重点在对30个王梵志诗写卷的叙录。研究篇着重探讨王梵志的时代、生平和诗歌内容、艺术特色,兼论王梵志诗与後世文学的关係。并就敦煌写本的卷次考察王梵志诗集的系统。校注篇对390首王梵志诗逐一校勘注释,并附录王梵志诗写本照片28件,其中日本奈良宁乐美术馆藏卷为首次公佈。
来源:http://www.guoxue.com/discord/content/lunwen_001.htm
郑阿财《潘重规先生与二十世纪敦煌学》摘:
敦煌写本白话诗人王梵志及其诗篇是海内外敦煌诗歌研究的热门论题。张锡厚的《王志诗校辑》一书出版,成为学界之主要参考,然张辑颇有讹误,致失王梵志诗原貌,影响极深。先生特据原卷,进行更精细、更正确之考订,于1984年发表〈简论「王梵志诗校辑」〉及〈《王梵志诗校辑》读后记〉,订正张辑中许多误认。大大恢复了王梵志诗之原貌。
此后又发表了〈王梵志出生时代的新观察----解答全唐诗不收王梵志诗之谜〉及〈敦煌王梵志诗新探〉,针对王梵志生平事迹,仅见于《桂苑丛谈》、《太平广记》之记载,许多研究者均将其视为神话式之记载,特举陆羽之身世与戴震「十岁始能言」为证,认为王梵志乃一弃婴,《桂苑丛谈》中王梵志出生隋代之记载可信,并证以P.49987号〈王道祭杨筠文〉而推知王梵志出生时期,最迟在隋代晚期,甚至可能在隋文帝初年,编《全唐诗》者,认定王梵志是隋代人,此乃《全唐诗》编者不收录《王梵志诗集》之真正原因。
来源:http://economy.guoxue.com/print.php/4651
附:诗评
王梵志诗的“八难”和“八字”
朱庆之
内容提要 本文讨论王梵志诗中出现的两个佛教词语“八难”和“八字”的语义,对项楚教授《王梵志诗校注》的释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文章运用大量翻译佛典的材料,证明王梵志诗出现的“八难”应是“三途八难”之“八难”,而非项注所说“阻碍见佛闻法的八种障难”。对于王梵志诗中的“八字”一词,也利用佛经的材料提出了新的解释,认为这个“八字”不是通常所说的“雪山八字”,而是大乘佛教和密教所谓的能够统摄一切教义的八个陀罗尼字门,反映了密教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 佛教 王梵志诗 八难 八字
王梵志诗是唐代敦煌佛教通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继张锡厚先生以《王梵志诗校辑》【
中华书局,1983年。】取得荜路蓝缕之功后,项楚先生通过《王梵志诗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使王梵志诗的研究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主要表现在《校注》对王梵志诗的语汇来源和思想来源做了精确的揭示,为读者正确理解王梵志诗提供了最根本的,同时也是迄今最好的基础。不过由于诗中涉及的内容很多,《校注》在个别地方还有可以商榷的余地,本文要讨论的“八难”和“八字”即是二例。
一
“八难”的说法见于《校注》编号为387拟题为“一旦游尘境”的诗中:
一旦游尘境,念俗爱荣华。不觉三途苦,八难更来遮。飘流生死海,托受在毛家。食刍无厌足,头上著绳麻。
项楚先生为其中的“八难”作了如下的注释:“佛经中所说的阻碍见佛闻法的八种障难: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北郁单越、五长寿天、六盲聋闇哑、七世智聪明、八佛前佛后。”并引《维摩诘经·佛国品》:“说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三途八难。”《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称扬赞叹释迦法,三途八难悉解脱。”在这个地方,“八难”是与“三途”连在一起说的,但项楚先生没有解释“三途”这个词语。在《校注》书后的语词索引里,我们看到这个词在另外两首诗中出现过,并依此在352首拟题为“法性大海如如”一诗的注释中看到有如下的解释:“三途: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按照项先生对“八难”的解释,其中也有“地狱”“饿鬼”和“畜生”,显然与“三途”重复了。其实,王梵志诗和《维摩诘经》、《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中所讲的与“三途”相对的“八难”并不是项先生在这里提到的“八难”。虽然没有举出适当的书证,项先生的“八难”亦有所本,例如东晋·竺昙无兰译《五苦章句经》卷一:
