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一卷)
 
   
       
隋唐传奇小说中的部分风云人物原型与黎阳
作者:马金章 上传时间:2008-8-20
 
 

 

隋唐传奇小说中的部分风云人物原型与黎阳(一)

以隋唐历史为题材、以此时期风云人物为原型、以黎阳(今浚县)为主要活动舞台之一和重大背景之一创作的文学传记、演义小说数量之多,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如:《隋唐两朝志传》、《隋史遗文》、《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隋唐传奇系统小说中的人物原型与黎阳的历史真实故事至今还在当地流传。择要介绍几位。

奋起反隋黎阳起兵的礼部尚书杨玄感


杨玄感(?~613),中国隋末最先起兵反隋炀帝的贵族首领。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父杨素。玄感以父功为柱国、礼部尚书,见朝政紊乱,炀帝猜忌大臣,他内心不安,遂和诸弟阴谋推翻炀帝的统治。
隋炀帝为了炫耀武功,公元611年,发动了对高丽的第一次战争。结果被打得大败。一百多万隋军兵士,逃回来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这样的惨败,并没有使这个骄横的暴君死心。才隔一年,他又发动第二次对高丽的进攻。他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辽东,派大臣杨玄感在后方黎阳督运粮草。
杨玄感的父亲杨素,原是隋炀帝的亲信,帮助炀帝夺取皇位。后来受到炀帝猜忌,郁郁不乐地死去。杨玄感对隋炀帝早就不满,这时,隋末农民起义已经爆发。他看到局势混乱,就想利用这个时机推翻隋炀帝。杨玄感用督运粮草的名义,征集了年青力壮的民夫、船工八千多人,要他们运粮到辽东前线。那些年青人怨透了劳役,听说叫他们远离家乡去干苦差使,更加气愤。有一天,杨玄感把民夫集合在一起说,当今皇上不顾百姓的死活,让成千上万的父老兄弟死在辽东,这种情况不能再忍受下去。我也是被逼来干这件事的。现在我决心跟大伙一起,推翻暴君。你们看怎么样?大伙儿一听有人带头反对朝廷,怎么不愿意,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杨玄感把八千民夫编成队伍,发给武器,准备进攻隋军。杨玄感招李密为谋士。然后从黎阳出兵攻打东都洛阳,一路上,有许多农民踊跃参加起义军,队伍扩大到十万人,接连打了几个胜仗。隋炀帝正在带领大军猛攻辽阳,得到告急文书,连夜退兵,派大将宇文述等带领大军分路攻杨玄感。杨玄感抵挡不住,想往西退到长安去。宇文述带兵跟踪追击,最后,把杨玄感的人马围住。杨玄感没路可走,终于被杀于葭芦戍。
杨玄感起兵为时虽短,但杨玄感起兵的历史作用不可轻估。这次起兵既从客观上援助了高丽的抗隋斗争,又推动了隋末农民大起义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隋炀帝第一次侵略高丽的战争中,负责督运的杨玄感故意拖隋军的后腿,“欲令渡辽诸军乏食”,杨玄感起兵迫使隋炀帝立即从第二次侵略高丽的战争前线撤军;杨玄感对隋朝腐败政治的认识和揭露程度已经超出了他的贵族阶层的局限性;杨玄感的起兵得到了多方面的响应,使隋末农民大起义更加波澜壮阔,从而加快了隋王朝的灭亡速度。

隋唐传奇小说中的部分风云人物原型与黎阳(二)

