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河文化研究》网

个人诗集 - 秋雨诗集 - 诗经今歌·大雅·荡之什(2)
诗经今歌·大雅·荡之什(2)
 
作者:秋雨  加入时间:2013-11-22 15:32:12  大河博客

  4. 云汉――周宣王祈雨

  银河浩瀚星光灿,璀璨星辉万里天。天子仰天长叹息,为何百姓不平安?苍天降下灾丧乱,饥饿灾荒接踵连。各路神灵皆跪拜,美酒佳肴祭心虔。璧玉圭璋全奉献,为何如此被熬煎?

  人间大旱灾情重,热浪高温无雨天。祭祀未曾祈祷断,祭天祭祖祷平安。拜天拜地拜亡者,各路神灵祭心虔。祈祷祖先求后稷,祈求天雨落人间。蹂躏人间天降罪,降灾问罪被熬煎。

  人间大旱灾情重,难以消除或减轻。谨慎小心诚恐错,犹如霹雳炸天轰。黎民劫后余生苦,赤地荒凉旱魔憎。仰首呼天谁解救,可怜无助众生灵。诚恐诚惶心畏惧,悲伤先祖绝传承。

  人间大旱灾情重,人力消灾不可能。 热浪高温天不雨,天灾无处去逃生。哀伤国运行将尽,后望前瞻厦欲倾。天界神灵先祖祷,为何不救世间行?哭喊爹娘呼列祖,人间似火在蒸腾。

  人间大旱灾情重,绿色干枯原野荒。肆虐旱魔天降罪,火烧大地祸灾殃。无情酷暑惊心惧,熏烤忧焚无尽伤。天界神灵先祖祷,哭天无助痛凄凉。仰首呼天谁解救,生灵涂炭怎逃亡?

  人间大旱灾情重,理政艰难勤勉撑。不想上苍灾罚罪,何因不解未心明。祈天求福多勤奋,祭祀诸神起五更。天界神灵先祖祷,上苍不察我真情。毕恭毕敬神灵祭,因何问罪怒天庭。

  人间大旱灾情重,涣散民心纲纪亡。 大小百官无措治,朝中辅宰恐惊慌。带兵养马宫廷里,厨下近臣金殿堂。上下官民齐救赈,无可奈何挽危亡。惆怅举头河汉望,忧心阵阵痛悲伤。

  举头怅望叹河汉,闪烁繁星夜未眠。天下臣民齐努力,虔诚祈雨望长天。哀伤国运行将尽,尽弃前功难后延。一己之身无惧死,唯求天下得平安。万里长空瞻远望,何时天赐福人间?

  注1:周厉王之后是共和行政,由卫武公代行天子职权,开启了中华新纪元。之后由周宣王姬静执政。周厉王丢下的烂摊子经共和依然没有好转,百废待兴,朝廷上下有了拨乱之志。然而却遇天灾,天下数年大旱,周宣王修德修身,决心消除大旱。天下为周宣王复行王化而高兴,仍叔于是就写了这首赞美周宣王的诗歌。

  注2:西周年间,发生了几次大旱灾:公元前858年-前853年,关中地区发生连续6年的大旱灾;公元前803-公元前780年,天下旱灾严重,70多年的连绵大旱灾,均发生在周宣王执政时期。

  注3:周宣王,周朝第十一位君王,公元前827年-前781年在位,系周厉王之子,姓姬,名静(靖),死后被追谥为世宗。周厉王时国人暴动,大臣召穆公姬虎将太子姬静隐藏在自己家中,被国人包围,召穆公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太子姬静,使太子姬静得以活命。公元前828年,共和十四年,周厉王死于流放地彘(山西省霍县),大臣拥立姬静为周天子,史称周宣王。周宣王即位后,整顿朝政,讨伐侵扰周朝的敌国,任用尹吉甫征伐猃狁,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大师皇父、大司马程伯休父等率军讨伐淮夷,为了巩固对南土的统治,周宣王将其舅申伯徙封于谢(河南省南阳),继后封其弟姬友于郑(陕西省华县东),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时复兴,史称宣王复兴。