八恶处者,一曰地狱;二曰饿鬼;三曰畜生;四曰边地;五曰长寿天;六曰虽得人身,盲聋闇哑、手足残跛不能听受;七曰虽得人身,六情完具,世智辩聪,学世经典,信邪倒见,祠祀鬼妖,或屠杀田猎,肆心放意,欺伪万端,不信三尊,从是后身,还入地狱,从冥入冥,无有脱时,时得为人,复不信正,不奉三尊,诽谤圣道;八曰生佛故处。是谓八恶,亦谓八难【《大正藏》卷十七,544a~b。】。
姚秦·昙摩耶舍等译《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九:
何谓八难处妨修梵行?有佛出世,……说寂静灭尽离欲法正趣至涅槃道,或有众生在地狱处,是名初难处妨修梵行;复次佛出世,……说寂静灭尽离欲法正趣至涅槃道,或有众生,在畜生处饿鬼处长寿天处,若边地愚痴人,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不至处,是名乃至第五难处妨修梵行;复次佛出世,……或有众生共生国中,然邪见倒见,邪见倒见果报纯熟故,毕生地狱,是名第六难处妨修梵行;复次佛出世,……或有众生共生国中,然聋盲闇哑,如羊手现语相,不知说善恶业报,是名第七难处妨修梵行;复次佛不出世,不名如来乃至佛世尊,不说寂静灭尽离欲法正趣至涅槃道,或有众生在国中,不聋盲闇哑,亦能分别善恶业报,然不值佛世,是名八难处妨修梵行【《大正藏》卷二八,654c。】。
这就是佛教所谓的阻碍见佛闻法的八难,但此“八难”并非彼“八难”:王梵志诗所说的是“三途八难”之“八难”。
“三途八难”是佛典常见的一种说法,泛指众生在生死轮回中的不好的生处。例如:
旧题东汉·安世高译《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教人杀者,知而故犯,……死入地狱,出离人形,当堕畜中,为人屠截。三途八难,巨亿万劫以肉供人,未有竟时。”【《大正藏》卷十四,755a。】
安世高译《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若有众生得闻是经,不堕三途八难之处,地狱休息,苦痛安宁。”【《大正藏》卷十七,452b。】西晋·法炬共法立译《法句譬喻经》卷一:“于是世尊即说偈言:……佛说偈时,即放光明,烈照天地,三途八难莫不欢喜,各得其所。”【《大正藏》卷四,582a。】
东晋·失译《菩萨本行经》下:“佛告阿难:此婆罗门以清净心一偈叹佛,从是以后十三劫中,天上人中封授自然,常得端正,言辞辩慧,人所赞叹,不堕三途八难之处,却后皆当成辟支佛。”【《大正藏》卷三,121b。】
西秦·圣坚译《无崖际总持法门经》:“其人终无余行,亦无异意,……所生之处常识宿命,常得化生,不由胞胎,生诸佛刹莲华之中,永离三途八难之处。”【《大正藏》卷二一,842a。】
姚秦·鸠摩罗什译《禅秘要法经》下:“见此骨人者,虽未解脱,无漏功德,当知此人已免一切三途八难苦厄之患,当知此人世世所生不离见佛。”【《大正藏》卷十五,268a。】
姚秦·竺佛念译《出曜经》卷二二:“愚者倒见,不知今世后世善恶之行,展转三途八难,无有出期。”【《大正藏》卷四,726b
。】
竺佛念译《菩萨璎珞经》卷八:“佛复问:云何,目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目连白佛言:三途八难,拷掠[扌+旁]笞,是谓恶报;泥洹永寂,无复生灭,是谓善报。”【《大正藏》卷十六,78c。】
东晋·帛尸梨蜜多译《灌顶经》卷十一:“又有众生不信三宝,不行法戒,……卒得病苦,缘此命终,或堕在三途八难之中,受诸苦恼,无有休息。”【《大正藏》卷二一,530a。】
东晋·佛陀跋陀罗译《观佛三昧海经》卷二:“佛告阿难:敕诸四众,勤观佛眼,慎勿休废。……如是等众相光明,若能暂见,除六十劫生死之罪,未来生处必见弥勒,贤劫千佛威光所护,心如莲华,而无所著。终不堕于三途八难。”【《大正藏》卷十五,656a。】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佛语阿难:此经名轮转五道,亦名罪福报应,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讽诵宣传,功德无量,当见礼侍贤劫千佛,奉侍供养,不堕三途八难之处,得戒慧定。”【《大正藏》卷十七,564c。】