图谋大业 魂归黎阳的枭雄李密


另一位随杨玄感黎阳起兵的重要人物是李密。当杨玄感把八千民夫编成队伍,发给武器,准备进攻隋军。他发现他身边缺少一个谋士帮他出谋划策,不禁想起了正在长安的好朋友李密。李密的上代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正好宰相杨素坐着马车在后面赶上来,看到前面有个少年在牛背上读书,暗暗奇怪。杨素在车上招呼说:“哪个书生,这么用功啊?”李密回过头来一看,认得是宰相,慌忙跳下牛背,向杨素作了一个揖,报了自己的名字。杨素问他说:“你在看什么?”李密回答说:“我在读项羽的传记。”杨素跟李密亲切地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人很有抱负。回家以后,杨素跟他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孩子的学识、才能,比你们几个兄弟强得多。将来你们有什么紧要的事,可以找他商量。”打那以后,杨玄感就跟李密交上了朋友。这回杨玄感要找谋士,想起他父亲的叮嘱,就派人到长安,把李密接到黎阳来。李密到了黎阳,杨玄感向他请教:要推翻隋炀帝,这个仗该怎么打法。李密说:“要打败官军,有三种办法。第一,皇上现在在辽东,我们带兵北上,截断昏君退路。他前有高丽,后无退路,不出十天,军粮接济不上,我们不用打也能取胜,这是上策。第二是向西夺取长安,抄他们的老巢。官军如果想退军,我们就拿关中地区做根据地,凭险坚守,这是中策。第三是就近攻东都洛阳。不过这可是一条下策。因为朝廷在东都还留着一部分守兵,不一定能很快攻得下来。”杨玄感急于求成,听完这三条计策,觉得前两条都太费时间,说:“我看你说的下策,倒是个好计策。现在朝廷官员家属,都在东都。我们攻下东都,把家属都俘虏起来。官军军心动摇,保管能取胜。” 杨玄感立刻从黎阳出兵攻打东都,一路上,有许多农民踊跃参加起义军,队伍扩大到十万人,接连打了几个胜仗。隋炀帝正在带领大军猛攻辽阳,得到告急文书,连夜退兵,派大将宇文述等带领大军分路攻杨玄感。杨玄感抵挡不住,想往西退到长安去。宇文述带兵跟踪追击,最后,把杨玄感的人马围住。杨玄感没路可走,终于被杀。李密从混乱中逃了出来,想偷偷地逃回长安。但是隋军搜捕得很紧,李密还是被抓住了。隋将派兵把李密押送到隋炀帝的行营去。半路上,李密跟十几个犯人一商量,把他们随身带的钱财都送给押送的隋兵,供他们吃喝。隋兵受了他们的贿赂,喝酒作乐,防备松懈下来。李密他们就趁隋兵酒醉糊涂的时候,瞅个机会跳墙逃跑了。李密脱离危险以后,想另找机会,反抗隋朝。他想找个起义军的首领作靠山,但是有的起义军首领看他是个文弱书生,不大重视他。李密没办法,只好改姓换名,东躲西藏,几次险点儿被官府抓去。最后,他听说东郡(今河南滑县东)瓦岗寨有一支起义军,兵力很强。带头的叫做翟让,为人厚道,又喜欢结交英雄,就决定上东郡去投奔瓦岗军。
瓦岗军首领翟让派李密游说河南地区小股反隋武装归附,很有成效。同年十月,李密劝翟让迎击隋悍将荥阳通守张须陀所统精卒,大败隋军。这次战役李密立了大功,翟让命他分统一部分军队。李密军令严肃,赏赐优厚,士卒乐意为他所用。瓦岗军声势渐盛,他劝翟让要有平定天下的远大目标,建议袭取兴洛(后改洛口)仓,开仓赈济,扩充队伍,然后进取东都。大业十三年,瓦岗军攻取洛口仓,招就食饥民几十万,起义队伍迅速壮大。
