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一卷)
 
   
       
子贡的语言特色——善喻
作者:刘会喜 上传时间:2007-5-1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时代卫国(今河南浚县)人,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杰出弟子。子贡以能言善辩称著于世,并因此成为当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业贸易家。

 纵观《论语》等史书,发现子贡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善用比喻。《论语》中子贡与孔子的对话有37次之多,但多是子贡问话。子贡回答问题,陈述观点的只有10句,而这10句中有5句都是用的比喻。子贡用喻,恰当、自然、形象、生动。现举数例以飨读者。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在这里,子贡把道德高尚的人比作明亮胶洁的日月,把他们的过错比作日食和月食。虽然道德高尚的人有时也犯过错,但他们对过错不加掩饰,且知错能改,所以仍然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景仰。

 公元前484年,齐鲁交战,鲁国求吴国出兵相助,吴王提出必须让鲁国大夫叔孙州仇执戈陷阵。叔孙州仇和鲁国国君认为答应其条件是对自己的侮辱,不答应吴国不肯相助。左右为难,谈判陷入僵持状态。幸赖子贡从中翰旋,双方言和谈判成功。州仇对子贡心存感激,一次竟然在朝堂之上公开称赞子贡的道德才能“贤于仲尼(孔子)”。子服景伯将此事告诉子贡,子贡说:“比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子贡以宫墙作比喻,把自己与老师作比较,形象、生动、耐人寻味,既指出了州仇说法错误,又找出所以错误的原因,同时表现出子贡对老师的崇拜之情。

 但是当州仇诋毁诽谤孔子时,子贡挺身而出,说:“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为什么不可以诋毁呢?子贡近一步解释说:“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如量也.”子贡把其他有道德才能的人比作丘陵,把孔子比作日月,说丘陵尚且可踏可过,而日月,你就是拼上命又怎能伤害了呢?可见他是不自量力。

 陈子禽说子贡:你谦虚有礼,仲尼的道理才能怎么能比上你?子贡说:你知其一不知其二,说话不能不慎重。接着说:“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意思是说:老师的道德才能不可能追赶上,就象不可能一阶一阶攀上天一样。

    齐景公问子贡:“孔子有道德才能吗?”子贡说:“不止有。而且是智慧道德最高的。”景公又问:“高在哪些地方?”子贡说:“不知道。”景公勃然作色:“你先说孔子智慧道德是最高的,后又说不知道高在哪儿,这是为什么?”一般人如遇此场景,或战战兢兢,张口结舌;或慌不择言,答非所问。子贡却从容不迫,对答如流:“臣终身戴天,不知天之高;终身践地,不知地之厚。臣之事仲尼,譬如渴操壶杓,就江河而去,又安知江河之深乎?”一连三喻,景公觉得有道理,又心平气和地说:“你赞誉孔子也太夸张了吧!”子贡说:不但没有夸张,尚且觉得不够。“臣誉仲尼,譬攸两手捧土而附泰山,其无益亦明矣。使臣不誉仲尼,譬犹两手扒泰山,无损亦明矣。”意思说:我赞誉孔子,就象用两只手往泰山上上捧土,很明显泰山不会因此增高增大。我不赞誉孔子,就象两只手扒泰山,很明显泰山也不会因此受损多少。真正是妙喻连珠,口若悬河,齐景公听后也不得不连连称善。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浚县栏目        站长:姚慧明   毛冰雪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毛冰雪  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