“三途八难”亦称“三界八难”。如:
西晋·无罗叉译《放光三昧经》卷十六:“当知是菩萨三界八难诸处永绝。”【《大正藏》卷八,111c。】
姚秦·竺佛念译《出曜经》卷二六:“结无迹者,则不至三界八难之处。”【《大正藏》卷四,752b。】
亦作“三恶八难”。如:
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八:“今蒙佛威神,三恶八难皆得解脱。”【《大正藏》卷二五,118a。】
那么“三途八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这在佛经中有明确的解释:“三途”就是地狱畜生和恶鬼三恶趣;八难则是人间的八种灾难,不同的佛经对其具体所指或小有不同。下面先来看“三途”。
西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卷九:“说正法华经,或入地狱饿鬼畜生及诸八难,所在拥护而救济之。”【《大正藏》卷九,128b。】
西晋·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卷一:“是时世尊于师子座三昧,身放神足,感动三千大千国土六反震动,……诸有地狱饿鬼蠕动之类及八难处皆悉解脱,得生天上人中。”【《大正藏》卷八,1c。】
姚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如是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地,皆六种震动,一切地狱饿鬼畜生及八难处即时解脱,得生天上。”【《大正藏》卷八,217c。】
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八:“是三千大千世界中地狱饿鬼畜生及八难处,即时解脱,得生天上。”【《大正藏》卷二五,117b。】
隋·阇那崛多译《大法炬陀罗尼经》卷七:“菩萨摩诃萨具是忍已,以忍力故虽处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苦,不生惊怖,于八难中亦不惊怖。”【《大正藏》卷二一,690c。】
宋·法贤译《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又彼国土大富无量,唯受快乐,无有众苦,无地狱饿鬼畜生焰魔罗界及八难之报。”【《大正藏》卷十二,322a。】
以上的用例仍是“三途”与“八难”对举,不同的是作者没有用“三途”这个缩略词,而是将三途的具体所指列举出来。“三途”既然指地狱、饿鬼和畜生三恶道,那么对其对举的“八难”当中就不应再包括它们了。以下再看佛经是如何解释这“八难”的。
首先,“八难”指的是三途以外的苦难,也就是包括人道在内的“善道”中的苦难。
西晋·竺法护译《持心梵天所问经》卷二:“其界众生身体柔软,土地和良……无沙砾石荆棘之秽,无有恶趣勤苦之患,亦无八难不闲之剧。”【《大正藏》卷十五,13b。】
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上:“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三恶八难。”【《大正藏》卷十四,538b。】
鸠摩罗什译《佛藏经》上:“是人随恶知识,若生人中,父母生离,死亡丧失,亲里衰恼,国土破坏,生八难中,舍八乐处,多欲怒痴,常好戏调。”【《大正藏》卷十五,789a。】
失译《大乘悲分陀利经》卷三:“令其佛土无有八难及不善声,亦无苦声。”【《大正藏》卷三,252b。】
唐·义净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上:“若有众生,造众恶业不信三宝,……当堕地狱无有出期;设得为人,生八难处。”【《大正藏》卷十四,412c。】
宋·法护译《金色童子因缘经》卷六:“我今离佛世尊,当无救护,又若不离八难,虽得人身,虚无果利。”【《大正藏》卷十四,875c。】
以上的例子都说明“八难”是发生在“三途”之外的,进一步说应是在生死轮回的“六道”中之“三善道”之一的“人道”中遇到的苦难。对其具体的内容,佛经里也有说明,但个别名称在不同的经里或有小异。如:
