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一卷)
 
   
       

浚县民间绝活焕发生机 “泥咕咕”变成致富“金娃娃”

作者:张丛 刘艳涛 上传时间:2006-11-4
 
 

 11-03 09:25:32
  “东张庄的笸箩簸箕,杨己屯的咕咕叽叽,前毛村的刀枪剑戟。”这些流传在民间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河南省浚县民间文化的深厚和民间工艺品的丰富。近年来,浚县挖掘和弘扬民俗文化优势,使泥玩等特有的民间绝活逐步形成产业,走出国门成为富裕一方百姓的主渠道。
  在杨己屯村1000多户人家中,从事泥咕咕制作的就占600多户,被誉为全国泥玩专业村。泥咕咕从最初的小孩玩具,如今已发展成颇有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的艺术品。该村目前年龄最长的泥塑艺人王蓝田,虽然耳朵有些背,但双手还是那样灵巧。一团黄泥,一根细竿,不到5分钟,一只猴子就跃上了马背。说起泥塑,王蓝田的儿子王学锋激动不已:“文化大革命时,我们偷着捏,捏的小玩具就卖给收破烂的换几个钱。现在政府鼓励发展文化产业,俺村的泥塑制品也吃香了。”
  据村里人介绍,浚县泥塑集中产于杨己屯村,传说当年瓦岗军打黎阳,在此屯兵马,将士们为悼念阵亡战友,就用泥捏制成他们的模样,从此就流传下来这种习俗。如今,以杨琼
  屯村为主,浚县先后涌现出王蓝田、张希和、宋学海等一批知名民间泥塑艺人。
  在宋学海家里,他边捏泥人边向记者介绍:“不久前,美国一家玩具生产厂家还委托北京的进出口贸易公司登门来订货哩,在北京市场上,像琉璃厂、潘家园、长城、定陵等地的客户,都直接到我家里批发,靠捏泥玩每年俺家能收入10多万元。”
  被尊称为“泥猴张”的老艺人张希和,以其泥猴的精美制作而名扬四方。多年来,他坚持吸收传统泥塑制作的基本手法,又借鉴一些雕塑的技法,在泥猴制作上独树一帜。一块泥巴在他手里,三捏两捏,一只活灵活现的猴子就诞生了。他把猴子完全人性化、生活化了。在其代表作品《百猴图》中,上百只猴子无一雷同,形象各异、表情生动,享誉国内外。
  在一批知名民间艺人的带领下,杨己屯村泥塑制品已发展到泥咕咕、脸谱、泥猴等几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年销售量100多万件,创产值200多万元,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40万元。

来源:三农在线新闻

 http://www.farmer.com.cn/wlb/nmrb/nb8/200611030209.htm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浚县栏目        站长:姚慧明   毛冰雪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毛冰雪  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