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x  
历代吟淇诗 最新版


(2壶铭)水流碧淇转 淇泉渝茗 
  作者:名家壶铭 上传时间:2009-2-15 8:00:00  












1、水流碧淇转


(仿鼓壶)
看山如看画,
听水如听琴,
水流碧淇转。

《名家壶铭》

 

注:原为袁松年的一首题画诗,此壶铭只选用其前三句。

 

2、淇泉渝茗


   紫砂茗壶之所以成为"冠绝一世,独步千秋"的艺术佳品,应该归功于其集金石,雕塑书画, 诗词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独特魅力!汪宝根先生的自铭高风亮节竹节壶就是杰出一例。此壶泥色紫墨透红,紫而不姹,红而不嫣,既细腻又不耀眼,趋于自然光,十分和谐柔和。全壶取材于竹结构造型或圆雕或浮雕,浑然妍巧,恰到好处,给人以妙若天成之感。与壶相益得彰的是壶上的书法篆刻。壶身正壁,作者运刀成字,篆以十六字楷书为:


直节虚中,有德能容;淇泉渝茗,益引清风。


   书法闲雅,清新隽永,流畅遒劲,笔力浑厚,字迹大小方正,平直舒展,飘逸灵秀,饱蕴着一股浓厚的书卷气息和民族气派,与壶的造型质地共鸣出一种更美好的境界。整个作品洋溢着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仙家气息。 (壶后壁也篆有’二十八年五月,西园主人制玩"等字)

 
来源:高风亮节!民国老艺人传世之作!


【注释】
渝茗:俗称泡茶、煮茶、烹茶。
附:


肖鼠紫砂茶壶
《百家讲坛·传奇紫砂壶》
神奇的紫砂壶


   有人问过这样3个问题:在一个穷困潦倒的文人陋室里,安排一件什么道具最符合主人的身份,答案是紫砂壶;在一个家财万贯的儒商客厅里,安排一件什么样的道具最符合主人的身份,答案是紫砂壶;在一个派驻美国的中国领事的领事厅里,点缀一件什么样的道具最符合主人的身份,答案仍然是紫砂壶。紫砂壶下得厨房,上得厅堂,它很平常,也很高贵。

●名壶莫妙于紫砂●

   紫砂壶的神奇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

   第一,发味留香。众所周知,茶壶的功能在于泡茶,常言道,水是茶之母,壶是茶之父,茶汤的孕育与最终形成,壶的作用不容忽视。经过几个朝代的比较、鉴别,茶客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茶汤的色香味。明代有位高人叫文震亨,他写过一本书叫《长物志》。文震亨在书中这样写道:“茶壶以紫砂壶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意思是用紫砂壶来泡茶,滋味浓,香气正。紫砂壶里外都不上釉,永远是素面朝天,所以即便不用的时候也能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茶香。其实,老茶壶中存留的不仅仅是茶香,这里有一个小故事。一个流浪汉晚上饿极了,便悄悄地溜进一家饭店的厨房,他发现厨房只有一锅红烧肉,于是就一口气吃光了。店主抓到流浪汉,将他痛打一顿,第二天送到公堂之上。县太爷一看流浪汉,高高举起的惊堂木又轻轻地放下了,宣布退堂。店主问其原因,县太爷说,流浪汉肥肉吃得太多、太猛,已经得 了绝症“油漫心”,三日内必死无疑。店主听后方才罢手,让手下将流浪汉丢进一座破庙。流浪汉在破庙里上吐下泻,腹痛难忍。更敲三遍之后,庙里来了位云游四方的和尚,那和尚看到流浪汉,从怀里掏出了一把老茶壶,搁在神龛上,对流浪汉说,要想活命,只有靠它,说完之后便走了。流浪汉挣扎着爬起来抓过那壶,但壶中空空如也。即便如此,流浪汉还是把老茶壶当成了救命稻草,挣扎着爬到一眼温泉旁,抄起老茶壶就舀温泉喝。三天三夜后,流浪汉不但没死,而且病痛全无。原来,老茶壶的内壁沉淀着一层厚厚的茶山,也就是通常说的茶锈、茶垢。由于茶山的存在,所以即便 壶中不放茶叶,也能够泡出茶汤,而老茶汤是有药用功能的。

