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一卷)
 
   
       
《浚县正月古庙会》即日出版
作者:马金章 上传时间: 2008-2-17
 
 

 

 2008-02-05 11:14:44

我出任主编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文化珍藏》丛书首册《浚县正月古庙会》(与张富民合著)即日就要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浚县正月古庙会》全书13万字,100多副图片,全彩页印刷,12个印张,锁线胶订,装帧还算精美。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文化珍藏》丛书共有8册,分别是《浚县正月古庙会》、《浚县泥咕咕》、《中华儒商始祖——子贡》、《根在浚县》、《文化名人与浚县》、《浚县文萃》、《浚县石刻艺术》、《活着的历史之树:古地名》。该丛书受到了著名民间艺术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夏挽群先生的关注和支持,夏主席在百忙之中为丛书做了总序,先将总序贴出来,以便文友分享。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文化珍藏》丛书总序

夏挽群

历史是一个地域的年轮和记忆;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灵魂和神韵。

浚县历史悠久,是一片催生文化的土地。早在6000年前,先民已在此繁衍生息。商都迁殷后,浚地称黎,西汉初年置黎阳县,宋金元改为浚州,明初降州为县,始称浚县。一个浚字,既包含丰水之意,又蕴藏端信民风,更张显了她的进取精神。在浚县这方古老土地上,曾孕育了中华20多个姓氏;曾是大禹治水“东过洛汭,至于大伾”的地方;曾修建了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曾是东汉运河、隋唐大运河的发源地和流经地……浚县这些曾经的辉煌和璀璨,证实了她令世人赞叹的独树一帜的历史文化,并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桂冠。

名人往往是一个地方的符号和名片,他们象一面面旗帜,飘扬在浚县的上空,成为后人的自豪和骄傲。历史文化的滋养,灵山秀水的孕育,使浚县历代英才辈出。春秋时的子贡不仅是纵横家的先驱,还是中华儒商始祖;隋末唐初的著名文学家谢偃,在当时文坛赢取了“李(百药)诗谢赋”的美誉;王梵志开创的通俗诗风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独具魅力的人文地理环境,使浚县历代吸引得群贤纷至。魏文帝曹丕,“建安七子之一”刘桢,唐代诗人骆宾王、王维、岑参、高适、贾岛、杨巨源,宋代范成大,明代王守仁、李樊龙、谢榛、王世贞、冯梦龙、王铎等等,都曾流连浚县山水,在浚县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白蛇传》也都与浚县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正如当代著名学者孟繁仁先生所讲:“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竟与这么多的古典文学名著发生联系,这是国内的其它任何大、中城市都无法拥有的。”
先于儒文化、文人文化,而又在其后与儒文化、文人文化平行发展的,是烟波浩淼般的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漫漫的华夏农业文明时代,在民间深藏着多元的缤纷的人类文化因子,老百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看似单调的日子和世代生活于斯的土地就是这些优秀文化因子的具体承载。她是远古吹来的风,携带着久长而又深厚的历史信息,从物质内容到文化习俗,从精神方式到哲学信仰,无所不包地、光彩夺目地透晰出古代人民的生存方式、生存想象和审美追求,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着民族心理的密码,延续着华夏子孙的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你对一个地方最深的印象,往往是它独具特色、能够体现本土精神风貌的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浚县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熟悉浚县的人,提起浚县,自然会联想到正月古庙会和泥咕咕。这些令人产生深刻印象的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是浚县文化中的精华。这些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虽土生土长在浚县,但也是中原民俗文化的缩影,同时也寄托着中华民族共有的祈愿和梦想,漾溢着中华民族的情怀和浪漫。你从每年正月古庙会的盛大场面,就可看到浚县民俗文化强劲的辐射和巨大的魅力。博大精深、璀璨辉煌的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表演艺术和民俗文化是一座有待开发的文化矿藏。在今天,合理开发和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对于塑造河南和地域文化形象;对于区域文化经济优势的确立和发展;对于增加旅游产业的文化含量;对于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开拓文化市场等等,都具有十分独特的潜在价值和作用。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提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加强,与此相适应,加快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任务必然提上议事日程。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今天,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该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和个人发展的实际需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努力在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中寻找文化重建的资源,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创建的探索与实践。因此,我们应该从理论上理清民间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守望民间与建设未来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搞好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现代化政治文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浚县素有珍视文化资源、重视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明代知县蒋虹泉献家财搬迁碧霞宫,知县李永茂捐俸资整修古城墙,清代知县刘德新建吕祖祠、太极宫,知县梁通洛立文治阁,知县熊象阶撰《浚县金石录》……逝者如斯,他们昔日的善行义举,成就了浚县数百年后的一处处胜迹、一幅幅妙景。当前,浚县县委、政府秉承这一优良传统,提出了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强县的工作思路,从而表现出他们深厚的的文化情怀和深邃的文化眼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文化珍藏》丛书的出版,是向文化强县方向迈进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是对浚县文化资源的珍藏式展示。这套丛书,以历史的眼光审视浚县,以文化的触角探究浚县,以通俗的笔法描绘浚县,以图文的形式展现浚县,具有文献性、资料性和鉴赏性。她的出版发行,对于进一步扩大浚县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对于传承优秀的浚县文化精神,对于加速建设文化强县的步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祝贺这套丛书的出版,并作文以为序!

夏挽群

2008年1月20日

(夏挽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曾荣获“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特别奖”。)
来源:马金章的博客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浚县栏目    站长:姚慧明   毛冰雪

电话: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毛冰雪  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