李密长于谋略,归瓦岗军时孑然一身,经过半年的活动,不仅取得了翟让的信任,而且逐步在瓦岗军内部形成以李密、房彦藻、常何、时德叡、李玄英、祖君彦等为核心的势力。十三年初,李密获准建立“蒲山公营”。
蒲山公营建立后,李密加紧活动,瓦岗军旧部开始分裂。二月,在王伯当、贾雄和徐懋功的支持下,翟让推李密称魏公于洛口,改元永平。设置魏公府和行军元帅府,又置“百营”以招徕各路反隋武装。魏公府下置三司、六卫,以翟让为司徒,徐懋功、单雄信为左右武侯大将军,各领本营,这是瓦岗旧部;元帅府置左右长史、司马、记室、护军,又置“内军四骠骑”,统率亲兵八千以供宿卫,这是蒲山公营的扩大,是李密的嫡系武装。
这时,瓦岗军屡败隋军,据有洛口、黎阳、回洛三个大粮仓,河南诸郡县相继降附,今河南以至山东境内诸起义军也都接受魏公号令,李密在各路起义军中确立了盟主地位。就在这时,瓦岗军领导集团内部李密派和翟让派之间在处理隋降官、分配军资等问题上,矛盾愈演愈烈,同年十一月,终于发生火并。在周密策划下,李密置酒于席间杀翟让、翟弘、翟摩侯、王儒信及从者数百人。徐懋功受伤,单雄信叩头请命,得免于死。李密于是分翟让本营,由王伯当、徐懋功、单雄信分领,后来李密又命徐世绩出守黎阳,把单雄信降为外马军统领。
十四年(618)月,江都发生兵变,推宇文化及为主,杀隋炀帝杨广,率众十余万西归。化及西归,洛阳惊恐,隋内史令元文都等策划招抚李密,使他拒敌化及,自己坐收渔人之利。隋皇泰主杨侗遣使任李密为太尉、尚书令、行军元帅、魏国公,命他讨伐化及。李密与洛阳长期相峙,这时化及兵逼黎阳,李密深恐腹背受敌,因此接受隋的官爵,七月出兵东讨化及。两军在黎阳附近的同山激战,化及兵败北走。但此时东都内部也发生变故,王世充利用手中掌握的兵权发动政变,杀死召李密入朝的元文都,专制朝政。同山之战,李密虽然取得胜利,自己的兵力也遭到重大损伤,世充组织了两万多军队,乘机进击。两军战于偃师(今河南偃师东),李密军大败,本营复没,亲将秦叔宝、程知节(初名程咬金)、牛进达等被俘,单雄信投降。王世充入偃师,又俘李密将佐裴仁基、郑颋、祖君彦等。李密部将王伯当闻偃师兵败,弃金墉(今河南洛阳北),北走河阳(今河南孟县东南)。李密想退入洛口,守将邴元真已降世充;欲奔黎阳,又疑徐懋功不可信,走投无路,乃于九月渡河至河阳,引王伯当、常何、贾润甫等两万人降唐。李密自以为凭自己的地位威望,足以招抚山东郡县,一定会受到唐的优待,不料到了长安,待遇菲薄,只任他为光禄卿,封邢国公,他十分不快。
十一月,唐高祖李渊遣李密偕王伯当、常何、贾润甫等到黎阳招收旧部。十二月,李密至稠桑(今河南灵宝北),接到敕书,要他单身还朝。他感到已被猜疑,遂与润甫等谋叛唐,润甫等劝阻不止,常何西归,润甫奔熊州(今河南宜阳西)。十二月三十日(619年1月20日),李密与王伯当率领骁勇数十人,袭据桃林县(今河南三门峡西南),遂南入熊耳山。唐将盛彦师邀击,斩李密及伯当于邢公岘。
徐懋功获悉李密叛唐被杀后,高祖李渊准徐懋功收葬李密奏议。1月16日,徐懋功全军缟素,以君礼葬李密于黎阳大伾山西南五里。1969年卫河清淤时,在黎阳镇罗庄村西发现了一块《李密墓志铭》,为魏征撰文,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隋唐传奇小说中的部分风云人物原型与黎阳(三)

