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x  
历代吟淇诗 最新版


拂崖筿赋 
  作者:南朝·陈·顾野王 上传时间:2009-2-15 8:00:00  











 

诗咏淇水,骚美江干;

崖怜拂石,神贵扫坛。

既来仪于鸣凤,亦优狎于翔鸾;

入扇壁之宵月,映沅澧之惊湍。

带金风之爽朗,杂玉润之檀栾;

陪嘉宾于秋夕,等贞节之岁寒。

《初学记•卷二十八•果木部》《全陈文》卷十三

【题解】

     这是一篇借“拂崖筿”而歌咏赞美竹子的短赋,我们姑把它当诗来读。淇水之竹,即淇园竹最先被中国的元典《诗经》中《国风·卫风·淇奥》所歌咏,因有“淇竹传诗”之谓。《楚辞》(此以 屈原的《离骚》借代)间接地赞美到湘妃竹。竹子饱含着丰富的华夏文化元素。它不仅是各种绝佳美景和典雅场境的必要构件,还是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兆,是贞洁人格和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象征。可见淇竹及淇竹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注释】
     拂崖筿:高而能拂拭到山崖的竹子。拂,轻轻擦过,拭,掸去。崖,高而陡立的山边,山崖。筿,xiǎo,筱,竹子。
     首四句:皆赞誉竹子的可爱高贵。原句中间都省略去了“之于”两字,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实际应为:诗咏之于淇水,骚美之于江干;崖怜之于拂石,神贵之于扫坛。

     首句,《诗经》歌咏它(拂崖筿——竹子)于淇水。诗,《诗经》。《诗经·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淇奥,淇水岸弯曲处,淇园所在地。淇园,华夏第一园林,也是中国最早最著名的竹子生产繁育基地。《诗经·淇奥》,开淇竹文化和华夏竹文化之先河。
     第二句,《离骚》赞美它于长江岸。骚,《离骚》。美,赞美。江干,长江岸。以上均为字面意。实际上,《离骚》中并没有赞美到竹子。这里的《离骚》当是《楚辞》的借代。《诗经》《楚辞》是我国第一、二部诗歌总集。江,应实指潇湘沅澧。《楚辞·九歌》中有《湘夫人》《湘君》,所咏是舜帝和他两个妃子湘夫人娥皇女英的爱情故事,即斑竹或湘妃竹名称的来源,甚至一般的竹子和竹子产品也被称作“湘夫人”。毛泽东“斑竹一枝千滴泪”诗句也用的是此典。“骚美江干”,应理解为《楚辞》间接赞美到竹子(湘妃竹)于湘江岸。

     第三句,山崖喜爱它拂拭崖顶之石。怜,爱。与下句一样,意谓这是一幅绝顶之美景。

     第四句,神灵 敬重它能够扫及神坛。坛,祀神的高台。
     来仪:相传凤凰“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这说明竹子与凤凰的密切关系。有竹子,就会有凤凰来舞之仪 象征兆,古人以为瑞应。《书·益稷》:“簫韶九成,凤皇来仪。” 孔颖达疏:“簫韶之乐作之九成,以致凤皇来而有容仪也。”也比喻杰出人物的降临。
     扰狎:rǎoxiá,犹驯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

     入扇壁句:竹子和宵月的形象常入扇画和屏风壁的画中。竹子确实是中国历代很多画家笔下的描写对象和题材。扇壁,扇子和屏风壁。宵月,夜晚的月亮。
     映沅澧句:沅江澧江流域的竹子与急流的江水相辉映。沅澧,yuán lǐ。惊湍,犹急流。
     带金风二句:秋风吹拂,会带来竹子杂着玉佩般铿锵爽朗的声音和秀美的姿态。金风,秋风。爽朗,明朗爽快。檀栾,tánluán,秀美貌,诗文中多用以形容竹或借指竹。
     陪嘉宾句:意谓少女们在庆祝七夕节时,在有竹子的场景下,显得更高雅,更有意蕴。嘉宾,佳宾,贵客。秋夕,七夕,夏历七月初七夜晚,也称“乞巧节”或“女儿节”。

     末句:等到岁寒时,就更显出竹子凌霜傲雪的 坚贞和节操。《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作者简介】 
      顾野王(519~581)南朝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字希冯。吴郡(属今江苏苏州市)人。幼好学,遍读经史。梁时,任太学博士、临贺王府记室参军等职。陈时,官至黄门侍郎、光禄卿。曾掌国史,主修《梁史》、《陈书》。搜罗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仿《说文解字》著《玉篇》30卷,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另著有《舆地志》等多种。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持人:郑廷云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