   第二,抗馊防腐。较之于其他材质,紫砂有透而不漏的特点,人们用透而不漏的紫砂来制壶便具有抗馊防腐的功能,据说这个功能是被一个老木匠无意中发现的。很久以前,有个老木匠承建了一座庙宇,干活时他把随身携带的一把紫砂壶忘在了藏经楼的大梁上。工程结束后,老木匠忽然想起紫砂壶还留在大梁上。几天后,老木匠把紫砂壶取下来,发现虽然正值盛夏,但壶里的茶汤居然没馊。冬天泡茶茶不凉,夏天泡茶茶不馊,此乃紫砂壶的第二妙。

   第三,变光变色。制作紫砂壶的原料俗称五色土,许多人相信用五色土做成的紫砂壶是有灵性的,在烧制的过程当中随着炉温的升高,紫砂壶会不停地改变颜色,正所谓“瑰奇之窑变,非一色之可名”。此外,紫砂壶在使用过程当中还会变光变色,一把紫砂壶经过精心养育,会不断地变光变色直到变得润如古玉、光可鉴人。正因为紫砂壶具有发味香、抗馊防腐、变色变光三妙,才能够从林林总总的茶具当中脱颖而出,风骚独领。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在《杂说》一文中曾经这样写道:“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莫过于阳羡,是人皆知矣。”

●千秋一把树瘿壶●

   普天下的紫砂壶都出自江苏省宜兴市的丁蜀镇。自宋代以来,丁蜀镇就是个家家制坯、户户捶泥的陶艺世界,“衣食所需,均惟陶业是赖。”意思是吃穿都靠做陶的手艺。制作紫砂壶的泥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泥土,而是一种坚硬的、稀有的矿石。这种罕见的矿石经过风化碾碎后形成的紫砂泥有密度极高、排列有序的气孔,也正是这些神妙气孔的存在才使紫砂壶充满了神奇的功效。是谁做出了第一把紫砂壶呢?据多数学者的意见,紫砂壶的鼻祖名叫供春。供春年幼时是大户人家的家童,经常陪伴主人吴颐山到金沙寺读书。在金沙寺里,吴先生一心读书,供春便有机会四处玩耍。庙里一个老和尚经常捏弄紫砂泥,为庙里做些坛坛罐罐。供春特别有兴趣,经常躲在一边偷看。老和尚每次收工前洗手,供春都主动上前帮着擦手、倒水,他的目的是把盆底下沉淀的紫砂泥一点点收集起来。久而久之,供春收集到了一大把紫砂泥,便决定开始进行创作。他发现庙里有棵千年银杏树,树上结满了树瘿,觉得很有意思,就模仿树瘿捏了一把壶,取名“树瘿壶”。史学家认为,正是供春的树瘿壶,把御用陶器带进了陶艺的殿堂。

●物华天宝话紫砂●

   在爱壶人的心目中,紫砂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紫砂壶自古价格昂贵,依照古人的说法“贵如珩璜”、“价凝珲琳”,“珩璜”、“珲琳”都是价值连城的美玉。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都酷爱紫砂壶,说到名流爱紫砂壶还确有一个故事。一天,明代的江南商界名流沈万三家门口来了一个蓬头垢面的老乞丐,他虽然衣衫褴褛,却颇有些仙风道骨。老乞丐讨饭的家伙既不是碗也不是盆,而是一把大口紫砂壶。沈万三看到那把壶眼前顿时一亮,忙问:“老先生卖壶吗?”不料被老乞丐一口回绝:“壶在我在,壶亡我亡。”沈万三决定将老乞丐留下。原来沈万三是个壶痴,他不想失去把玩那把名壶的机会,却也不想因为巧取豪夺而毁了宝贝,于是老乞丐摇身一变成了沈府的座上宾。一晃几年过去了,沈万三没有半句怨言,经常邀请老乞丐一起喝茶,把玩那把紫砂壶。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老乞丐觉得沈万三是个真正的爱壶人,于是在寿终正寝之前把紫砂壶送给了沈万三,并告诉他这并不是一把残壶,盖子藏在山上的一座庙里。在收藏界,把名壶的壶身和壶盖分开收藏是惯例,对于保证藏宝人的安全至关重要。得到了那把名壶之后,沈万三悟出了做人之道,也悟出了经商之道,此后,他财源滚滚,富可敌国。传说南京明城墙一半都由沈万三捐款修建。现在南京的中华门城堡就是当年明城墙的正南门,正南门下埋着沈家的聚宝盆。也有人说,天下本无聚宝盆,城门下埋着的就是沈万三得来的那把大口紫砂壶。


(本文素材由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提供)
来源:淇滨晚报 2007-11-6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持人:郑廷云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