据守黎阳 成名天下的“赛诸葛”徐懋功


徐懋功(李勣)(594~669年) 隋唐军事家,诸葛亮式的“智多星”。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后赐姓李,因避太宗讳,单名勣。祖籍离狐(今山东东明东北),在黎阳(今浚县)成事起家。历任行军大总管,开府议同三司知政事、尚书、仆射、司空等职,封英国公。

隋末,徐懋功随农民军首领翟让在瓦岗起义。曾献策出兵荥阳、梁郡(今河南商丘西南),在汴水夺取往来船只物资,使起义军的供给得到解决。李密任瓦岗军首领后,他建议袭取黎阳仓,壮大了起义军力量。瓦岗军失败后归唐,镇守黎阳(今浚县)。唐武德二年(619年),河北窦建德起义军攻占黎阳,李世勣败降。三年,复归唐。四年,随秦王李世民迫降王世充,击灭窦建德等起义军,累迁左监门大将军。李世民即位后,任并州都督。
  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东突厥再次入寇河西。诏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十几万大军出击,以李勣为通汉道行军总管,从云中进军,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与东突厥颉利可汗兵遭遇,大败突厥兵。颉利可汗派使者请和,太宗派鸿胪卿唐俭出使突厥。李勣与李靖一起议论军事,认为颉利可汗虽然兵败,人马尚多,若进入碛中(漠北),与九姓回纥、薛延陀等族众互保,道路险阻,难以追及。今唐俭在那里,防备松弛,我军若迅速出击,突厥必不战而降。这一策略正和李靖不谋而合,他高兴地说:“公之此言,乃韩信灭田横之策也。”果然,李靖袭击颉利可汗牙帐,颉利可汗欲逃入碛中,李勣早已屯军碛口。颉利可汗前进受阻,后有追兵,其大酋长率其部落一并投降了李勣。李勣俘虏五万多人,胜利而归。
  东突厥亡以后,在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时期内,唐朝统治下的东突厥各部基本上稳定。归附的东突厥人由唐朝统一管辖,将东突厥原统治地区漠南分为六个州,分别由突厥贵族任都督。
  李勣镇守并州凡十六年,令行禁止,四夷宾服,号为称职。贞观十五年(641年),征为兵部尚书,封英国公。唐太宗深有感触地说:“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勣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
  李勣尚未赴京就任,继东突厥而起的漠北薛延陀真珠可汗乘唐太宗君臣东封泰山之机,纠合同罗、回纥等族军队二十万,穿过漠南,袭击已归降的东突厥,俟利苾可汗抵御不住,率部落进入长城内,派使者告急。太宗立即调兵遣将,反击薛延陀。新任兵部尚书的李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率步兵六万,骑兵二千屯守羽方。
  十二月,薛延陀可汗之子大度设率三万骑兵逼近长城,适遇李勣率唐军赶到。大度设见尘埃冲天,兵威强盛,望而生畏,遂率其众从赤柯泺北逃。李勣从部下及突厥兵中选精骑六千,由直道拦击。他越过白道川,于青山与薛延陀军相遇。大度设整军迎战,列阵长达十里。突厥兵先出战,结果败下阵来。大度设乘胜追击,恰好李勣率军赶到。薛延陀万箭齐射,唐军马伤亡很大。李勣命骑兵下马,手执长槊,一直朝前猛冲,薛延陀溃不成军。这时,副总管薛万撤又及时赶到,夺取了薛延陀战马,唐兵合力冲杀,斩首三千余级,俘虏五万余人。大度设狼狈北逃,到了漠北,又遇上了特大暴风雪,“人畜冻死者什八九”。
  唐军反击薛延陀大获全胜,其使臣回国时,唐太宗教训他说:“吾约汝与突厥以大漠为界,有相侵者,我则讨之。汝自恃其强,逾漠攻突厥。李世勣所将才数千骑耳,汝己狼狈如此!归语可汗,凡举措利害,可善择其宜。”