姚秦·佛陀耶舍等译《四分律》卷四六:“遮说戒时,众僧八难事一一难事起:王难、贼难、火难、水难、病难、人难、非人难、恶虫难。”【《大正藏》卷二二,906c。】
后秦·弗若多罗译《十诵律》卷五十:“有八种难,王难、贼难、火难、恶兽难、龙难、人难、非人难,是名八难。”【《大正藏》卷二三,368a。】
失译《羯磨》
“八难事起,及余缘,略说戒文”注:“八难者,王难、贼难、火难、水难、病难、人难、非人难、恶虫难,是为八难。”【《大正藏》卷二二,1056c。】
南朝陈·真谛译《律二十二明了论》:“偈曰:及解夏住八种难。释曰:若人已受夏月安居,有八难因缘,令弃舍安居而不犯罪。一王难,二贼难,三人难,四非人难,五胸行难,六火难,七水难,八梵行难。”【《大正藏》卷二四,670a。】
唐·义净译《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七:“又有八难事,谓王怖,贼怖,人、非人怖,猛兽、毒龙、水、火怖处,此不应居。”【《大正藏》卷二四,565b。】
至此已经十分明白,王梵志“一旦游尘境”诗中的“八难”应是指“尘境”亦即人间生活中的八种灾难。
二
“八字”一词见于《校注》编号为279拟题为“纵使千乘君”的诗中:
纵使千乘君,终齐一个死;纵令万品食,终同一种屎。释迦穷八字,老君守一理。若欲离死生,当须急思此。
项楚先生对“八字”的解释是:“指佛经所载苦行者(释迦牟尼前身)舍命所求之半偈八字:‘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北本《涅槃经》卷十四载其事,略云(引注:详下)。”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汉语大词典》【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7年起刊,1992年完刊。《佛光大辞典》(台湾佛光山出版社,1989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未收此词。】“八字”条内容与此大体相同。项先生对“一理”的解释是:“关于‘一’的道理,为道教所崇奉。《老子》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又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淮南子·原道》:‘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是故
一之理,施四海;一之解,际天地。……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据此可知,“一”在道教,是为根本。那么反过来,“八字”也应指佛教之根本才对,而“半偈八字”之说与此并不相合。
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把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卷十四中的有关记载转录于下:
尔时佛赞迦叶菩萨:善哉善哉,汝甚爱乐大乘经典,……善男子,过去之世,佛日未出,我于尔时作婆罗门修菩萨行,……周遍求索大乘经典,乃至不闻方等名字。我于尔时住于雪山。……独处其中,唯食诸果,食已系心,思惟坐禅,经无量岁。……尔时释提桓因自变其身,作罗刹像,形甚可畏。下至雪山,……宣过去佛所说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善男子,我尔时闻是半偈,心中欢喜。……即便前至是罗刹所,作如是言:“善哉大士,汝于何处得是过去离怖畏者所说半偈?……大士,若能为我说是偈竟,我当终身为汝弟子。”……罗刹答言:“我所食者唯人暖肉,其所饮者唯人热血。……”我复语言:“汝但具足说是半偈。我闻偈已,当以此身奉施供养。……我今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不坚身以易坚身。”……罗刹复言:“汝若如是,能舍身者,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其余半偈。”……罗刹即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于尔时深思此义,然后处处若石若璧若树若道,书写此偈。……即上高树,……寻即放身,自投树下。……善男子,如我往昔为半偈故舍弃此身,以是因缘便得超越足十二劫,在弥勒前成阿耨多罗多藐三菩提【《大正藏》卷十二,449b~451a。】。
