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苑1
诗苑1
      河南省《淇河文化研究》网

金缕曲·悲秋――和林源朋友
淇水情深 - 金缕曲·悲秋――和林源朋友
金缕曲·悲秋――和林源朋友
 
作者:秋 雨 林 源  加入时间:2010-8-10 16:17:36  网易:我的博客  

金缕曲·悲秋

――和林源朋友

秋雨

  蝉叫悲伤叹,月云遮、蛙鸣更苦,杜鹃声怨。夏尽秋来花凋谢,冷雨霜天似剑。叶零落、别离情恋。黄绿残荷池水影,雁南飞,暮色云天暗。萧瑟景,恨无限。

  人生几度春秋盼,望征途、行程万里,梦中心愿。淇奥萧萧风吹竹,满目凭栏望断。莫回首、云烟千万。月夜光寒空窗外,卷身躯、独自游虚幻。淇水上,远方看。

金缕曲·惜春

林源

  日上三竿后。梦初醒、蝶飞燕舞,斜风梳柳。凝望窗前春色好,不似前些时候。红几处、偏如人瘦。寻遍花中香未尽,独一枝、艳艳红燃透。细折取、粉沾袖。

  爱怜从此长相守。只教人、悉心料理,为留春久。许是多情天不管,忍见凋零依旧。心痛矣、泪垂缄口。欲挽至今全无计,侍重来、早早携春手。莫使悔、叠新皱!

附:淇奥景色《金缕曲》答林源朋友

         网易:秋雨“我的博客”http://chinalib.blog.163.com/blog/static/89820262010799185937/

 

秋雨

看到林源朋友用《金缕曲》词牌写的《惜春》,正值次日立秋,于是就想到了《悲秋》这个名字。《金缕曲》又名《乳燕飞》、《风敲竹》、《貂裘换酒》,双调一百十六字,前后阕各六仄韵,押入声韵为佳,也可上去通押。朋友写的一定是窗前的淇奥春景,所以我也想写故乡淇奥的秋景。于是我写道:

蝉叫悲伤叹,月云遮、蛙鸣更苦,杜鹃声怨。夏尽秋来花凋谢,冷雨霜天似剑。叶零落、别离情恋。黄绿残荷池水影,雁南飞,暮色云天暗。萧瑟景,恨无限。

人生几度春秋盼,望征途、行程万里,梦中心愿。淇奥萧萧风吹竹,满目凭栏望断。莫回首、云烟千万。月夜光寒空窗外,卷身躯、独自游虚幻。淇水上,远方看。

朋友的原词是这样写的:

日上三竿后。梦初醒、蝶飞燕舞,斜风梳柳。凝望窗前春色好,不似前些时候。红几处、偏如人瘦。寻遍花中香未尽,独一枝、艳艳红燃透。细折取、粉沾袖。

爱怜从此长相守。只教人、悉心料理,为留春久。许是多情天不管,忍见凋零依旧。心痛矣、泪垂缄口。欲挽至今全无计,侍重来、早早携春手。莫使悔、叠新皱!

林源朋友看后留言:整体看着不错,只是其中景有些散,蝉与杜鹃好似不在一个季节吧?另下片月夜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吗?直言莫怪哦!

十分感谢朋友的评论,怎么能怪呢,这才是论坛,现就朋友的提问写上几句。上阕我本意是想写出一个“淇奥秋季物候图谱”,就是气象学和物候学的开拓者竺可桢在北京搞的那个物候记录,他可是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气象学和地理学研究及教育人才。

先说蝉,蝉在淇奥商周时期象征复活和永生,这个象征意义来自于蝉的生命周期,它最初是幼虫,后来成为地上的蝉蛹,最后变成飞虫。淇河岸边百姓多称蝉为“知了”,蝉是后期的学名,蝉同禅,出自佛语。秋天寒冷时的知了又叫作“寒蝉”,寒蝉也是古代一种极薄的丝织品,还有哀蝉曲、雨霖铃。柳永《雨霖铃》诗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辛弃疾《西江月》诗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写的都应该是秋蝉。想必许穆夫人身在许国他乡,卫女身陷寒宫外地,也一定有关于淇奥秋蝉的诗句,只是失传而已。生物学家认为雄蝉有三种叫声:集合声,受每日天气变动和其他雄蝉鸣声的调节;交配前的求偶声;被捉住或受惊飞走时的粗厉鸣声。其实应该有第四种叫声,就是悲秋的叫声,就是我说的“蝉叫悲伤叹”。

再说蛙,蛙喜欢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早春二月,当淇奥还是风雪交加的时候,海南岛已是鲜花怒放,每年华夏的第一声蛙鸣就发生在那里。淇奥的蛙鸣在惊蛰以后,随着淇奥天气的慢慢转暖,冬眠的青蛙才开始苏醒。伟人青年时期曾有诗句:“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做声。”很好地呼应了他写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清代倪瑞璿《闻蛙》诗句:“草绿清池水面宽,终朝阁阁叫平安。无人能拖征徭累,只有青蛙不属官。” 辛弃疾《西江月》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惜秋尽冬来,蛙还是要冬眠的,不知许穆夫人和卫女是如何写淇奥深秋蛙鸣的,秋雨替她们赋诗一首:“淇蛙泣咽语声软,奥水月光命可怜。岸上何丘蛙坟墓,丰都日夜伴冬眠。” 这就是“月云遮、蛙鸣更苦”。

杜鹃在咱们淇奥属于候鸟,听到杜鹃的第一声啼鸣,一个半月淇奥就该是小麦成熟的时候了。成语“鸠占鹊巢”中的鸠,说的就有杜鹃,它那惯作悲啼的鸣叫,能使许多愁肠百结的人心产生共鸣,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吟咏诉冤,天长日久,杜鹃鸟被推上了“文化鸟”的宝座,定位为一种可怜、哀惋、纯洁、至诚、悲愁的象征。

杜鹃鸟又叫子规、秭归、布谷、杜宇。相传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灵所化,每年农历五月,此鸟叫声“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们做粽子、修龙舟,准备迎接端午佳节,祭祀屈原,这可是为爱国者守护的神鸟。

又一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叫,声音凄切,借以抒发悲苦哀怨之情。杜甫《子规》诗句:“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李白《蜀道难》诗句:“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宋代陈亮《水龙吟》词句:“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水浒传》第三十七回诗句:“枝上子规啼夜月,园中粉蝶宿花丛。” 鲁迅《无题》诗句:“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

诗文中多是写的春夏杜鹃的鸣叫,写秋天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不多见,其实淇奥秋天将要归去的杜鹃鸣叫才是真的悲哀,就像南去的大雁一样长空悲鸣。淇奥杜鹃也像是许穆夫人和卫女的化身,几千年了,她们依然恋恋不忘故土,杜鹃泣血。可惜她们写的千古绝唱诗句失传了,眼下所能看到的诗句都是描写杜鹃春夏的叫声,秋雨替她们补上杜鹃深秋归去的叫声,于是就写了残秋的“杜鹃声怨”。

林源朋友所问“月夜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吗?”用肉眼夜间肯定是看不远的。但梦中魂飘淇水之上,心灵的眼睛可以看到淇水整条河流。因为淇河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哺育了我,我的身上流淌着她的血液,淇河永远流在我的心中。苏轼《水调歌头》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与苏辙一定是用心灵的眼睛相互感应的,天涯南北,远隔千山万水,凭肉眼怎么能相互看得到?只能是凭借梦中心灵的眼睛,“淇水上,远方看。”





《淇河诗苑》由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主办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老农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