  战事结束后,李勣入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勣的才干与忠贞,傅得了唐太宗的亲重和殊遇。一次李勣患有暴病,药方说胡须灰可以治疗,太宗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胡须剪下,为他调药。李勣感动得涕泪交流,在入谢时顿首出血。翌年,李治立为太子,太宗让他辅佐太子,因转任太子詹事,加官特进,仍知政事。在一次宴会上,太宗对李勣说:“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李勣流泪辞谢,噬指流血。不一会儿,李勣喝醉了酒,太宗脱下御服,亲自披在他的身上。
  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将进军高丽,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步兵、骑兵及兰、河二州归降的胡兵计六万人,向辽东进发。第二年三月,李勣从柳城(今辽宁朝阳)出师,先虚张声势,给人以出击怀远镇的假象,而暗中进军雨道。四月,从通定镇渡过辽水,抵达玄菟(今辽宁铁岭南)。高丽惊慌失措,关闭城门自守。接着李勣攻占了盖牟城(今辽宁抚顺),俘虏了二万余人,缴获粮食十几万石。李勣又乘胜进军,兵临辽东城(今辽宁辽阳)下。
  李勣开始攻城,唐太宗也率一万甲骑赶到。高丽害怕唐军抛石车,乃于城上积木筑战楼,以抵御抛石。李勣把抛石车排列在城下,抛石击城,块块巨石飞射城上,无坚不摧;另一方面又用撞车撞其楼阁,所撞之处,无不倾倒。这时又刮起了南风,李勣乘机纵火,点着了城西南楼。大火迅即蔓延到城中。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全城立时浓烟滚滚,烈焰腾腾,城内一片混乱。唐军一举攻克了辽东城,烧死俘虏高丽兵万余人。
  在攻占辽东城后,唐军乘胜围攻白岩城(今辽阳东南)。白岩城靠山临水,四面险绝难攻。李勣以撞车撞城,又用抛石车飞石击城,飞石流矢雨点般射向城中。高丽守将孙代文抵挡不住,遂举城请求投降。于是,唐军又攻占了白岩城。
  贞观二十年(646年),刚从辽东班师不久,漠北薛延陀发生了内乱。真珠可汗死,其子自立为多弥可汗,后又被回纥人杀死。国人另立其侄咄摩支为伊特力失可汗。李勣奉命率兵讨乱,又败薛延陀军于郁督军山(今外蒙古杭爱山)。大首领梯真达官率众投降,咄摩支可汗向南逃往荒谷之中。李勣派通事舍人萧嗣业前去招降,其部落犹首鼠两端,李勣遂派兵进击,前后斩首五千级,俘虏三万余人。统治漠北的薛延陀灭亡,自此漠北在唐王朝统治下,达32年之久,直到后突厥复起。
  唐太宗十分欣赏李勣的军事才干,又钦佩他的忠诚。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在临终前,唯恐他身为两朝元老,难以驾驭,特意将他出任为叠州都督,并向太子面授机宜,说:“李勣才智有余,屡更大任,恐其不厌服于汝,故有此授。我死后,可亲任之。若迟疑顾望,便当杀之。”李勣似明白唐太宗的心意,奉诏之后,“不及家而去”。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召回李勣,授任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进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不久,又拜尚书左仆射。他惧怕盈满,遂于永徽元年(650年)上表,请求解除了左仆射职务,但仍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知政事。四年,又被册为司空。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昭仪武则天为皇后。此事在朝臣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以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坚决反对,李义府、许敬宗等政治上的失意者却极力支持。李勣在表面上同意长孙无忌等大臣的意见,而暗中却赞成此事。他曾与许敬宗等人“密表劝请”。这年九月,一天退朝后,高宗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再次商议废立皇后之事。褚遂良以破釜沉舟的决心,表示誓死力争。李勣见此情形,却“称疾不入”,巧妙地回避了,而褚遂良因死力相争,几乎招致杀头之祸。过了几天,高宗私下向李勣表示:自己愿立武昭仪为皇后,顾命大臣坚决反对,自己感到棘手难办。李勣不以为然地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李勣虽未明言支持立武昭仪,但他劝高宗把此事看作家事,不必理会外廷的意见,实际上是支持高宗废立皇后的举动,因此,“上意遂决”。
  在李勣的暗中支持下,唐高宗不顾长孙无忌等人的反对,决定立武则天为皇后。这年十一月初一日,高宗临轩,李勣奉命赍玺缓册封武则天为皇后。
  在废立皇后一事的激烈政争中,决定了朝臣的沉浮。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反对派,先后被贬到地方,有的自缢身死,有的被治罪。支持者李义府等人则飞黄腾达,李勣也格外受到亲重。在高宗东封泰山时,他任封禅大使。在途经他的故乡时,皇后亲自去看望他寡居的姐姐,赐给衣物,还封为东平郡君。李勣不慎坠马伤足,高宗亲自慰问,并把御乘赐予他。
  褚遂良、韩瑗因极谏而遭杀身之祸,此后群臣多缄默不言。一天高宗与侍臣议政,谈及了隋炀帝,说:“炀帝拒谏而亡,朕常以为戒,虚心求谏,而竟无谏者,何也?”李勣顺口阿谀说:“陛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