这是一则释迦牟尼前世的修行故事,只在证明作为苦行者的释迦牟尼修行的目的和执著,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舍命所求的八字只是半偈,加上前半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说,这个半偈“八字”与老君的“一理”显然不在同一个意义的层次上。因此,笔者以为与老君“一理”相对的释迦“八字”可能另有所指,似是陀罗尼字门之八字。
梁·僧伽婆罗译《文殊师利问经》上“字母品”有以下一段记载: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一切诸字母,云何说一切诸法入于此及陀罗尼字?”佛告文殊师利:“一切诸法入于字母及陀罗尼字,文殊师利,如说阿字(a)是出无常声,说长阿字(⑥)是出离我声,说伊字(i)出诸根声,说长伊字(ī)出疾疫声,说忧字(u)出荒乱声,说长忧字(ū)出下众生声……
佛告文殊师利:“我当说八字。云何八字?跛(同波pa)字第一义,一切诸法无我悉入此中;罗(同逻la)字以此相好无相好,入如来法身义;婆(va)字愚人法慧人法如法度无愚无慧义;阇(ja)字度生老病死,令入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义;伽(ga)字度业果报,令人无业果报义;他字总持诸法众语言空无相无作,令入法界义;……文殊师利,此谓八字。是可受持入一切诸法。”【《大正藏》卷十四,498b。】
以上引文第一段列出的就是悉昙(siddham)所谓的“五十字门”,即梵语的五十个字母(音节[表])【引文括号中的是梵文字母的拉丁字母转写,由笔者加入。悉昙五十字门其实是梵文字母表(包括单辅音、单元音、复合元音,复辅音只收了一个代表),与梵文现代教科书49个字母的字母表相比,引文中列出的50字母多了一个复辅音的代表“”,有的经作“滥”,也有的经用“乞洒二合来代表,以下就有用例。】。梵语字母本来是表音文字,没有意义,但古代印度人为了便于记忆,通常会选择一个在开头或中间含有该字母的词作为“代表”,约定俗成后,字母就有了意义。当然,不同的学说选用的代表字是不同的,对字母的解释也就不同。例如“阿”,佛教的代表字是anutp⑥da,为无生、无常之意;“长阿⑥”,佛教的代表字,意思是空寂、无我;如此等等。不唯如此,根据上面的引文中“一切诸法入于字母”和“一切诸字入于此中”两句话可以看到,印度佛教认为字母是一切“字(词)”乃至一切“法”的根本。不过,五十字门还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是其中的八个陀罗尼字门【这是就字母表来说的,悉昙学说中还有“四十二字门”,亦称四十二陀罗尼字门,并不都是字母,内容和功用与此不同。请参看《佛光大辞典》“悉昙”条。】。
对陀罗尼字门的解释出现在第二段文字中,称作“说八字”。从内容上看,八字也是八个字母,由五十字门中选出。按照文中佛陀的说法,掌握(受持)了“八字”,可以“入一切诸法”。为什么这个“八字”能有如此神奇的功能呢?这要从陀罗尼说起。
陀罗尼为梵语音译,这个词的是由动词词根dh⑥变化来的,dh⑥有总摄的意思,类似汉语成语“提纲挈领”中的“提”和“挈”。一般说来,陀罗尼就是具有这样功能的一组音节,佛教认为它能“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十,《大正藏》卷二五,95c。】;可以“增上念慧,能总任持无量佛法,令不忘失。于一法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中持一切义,摄藏无量诸功德,……任持一切,令不忘失”【[唐]玄奘译:《佛地经论》卷五,《大正藏》卷二六,315c。】。陀罗尼八字门应当又是总摄所有字门的,就更成为一切经典的根本。因此,陀罗尼八字门又称作“入门陀罗尼”,例如:
