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一卷)
 
   
       
冒险保护岳飞之后的忠臣义士贡祖文
作者:马金章 上传时间:2007-5-2
 
 

 

     贡祖文(1071——1150),字仁德,生于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子贡后裔,祖籍浚县,生于大名府长垣县城北(现河南省长垣县)。贡祖文年少时聪明过人,习文过目不忘。年轻时性格豪放,且精通剑术,好名声传扬两河。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因宋攻辽失败。祖文仍弃文习武,专门攻读兵书和研究兵法,以图从戎报国。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贡祖文建军功被授武德大夫。此时,金兵分多路入侵中原,河南开封、长垣等地相继失陷。翌年四月,宋徽宗、钦宗被金兵俘虏北去,贡祖文与岳飞(河南汤阴人)一同仗剑投军,抗击金兵,两志同道合,立下“刎颈之交”。由于贡祖文剑术高超,又有一定的文学和军事知识,甚得河北兵马元帅康王的赏识,被留在康王身边作护卫。同年五月,康王在应天府登基即位,称高宗皇帝。因贡祖文随从高宗"昼则参赞帷幄,夜则守御行营",被封为都总军将。建炎初(公元1127年),贡祖文护驾南渡,宿卫高宗帝左右,平安抵达杭州。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高宗帝回到建康(现南京),以建康为东南巨镇,为扼其冲,特派贡祖文镇守秣陵(今属江宁县),封为总镇使。期间,贡祖文配合韩世忠、岳飞等诸将,大战金兵于黄天荡,后又血战牛头山,再次会战于新城,累败金兵,保障一方平安,使金兵不敢再蹂躏贡祖文守卫之地一步,被同僚誉为"国家长城之寄也"。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冬,抗金名将岳飞及其长子岳云,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关押临安府大理寺狱中。贡祖文得悉,愿以全家性命担保岳家父子,并冒着风雪,由秣陵关长途跋涉趋赴临安营救,可是未及祖文赶到,岳飞父子已遇害。事后,贡祖文接到秦桧密件,受命通缉流放岭表途中潜逃的岳飞三子岳霖归案。此时,贡祖文为保护忠良后裔,冒着生命危险,借搜查之名,将12岁的岳霖藏匿在秣陵关军署。使得秦桧派员四处严查数日,未获结果。贡祖文为保护忠良之后,特上表朝廷,借口体弱多病,辞官隐退回家。不久迁徙曲阿(今江苏丹阳),在地处偏僻的柳塘安家落户。从此,贡祖文在这里开垦种植,并将岳霖埋名隐姓,藏于家中习文练武。一家人过着淡泊清逸的生活。岳霖在贡祖文的精心培育下成长为一个博学多才、能文能武的有为青年,后来与钮氏成婚并生下岳琛、岳璞、岳珂、岳珪四子。

    贡祖文于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病逝,十二年后的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元月,宋孝宗帝登基即位,改年号为隆兴元年,岳飞21年的冤案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此时,岳霖已经32岁。贡祖文救孤的感人事迹,得到了朝廷的褒奖,孝宗帝特赐御匾一块,亲自书写“旌表忠义”四个字,褒贡祖文为国人楷模,永载史册,并追谥“文宪公”,封夫人黄氏为“诰命夫人”,同时下诏追复岳飞原官,以礼改葬,其后代特予录用。岳霖为此应诏出仕,历任朝散大夫、敷文阁侍制、兵部侍郎、广东经略安抚使等职。岳霖为了世代牢记贡祖文的恩德,在宋宝庆年间,嘱三子岳珂(宋理宗宝庆年间任丹阳县令),在丹阳香草河紫阳渡(今全州镇培棠村)建造一座“报本祠”,但报本祠还未完工,岳珂即赴常州任职,后由岳琛如期完成了这项工程。岳珂在祠前特地栽下了一棵“精忠柏”,历经800年风雨,如今这棵柏树依然傲立。祠内供奉着岳飞和贡祖文的灵牌和塑像。岳琛后来定居在“报本祠”旁,与恩公之后居住的柳塘村相距不远。岳琛经常在甘棠树下,向村民们讲述祖父岳飞和贡祖文的故事,又将所住的村改名为培棠村,含有感激恩公培养的意思。
     从此,岳家后人开始在此地传承。此地的《岳氏宗谱》中记载:“贡公为岳氏保孤,百年图维,弃官归隐,大有造于岳氏也。故录其本传,附载于此,俾后之览者,不忘贡公之德。”为体现贡岳两家为一家人,两家规定贡岳两家不得通婚。直到现在,丹阳贡岳两姓人口在当地已有2万余人,但仍不通婚。

    转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浚县栏目        站长:姚慧明   毛冰雪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毛冰雪  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