  乾封元年(666年),唐朝再次出兵高丽。十二月,高宗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六总管分水、陆两军出发。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将军风采不减当年,能谋善断,指挥若定。翌年二月,李勣率军渡过辽水,抵达新城(今辽宁铁岭南),他对诸将说:“新城是高丽西境镇城,最为要害,若不先图,余城未易可下。”遂至城西南,依山筑栅,围困新城。城中窘迫,遂开门投降。由于攻克了新城,进军很顺利,“自此所向克捷”,接连攻下十六城。
  总章元年(668年)二月,李勣攻下扶余城(今吉林四平),高丽王子泉男建派五万兵前来救授,在薛贺水与唐军相遇。李勣军奋力冲杀,大破高丽兵,斩获三万余人,接着挥师南下,九月,攻克了大行城(今辽宁丹东南),唐军诸路人马与李勣会师,进至鸭绿栅,再破高丽兵,追击二百余里,攻下了辱夷城,进而包围了平壤城(今朝鲜平壤)。高丽王高藏派王子泉男产率九十八人打着白旗投降。李勣又活捉了泉男建,于是“高丽悉平”。李勣胜利归来,在到达京师近郊时,高宗先命把高藏献于昭陵,以告慰九泉之下的唐太宗;然后具备盛大的军容仪式,高奏凯歌,进入京城。为了嘉奖李勣的赫然战功,加封太子太师,增实封通前一千一百户。
  总章二年(669年)十一月,李勣患病,且病情逐渐加剧。高宗及太子屡赐良药,又召回其在外地的子弟侍臣。子弟请医治病,李勣不许进门,说:“我山东一田夫耳,攀附明主,滥居富贵,位极三台,年将八十,岂非命乎?修短必是有期,宁容浪就医人求活!”
  十二月三日,李勣病卒,享年七十六。高宗悲痛地流着眼泪说:“勣奉上忠,事亲孝,历三朝未尝有过,性廉慎,不立产业。今亡,当无赢资。有司其厚赗恤之。”令在光顺门为他举哀,七天不上朝。并赠官太尉、扬州大都督,谥贞武,陪葬昭陵。在安葬那一天,高宗于未央古城楼哭着送丧,还诏令百官送丧至故城西北。所造坟墓按照汉代卫青、霍去病故事,形似阴山、铁山及郁都军山,以旌表他破突厥、薛延陀之功。这座形似三山的坟墓至今仍矗立在陕西礼泉县九嵕山之下,成为其功绩的历史见证。
  李勣在其戎马生涯中,能谋善断,有杰出的军事才干。他每次行军作战,“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因而在攻灭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征服高丽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取得了重大胜利,唐太宗曾极口称赞他“古之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及也”。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把他与李靖一起,誉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庙。
  李勣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树。在隋末天下“同苦隋政”之时,他踊跃投身于农民起义的洪流中,为发展、壮大瓦岗军作出了一定贡献,为推翻隋王朝的残暴统治发挥了作用。在唐皇朝平定天下、维护国家的统一中也建有功勋。尤其在维护边境的安定与和平上更是战功赫然。唐太宗曾高度评价他说:“参经纶而方面,南定维扬,北清大漠,威震殊俗,勋书册府。”

隋唐传奇小说中的部分风云人物原型与黎阳(四)

顺应天道 游说懋功归唐的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
武德二年(619年),李密投唐又叛唐,终为唐所杀。李密死后,余部群龙无首,李渊派李密旧臣魏征到东郡一带招抚李密旧部。魏征亲赴黎阳大伾山动员徐懋功归服唐朝,徐懋功深明大义,为减少战乱,遂率部众西入京接受唐朝招安。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 何谓明君、闇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闇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贞观元年(837),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
贞观二年(628),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不久,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儿,才貌出众,京城之内,绝无仅有。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太宗便下诏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谏:“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欢。现在郑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太宗听后大惊,当即深表内疚,并决定收回成命。但房玄龄等人却认为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坚持诏令有效。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财往来,并无订亲之事。这时,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征询问。魏征直截了当地说:“陆家之所以否认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藉此加害于他。其中缘故十分清楚。不足为怪。”太宗这才恍然大悟,便坚决地收回了诏令。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执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贞观十六年(642),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所遣探视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征一生节俭,家无正寝,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武德二年(619)李密判唐被斩后,魏征念往昔与其情谊,为李密撰写了墓志铭。1969年卫河清淤时,在浚县罗村西发现了魏征撰文的《李密墓志铭》,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隋唐传奇小说中的部分风云人物原型与黎阳(五)