隋·阇那崛多译《一向出生菩萨经》:“复有四法善能具足菩萨行故,得入如是入门陀罗尼。何等为四?所谓八种字门,若能善入此字义者,得入如是入门陀罗尼。何等为八?所谓跛字逻字莽字惹字迦字陀字舍字乞洒(二合)字,是八字。跛者即是真如,一切法无我入故;逻者相好非相好,如来法身入故;莽者凡夫法贤圣法,一如无二入故;惹者生老病死非生老病死,无生无灭入故;迦者业报非业报入故;陀者陀罗尼法本空,无相无愿法界入故;舍者定慧非定慧,一切法一如入故;乞洒(二合)者空一切法无尽不可破坏,本来寂静涅槃法入故。尔时世尊作如是言:如此八字若得意者,能入如是陀罗尼法本,如是陀罗尼法本修多罗,当善书写受持读诵半月若一月,复以此法本转教余人,令生欢喜,劝励修进,助其威力,令使专志策勤不退。”【《大正藏》卷十九,701a。】
八字陀罗尼字门之说在大乘佛经、尤其是密教(Dantric
Buddhism)经典中十分常见,以下再举几例。
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出生无量门持经》:“菩萨复有四法,成就疾得是持。何等为四?一曰八字,是义随义,悉入其中。八字者,波、罗、婆、迦、阇、陀、赊、叉。波者第一义,一切诸法无我悉来入门;罗者相好无相,如如来身入于法性;婆者愚痴之法及智慧法随顺入义;迦者业行果报及非业行报,皆悉究竟随顺入义;阇者生缘老死皆悉随入不生不灭;陀者一切诸持悉随入空无相无愿;赊者一切诸持皆随顺入;叉者尽一切诸法悉入于如是。如是八字,是义悉入其中。”【《大正藏》卷十九,684a。】
南朝梁·僧伽婆罗译《舍利弗陀罗尼经》:“若菩萨成就四法得此陀罗尼。云何为四?入八字义。云何八字?婆字入一切诸法无我义;罗字入相好无相好法身义;娑字入二义愚人法智人法义;阇字入生老病死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生不灭义;舸字入度业果报义;他字入持陀罗尼法度空无相无作法界义;沙字赊摩他毗婆舍那,赊摩他毗婆舍那者,入如真实一切法义;屣字入一切诸法念念生灭,不尽不破本来寂静。故此八字义可知可入。……佛说此祇夜:书写及受持,思惟上八字,半月常习诵,教化诸众生。得近无上道,最胜智慧处。常见诸如来,亦闻说妙法。”【《大正藏》卷十九,697a。】
唐·智严译《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下:“复次舍利弗,若菩萨成就四法,得此陀罗尼。何等为四?所谓入于八字之义。云何八字?一者跛字,是第一义,一切诸法无我入义;二者后[扌+罗]字,入于如来无生法身,以非明照集智资粮无所入相,以无生相而为色身,以无尽相而为色蕴入义;三者么字,智慧愚痴法作同类入义;四者舸字,分别业报,亦无业报入义;五者阇字,悟生老病死不生不灭入义;六者驮字,悟陀罗尼法体空无相,无愿寂如涅槃开解入义;七者赊字,奢摩他住寂定相,鞞钵舍那正见诸法相,如何而得住于寂定?宜当精勤,昼夜无间,观佛禅像,不应取相……当知赊字与一切法无有差别,皆同法门入义;八者叉字,诸法皆空不生不灭,何以故?悟解诸法本来空寂自性涅槃入义。是八字义,如是受持。随何方所,有是经卷者,应当尊重恭敬供养。”【《大正藏》卷十七,962c~963a。】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除了半偈八字以外,佛教还有陀罗尼八字门的“八字”,可以总摄佛教的一切理论和经典,一般佛教辞书或不载,或载之未详。从用例来看,陀罗尼八字门的八字不完全固定,我们也不知道选择的根据是什么,或究竟有没有根据。也许这并不重要。从一个相信陀罗尼的佛教徒的立场,真正可与道教“一”的概念相对的并不应是半偈之八字,而应是陀罗尼八字门之八字。唐·菩提流志译《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有一段话,虽然不是就八字门说的,但其中对陀罗尼的作用的叙述,会有助于我们的理解:“假使得重宝,满于三千界,其价不可量,当奉上是宝,欲闻此法藏秘密陀罗尼八字真言义,亦不合为说。……三部圣者法,具含八字中;菩萨及金刚,诸天咒秘藏,皆属八字摄。”【《大正藏》卷二十,803b。】
至此,我们相信王梵志诗之“释迦穷八字”,意思是佛教的理论穷尽于八个陀罗尼字门,与“老君守一理”所表达的道教万物归“一”说相近。这反映了密教的影响,在唐代是毫不奇怪的。