  晚年的周宣王固执己见,听不进不同政见,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鲁国选立继承人时,他凭着自己的喜好,硬逼着废长立幼。鲁人不服,他便兴兵讨伐,使鲁国陷于混乱。从周宣王自己带头破坏礼法开始,制造了鲁国的一场长达20年的混乱和灾难。那些诸侯看到周天子自己破坏礼法,他们也逐渐地按照自己的好恶来立继承人,不再遵从周天子的命令,周天子的威信也就逐渐地衰减下来,诸侯也就开始公开背叛周天子。周宣王对诸侯如此无道,对京师朝官更是放肆,更加蛮横无理。大夫杜伯因一件小事触怒了周宣王,竟然被判处死刑。杜伯的好友左儒上前劝阻,周宣王更是愤怒。杜伯被斩,左儒又羞又气,回到府宅自刎而死,朝廷上下引起一片惊恐。周宣王暗暗悔恨,自此得了一种怔忡症。后来游猎途中,忽然在车上大叫一声昏迷过去,医治无效,几天后死去。

  注4:仍叔,周朝的大夫。春秋时赵氏世称孟,智氏世称伯,仍氏或亦世字叔,周有尹氏、武氏、仍叔、荣叔、家父等,因而称为氏、叔、父。始祖称为叔,而后世便作为家号,世代相称。仍叔,谷梁作任叔,周代仍、任音相近,故相互假借。

  注5:万物生长凭日照,禾苗茁壮靠甘霖。只有阳光,没有雨水,原野依然会成为一片荒芜。今天的西部开发,关键还是雨水,雨成为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古往今来,呼风唤雨成为人类的千古梦想。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很多占卜风调雨顺的记录,周代也在求神祈雨,《云汉》就是代表之作,于是灵台应运而生。当然他们首先是为了战争的需要,其次才是用于农耕。秦汉更加注重天象和风云雨雪,隋唐更想把呼风唤雨化为现实。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家里出了个后人名叫韩湘子,他自幼没了父母,韩愈将其教养成长,希望他能攻读儒学。韩湘子年少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只好饮酒,二十岁时外出一去不返,后来竟然得道成为八仙之一。唐朝年间发生大旱,韩湘子善于呼风唤雨,给干旱的大地降下甘霖,消除了旱情。但这只是神话传说,唐朝的呼风唤雨依然停留在梦想时代。

  到了宋代,人工祈雨求助神灵更为普及。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彭城(徐州)不仅筑坝拒黄河洪水(请看他的《河复》),而且还在大旱之年前往安徽省萧县皇藏峪雾猪泉祈雪。公元1074年的宋熙宁七年,徐州发生了干旱,苏轼的前任太守傅钦之曾赶往雾猪泉,为消除干旱祈天求雨,雨点很遂人愿从天而降,像撒菽豆似的。公元1076年徐州发生了干旱,那年冬天,苏轼学着前任为民祈雨,也去了雾猪泉,祈雪大获成功,鹅毛暴雪使地上的积雪深可埋牛,并且还响起了春雷第一声。所有这些均被苏轼写入《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这首长诗之中,诗中显露出苏轼的忧国忧民思想,但祈雪是封建时代无知的迷信活动,苏轼受到了时代的思想局限。

  民国年间军阀混战,冯玉祥带兵从北京出发,行军途中阴雨连绵,道路泥泞,无可奈何之下,冯玉祥令部队用土炮轰击天空,结果竟然奇迹般地雨停云散,这可能算是一次盲目地人工消云减雨活动,此事记录在冯玉祥《我的生活》之中。