折戟黎阳 一日为帝的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619) 中国隋代末年叛军首领 。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隋大将宇文述之子。杨广为太子时,他领禁军,很受宠信。隋炀帝即位,授他为太仆少卿,又以其弟士及娶南阳公主。大业年间,义军、叛军蜂起,炀帝的随从禁卫多关中人,不愿从炀帝久驻扬州,打算自行回本土。统领骁果的武贲郎将司马德戡等得知此状,便集兵数万,于大业十四年(618)发动叛乱,推化及为主,缢杀炀帝,立秦王杨浩为帝。化及自称大丞相,引兵10余万西归。
宇文化及10余万大军直指黎阳,李密亲自带领2万步骑前去迎战。当时,隋越王杨侗已称帝,遣使授予李密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等头衔,命令他先平宇文化及,然后入朝辅政。宇文化及兵至黎阳,分兵围瓦岗军将领徐世勣军于黎阳仓城。李密知宇文化及军粮草不足,利在急战,有意不与之交锋,却派兵阻遏其归路,又派遣徐世勣固守黎阳仓。
宇文化及多次进攻仓城,仍不能克。李密算计着宇文化及粮已用尽;难以支持,于是假装与之讲和,以麻痹其部属。宇文化及却不醒悟,还寄希望李密赠送粮草,而对其部属用粮毫不控制。后来他发现中计,非常生气,与李密在卫州的同山(今河南浚县西南)下摆开战场,从早到晚鏖战。李密被流矢射伤堕马,昏死过去,被部将秦叔宝救回,退屯于汲县(今属河南)。宇文化及部也力竭粮尽,部下又纷纷背叛他。便率部北趋魏县(今河北大名西南)。化及部将陈智略、张童儿等先后归附瓦岗军。起初,宇文化及留辎重于东郡(治今河南滑县东),派刑部尚书王轨守之。这时,王轨连整个郡一起向李密投降。化及被迫改变了行军路线,率残部2万人北上,他自知必败,叹曰:“人生固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于是毒杀杨浩,即帝位于魏县,国号许,改元天寿。武德二年(619),唐遣李神通攻化及,化及东走聊城。时窦建德已立夏国,遂以讨逆为名,往攻聊城,神通退兵。同年建德擒化及,槛送襄国(今河北邢台),与其两子同时处斩,其所建政权许灭亡。
黎阳同山之战成为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瓦岗军这场以寡敌众的阻击战,对迟滞宇文化及北归东都,瓦解隋军起到了重要作用。

隋唐传奇小说中的部分风云人物原型与黎阳(六)