〔朱庆之,1956年生,江苏宜兴人。1990年获四川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有《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佛教混合汉语研究》等专著。〕
来源:http://www.guoxue.com/magzine/zgcx/zgcx132.htm
唐宋才子评传辣笔诗僧王梵志
--------------------------------------------------------------------------------
作者: 江湖夜雨
(国学网2005-10-9发布)
http://www.guoxue.com/article/list.asp?id=3583
初唐时期有一位诗僧,叫做王梵志。上一篇《初唐才俊说王勃》中江湖夜雨说过像寒山、拾得这些诗僧诗虽然也不错,但佛家说教气太浓,人情味却太少。但这个王梵志却不大一样。
王梵志的诗,俚俗如话,在唐诗中可谓别具一格。像什么“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好像现在雪村的“翠花上酸菜”的风格一样,特别独特。说起来,这诗不怕写的俚俗,但如果俚俗中能见到诸多的深意,那就不叫俚俗了,反而是一种比较难得的风格。但比如像传说中韩复榘做的诗:“趵突泉,泉暴突,三个眼来一般粗,突突突突突突。”还有“大明湖,湖名大,大明湖里有蛤蟆,蛤蟆一捶一蹦达。”之类,只是一味的老俗话,这就不叫诗了,所以成为大家的笑柄。又如文革时王铁人写的“牛吃草,马吃豆,死皮流氓吃酒肉,苏联出了大老修,苏联人民把苦受。”之类的诗也差不多,顶多算个顺口溜。再有我们家乡附近的一个名人--武训。他在为修“义学”乞讨时也编了好多此类的顺口溜,像什么:“缠线蛋,结线头,修个义学不犯愁”。还有”我要饭,你行善,修个义学你看看”等之类,虽然武训先生精神可嘉,但江湖夜雨还是觉得他说的这些不能称之为诗,诗贵含蓄,要有深意才好,不能一览无余,平直如大白话。
王梵志这些诗,虽然多数好像一眼望去也是大白话,和武训的口号差不多,但仔细一品,就大不一样了。王梵志的诗中有深意,有辛辣的讽刺,绝对不能当一般俚俗之作来看。比如王梵志有一诗深刻地揭示了当时贫富的差别,看这首诗写富家人的生活:
富饶田舍儿,论情实好事。广种如屯田,宅舍青烟起。横上饲肥马,仍更买奴婢。
牛羊共成群,满圈豢肥子。窖内多埋谷,寻常愿米贵。里正追役来,坐着南厅里。
广设好饮食,多酒劝且醉。追车即与车,须马即与使。须钱便与钱,和市亦不避。
索〓驴驮送,续后更有雉。官人应须物,当家皆具备。县官与恩泽,曹司一家事。
纵有重差科,有钱不怕你。(〓大概是原文中缺字,王梵志的诗现在看到的,均出土于敦煌残卷,想必有缺失。)
俗话说“大富之家,办事容易”,什么差役啦,打官司啦,有钱都好办呀。“窖内多埋谷,寻常愿米贵”,这和“可怜衣上身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情况可大不一样。呵呵,这倒像现在有些炒楼盘的富豪们,才不怕房价上涨呢,反而盼着房地产泡沫吹得更大些。富人对于官司科差是不怕的,不见“县官与恩泽,曹司一家事”?就像现在也是,很有钱的人多生几个孩子,街上撞了人,打了人,无非赔几个钱嘛。官家富户往往在一起形成如生物学上“共生”的关系,中国几千年来都这样。
而穷人家又是一番景象:
贫穷田舍汉,菴子极孤凄。两穷前生种,今世作夫妻。妇即客舂擣,夫即客扶犁。
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里正追庸调,村头共相催。
幞头巾子露,衫破肚皮开。体上无裈袴,足下复无鞋。丑妇来怒骂,啾唧搦头灰。
里正把脚蹴,村头被拳搓。驱将见明府,打脊趁回来。租调无处出,还须里正陪。
门前见债主,入户见贫妻。舍漏儿啼哭,重重逢苦灾。如此硬穷汉,村村一两枚。
你道生胜死,我道死胜生。生即苦战死,死即无人征。十六作夫役,二十充府兵。
碛里向西走,衣甲困须擎。白日趁食地,每夜悉知更。铁钵淹乾饭,同伙共分诤。
长头饥欲死,肚似破穷坑。遣儿我受苦,慈母不须生。
富家有钱,这科差劳役都落到了穷人身上,看穷人过的什么日子:“幞头巾子露,衫破肚皮开。体上无裈袴,足下复无鞋。”出门就挨里正的打,官府的打,回家还有“丑妇来怒骂”,更有“门前见债主,入户见贫妻。舍漏儿啼哭,重重逢苦灾”。以至于这个穷人痛苦到觉得生不如死的地步:“你道生胜死,我道死胜生。生即苦战死,死即无人征。”贫富之分,犹如天堂地狱之分呀。