  进入近代,科学的呼风唤雨活动始于1946年。1935年,贝吉龙(Bergeron)提出了一个冷云降水假说:假定当云层伸展到相当高的高度时,在那里会出现大量的过冷水滴,在这种过冷云中,一旦出现少量的冰晶,则因为在冰水共存条件下,在冰面会出现非常惊人的高强度的水汽过饱和。自然界中,地面摄氏零度的水是要结冰的,高空摄氏零下十几度依然有液态水,这就是过冷水。1939年,芬代森(Findeisen)公布了在德国的降水云观测资料,芬代森从数以千计的降水云中的观测证明,云顶温度降到摄氏-20度以下,贝吉龙的假说是成立的。此后,人们就称为贝吉龙-芬代森冷云降水学说,这个学说得到了国际云物理界的承认。1946年,采用了以形成雨的云物理过程的认识为基础的科学方法,科学的人工增雨活动在全球拉开了序幕。

  5. 崧高――歌颂申伯之德

  峰岭巍峨山岳险,巍巍山岳入云天。山中云雾神灵隐,申伯甫侯来下凡。申伯甫侯贤有德,栋梁辅佐大周安。分封南国作屏障,广布君恩重任肩。

  勤勉贤良申伯赞,君恩祖业继传承。经营谢地建都邑,南国诸侯尊令行。天子委托召伯往,代劳申伯建都城。责成申伯镇南国,永保周朝大业兴。

  希望殷殷天子意,南邦治理代朝廷。需凭谢地人风物,构筑经营坚固城。天子又将召伯令,田园疆域划分明。君王传旨诏申伯,申伯家人住进京。

  谢地工程召伯建,精心营造谢都城。筑起城墙多宏伟,家庙宫廷大殿宏。宏伟壮观城告竣,君王赐给伯侯荣。高头骏马君王赏,良骏膘肥饰配精。

  申伯外出南国政,华车骏马到新城。新城谢地巍峨貌,南国诸侯比不能。赏赐物丰圭玉璧,精雕玉玺放光明。风光王舅去南国,南土平安申伯情。

  申伯途中留暂住,君王郿邑宴深情。伯侯感动别南下,壮志情怀谢地营。天子颁行召伯令,征收税赋算分明。沿途备足行军物,以助南行到谢城。

  申伯英姿神飒爽,豪情壮志去南方。随行兵马威雄壮,一路闻听声赞扬。天子栋梁南国镇,忠良申伯耀荣光。当今天子好王舅,榜样群臣一栋梁。

  申伯堪称仁厚德,亲民良善世无双。经营南国阔千里,美德民间传四方。创作此歌尹吉甫,诗歌申伯赋篇长。谱出曲调绝佳妙,赠送申侯名远扬。

  注1:这首诗的作者是尹吉甫。尹吉甫是西周宣王执政时期的太师,生卒年月不详,尹是官名,兮氏,名甲,字伯吉父,又作甫。近年某地尊奉尹吉甫为中华诗祖,有违中华人文历史,他只是《诗经》的采集者之一,但却不是所谓的中华诗祖,因为在他之前已有许多诗人和诗歌作品。不说整个《诗经》,单就《大雅·荡之什》这一节中而言,《荡》一定早于尹吉甫;共和行政时期,代行周天子职权的卫武公,他所写的《抑》早于周宣王时期的尹吉甫;周厉王时期的卿士芮伯,他所写的《桑柔》早于周宣王时期的尹吉甫;周宣王时期的仍叔,他所写的《云汉》也不晚于尹吉甫。如果把《诗经》305篇都与尹吉甫的早晚做个比较,不难发现许多诗人和诗歌比尹吉甫早许多年,更何况《诗经》只是中华第一部诗集,但却不是中华最早的诗歌。由此可知,尊奉尹吉甫为中华诗祖是多么的荒诞!