问鼎中原 回槊黎阳的夏王窦建德

窦建德(573—621年)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隋末唐初河北起义军前期领袖。
窦建德家世代务农。窦建德年轻时就“重然许,喜侠节”(《新唐书·窦建德列传》)。有次乡人家中丧亲,因家贫无法安葬,时窦建德正在田中耕种,闻而叹息,便将自家的耕牛给了乡人,让其发丧,结果很为乡里所敬重。还有一次有几个盗贼在晚上去窦建德家抢劫,窦建德站在门边,待盗贼进屋后,先后打死三人,其余的盗贼吓的不敢再进。盗贼只好请求将三人的尸首要回,窦建德说:“可投绳系取之”(《新唐书·窦建德列传》)。盗贼于是将绳投进屋里,窦建德将绳系在自己身上,然后让盗贼曳出,窦建德随即跃起持刀,再杀数人,从此更加闻名。此后,窦建德当上了里长,因犯法出逃,遇大赦才得以回家。
隋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杨广征兵攻打高丽(参见隋炀帝第一次攻高丽之战),窦建德应召入伍。当地入伍队伍中选勇敢优异者当领导,窦建德被选为二百人长。因窦建德勇敢善战、善待部下,各方民众纷纷投奔,军队发展到十万人。617年窦建德在乐寿(今河北献县)建夏国,称长乐王。
武德元年(618年)正月时,窦建德与朱粲、孟海公、徐圆朗等各路义军首领一起派使者让李密称帝(李密时为瓦岗军首领,力量为诸义军之首),但李密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没有同意。但李密却没放松对各路义军的拉拢。二月,李密便派房彦藻、郑颋等东出黎阳,分道招慰州县。窦建德知道这是李密想兼并各路义军,但鉴于实力尚弱,便借口北部罗艺南侵为由拒绝了李密。为了不让李密生疑,窦建德亲自写了回信,对房彦藻还以厚礼相待。
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便由江都北上,于魏县(今河北大名西南)称帝,窦建德便把宇文化及作为一个攻打对象。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窦建德便以为隋炀帝复仇为借口,率10万大军进攻宇文化及,连战皆捷,宇文化及被迫退守聊城(今山东聊城东北)。窦建德用撞车、抛石,四面急攻,此前诈降宇文化及的农民军首领王薄开城引建德军入城,俘宇文化及,悉虏其众。由于是以为隋炀帝报仇为由杀的宇文化及,所以窦建德入城后先拜见隋萧皇后,并穿素服为隋炀帝哭丧尽哀,接着将传国玉玺及卤簿仪仗收为已有,然后安抚被俘的隋朝官员,并将宇文智及、杨士览、元武达、许弘仁、孟景等人全部斩首,将宇文化及及其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押至襄国斩首。
之后,窦建德攻克邢州(治龙冈,今河北邢台),生擒唐邢州总管陈君宾。六月初三,窦建德攻陷沧州(治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八月,窦建德将兵10余万进攻洺州(治平棘,今河北赵县),唐淮安王李神通率诸军退保相州,十一日,窦建德攻克洺州,唐总管袁子干率部投降。十九日,窦建德乘胜抵相州,李神通闻讯后率诸军到黎阳投靠徐懋功。九月初四,窦建德攻克相州,杀唐相州刺史吕珉。二十五日,窦建德又攻占赵州,擒唐总管张志昂、慰抚使张道源。至此,窦建德势力占有河北大部地区。
但在十月初六,窦建德在衡水(今河北衡水西)再次败于幽州总管罗艺。衡水的失败并未阻止窦建德继续扩张势力范围,是月,窦建德率兵赴卫州(治卫县,今浚县卫贤镇),过黎阳30里处,与唐黎阳总管、右武侯大将军徐懋功(李世绩)部将丘孝刚所率300骑兵遭遇,窦建德猝不及防,被击退,幸得右路兵救援,击败唐军,杀丘孝刚。窦建德大怒,于是回军攻破黎阳,俘唐淮安王李神通、徐懋功父李盖、魏征和李渊之妹同安公主,唯李世绩率几百骑兵逃过黄河。几天后,徐懋功因其父被俘,被迫返回黎阳投降窦建德。窦建德命徐懋功为左骁卫将军,镇守黎阳。卫州守军得知黎阳陷落,降于窦建德,附近州县及反唐武装徐圆朗等人也望风归降。
徐懋功在归降窦建德后,虽被委任左骁卫将军要职,仍一心归唐。十月与李世绩其长史郭孝恪商量脱身之计,郭孝恪让其先立战功取得窦建德的信任,再伺机归唐,徐懋功乃于十一月攻陷获嘉(今属河南),俘获甚多,献于窦建德,窦建德从此对李世绩十分亲信。
武德三年(620年)正月,徐懋功欲趁窦建德渡河之机攻其军营,袭杀窦建德,然后救回其父,夺窦建德所据土地归唐。正值窦建德的妻子生产,窦建德一直没渡河,德以躲过此难。
窦建德吞并其他起义军后,拥有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隔河与据有洛阳的王世充对峙。但主要敌手却是据有关中、向东发展的李渊。武德四年(621年)唐兵进攻洛阳王世充 ,建德亲自统兵10余万援助世充,和唐军相持于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一带。五月初,李世民袭击得手,夏军溃散,建德被俘。七月中,窦建德于长安被杀。
窦建德所建夏国,也就此灭亡。

隋唐传奇小说中的部分风云人物原型与黎阳(七)

颠沛流离 黎阳被俘的高祖妹妹同安公主

同安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同胞妹妹,她下嫁给了隋州刺史王裕。由于烽烟四起,战事频仍,她居无定所,随军颠沛流离。后来为安全计,太祖李渊和秦王李世民将她安排在“百胜成名”的黎阳大守徐懋功(李世勣)处。同安公主寄居在黎阳总管府。
谁知黎阳也不安宁,武德二年(六一九)十月,夏王窦建德图谋天下,举兵进攻卫州(治所在今浚县卫贤镇)。徐懋功派骑兵军官丘孝刚率三百人执行侦察任务。途中,丘孝刚的骑兵与窦建德遭遇,打败窦建德。窦建德的右军赶来消灭了丘孝刚的骑兵。窦建德大怒,于是回军进攻黎阳。经过激烈的攻坚战,黎阳被窦建德占领。同安公主在城陷时被俘。同时被俘的还有徐懋功的父亲徐盖,高祖李渊的堂弟、淮安王李神通及魏征。
窦建德随后将同安公主和淮安王李神通带到下博(今河北衡水地区)。窦建德以礼待唐公主和淮安王。
直到武德三年(620年)八月,唐高祖李渊派人与窦建德结盟,窦建德才将在黎阳俘获的同安公主、淮安王李神通释放。

来源:马金章的博客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浚县栏目    站长:姚慧明   毛冰雪

电话: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毛冰雪  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