王梵志可能生于社会低层,有着最深切的体会。其他唐朝诗人,最少也有个官职什么的,也就说最少是个公务员身份,在旧时有了公务员身份,很多劳役之类的就不用服了。像是《石壕吏》中抓走了老太太,却没有抓杜甫,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其他人即便如杜甫也没有写出这样惨痛的诗句。
王梵志这一首诗讽刺了只看钱不重情的女人: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貌哨”,指脸色难看)
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这个说来也是常有的事,苏秦当年去秦国“找工作”失败,回来“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都不答理他,不拿他当亲人了。其实,就算现在,好多女人不也是老公挣了大钱就满心欢喜地甜言蜜语,老公要是倒了霉,没了钱,马上甩脸子给他看。希望女人们也不要太势利了,这样最伤男人的心啦。
江湖夜雨觉得王梵志最为振聋发聩的是《城外土馒头》这首诗: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这二十个字,字字平易,但却使人警醒,发人深思。城外一个个坟墓,犹如一个个土馒头,“馅”却在城里,不管城里人是不是嫌它没滋味,都肯定要吃上一个。这首诗中的比喻也新奇无比,大有匪夷所思之感,将坟喻为土馒头,而埋在里面的人自然就是“馅”了(唐宋时的馒头也有馅,像《水浒》中孙二娘那儿的人肉馒头)。像有些评书中骂老头时常说是“棺材瓤子”,倒和这个比喻类似。但评书中常用来写老而不死是为贼的那类人,而这首诗却推广到每一人。其实说来确实是人人都逃不了的。所以这一首诗,不亚于晴天霹雳,当头棒喝。实在是发人警醒,富贵而骄者看到这诗,想必就如“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一般,打一个冷战。宋代范成大将之化用为“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曹雪芹《红楼梦》中妙玉那样眼高于顶的人,都说这是古往今来的仅有的佳句。虽然这和妙玉的孤僻性情有关,但这诗确实词句警人,非同一般。
王梵志由于不是“公务员”身份,可能也没有城市户口,所以家世、生平皆不见於史籍。但文人的笔记小说常提到他。冯翊的《桂苑丛谈》说: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黎阳(今河南浚县)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之时,家有林檎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剥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因收养之。至7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告。因曰:‘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改曰“志”。……作诗讽人,甚有义旨。盖菩萨示化也”。
呵,这王梵志倒和孙悟空有一比,孙悟空是石头里蹦出来的,这王梵志是从木头疙瘩里剥出来的。这当然是过于神话了,不可信。
王梵志何时出家?出家后有过什么活动?现在都不清楚。只知道他曾经写过许多通俗诗。他的通俗诗,唐宋时还很流行的。不然范成大如何化用那个“土馒头”的诗句。可是,到了明清以后,王梵志诗却渐渐失传,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一首也没有收录王梵志诗,连散见于唐宋诗话、笔记的王梵志诗也不收录,幸好本世纪初于敦煌佛窟出土了20多种唐宋时期的王梵志诗手抄写本残卷,经过整理、校辑,共得诗336首。以上我们看到了那几篇好诗也重见天日。
王梵志的诗虽然没有其他唐朝诗人的华贵、典雅、工整、清丽,但他的诗深刻、通俗、辛辣、幽默,在唐诗独树一帜,实在难得。
来源: 网易
2005-1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