  注2:申伯,申国,为周初所封,西周末年依然强大,在众侯国中有一定的威望。申伯入朝为卿士,在朝中有很高威信。鉴于当时的形势,再加上申伯是周宣王的舅舅,属于王室贵戚,故周宣王改大申国属地,派他统领侯国,安抚南方。

  商代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与叔齐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姬发反商,姬发灭商后伯夷与叔齐逃到首阳山,因不食周栗而死。周成王姬诵继位后,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周厉王时娶申伯的姐姐为妃,生子就是周宣王。申伯在周宣王登王位时,曾极力相助,又因为与王族有联姻关系,周宣王执政后,封母舅申伯于谢国,并将申伯所居住的榭川之榭赐给申伯为姓。申伯同族为感谢皇上的恩赐,议将榭字的木旁改为言字,以示拜谢皇恩。

  据说申伯原本是姜姓传人,是炎帝后裔。申伯及其子孙受封谢邑后,即成为周朝南方的一个重要诸侯国,级别也从伯爵国上升为侯爵国。其后又嫁女与周宣王之子幽王,生太子宜臼。申伯封谢后,曾有一批不愿做附庸的谢人离谢邑而去,迂往东方或南方,至春秋初年,楚国灭掉申国,留居的谢人又遭楚国的奴役,先后迂往陈留、湖南、四川、浙江会稽等地。今天的南阳宛城区金华乡东西谢营村一带,便是谢氏发源地,但也有唐河说、信阳说等并存。

  有人著文论证,谢氏是炎帝后裔而不是黄帝后裔,传说时代的谢姓族群出自黄帝系,但此谢系到周初已经失姓,周朝赐姓命氏制度使炎帝系申伯成为新谢氏的始祖。申伯封谢既不是申国的南扩,也不是申国更名为谢国,而是在原申国地盘之南,以谢地为政治中心,又建立一个重要邦国。幽王时的申侯并不是谢之申伯。

  6. 烝民――赞颂仲山甫美德

  天降众生来世上,遵循天道有纲常。黎民坚守人天性,美德仁慈善发扬。眷顾周朝天赐福,阳光普照自苍茫。苍天保佑周天子,天赐樊人山甫良。

  温良美德仲山甫,仁厚亲和勤政官。注重礼仪颜悦色,恭恭敬敬品行端。聆听古训遵章典,仪态威严辅佐贤。忠实服从天子旨,君王派遣四方勘。

  君王派遣四方察,巡视诸侯访百官。先祖魂归未竟业,君王有赖保平安。接传政令担当责,天子喉舌重任肩。政令实施诸国地,四方响应尽欢颜。

  君王颁发庄严令,勤政樊人雷厉行。天下风声如隐祸,南阳樊氏最心明。 聪明睿智仲山甫,自保身家避险情。日夜操劳不懈怠,鞠躬尽瘁奉朝廷。

  名言哲理有人语,世态欺柔茹血强。欺软逢刚脏吐物,可惜樊氏不强梁。缘逢柔软不茹血,相遇刚强心不慌。鳏寡缘逢皆不侮,遭逢强暴自如钢。

  名言哲理有人语,德字如毛去不轻。沉重似轻难举起,深思哲理辩分明。能将德举仲山甫,感叹谁人助力撑。天子坐朝失有误,贤臣修补助朝廷。

  外出行祭神灵拜,骏马华车豋路程。 列队行军旗帜展,齐心万众马嘶鸣。驾车四骏多雄健,八挂鸾铃脆响声。天子传出樊氏令,筑城军队向东行。

  华车四骏多雄健,八挂鸾铃脆响声。齐地筑城听圣命,完工早日踏归程。此歌作者尹吉甫,典雅清风赠饯行。思念常怀仲山甫,歌声慰藉我心灵。

  注1:这首诗的作者是尹吉甫。

  注2:仲山甫,一作仲山父,古公亶父的后裔,虽家世显赫,但他却是一介布衣平民。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元年,受举荐入王室,太宰官职,位居百官之首,封地为樊,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古代属于南阳,从此以樊为姓,成为樊姓始祖。后世称他为周樊人或南阳樊人。《烝民》中说他品德高尚,为人师表,不侮鳏寡,不畏强暴,总揽王命,颁布政令,天子有过,他来纠正等等。仲山甫积极废除公田制和力役地租,全面推行私田制和什一而税,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大力发展商业等,促造成了周宣王时期的“宣王中兴”。




 

 

诗经今歌·大雅·荡之什(2)

《淇河诗苑》由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主办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老农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