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河画廊》(第三卷)

悠悠淇河行
淇河风光 - 悠悠淇河行
悠悠淇河行
 
作者:徐大妈  加入时间:2012-10-6 22:43:21  商都社区-> 骑行天下

     向海,是所有外流河的宿命,淇河亦然。
  它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太行山的崇山峻岭,在山西流了很短一段,马上入豫,经辉县市、林州市、鹤壁两县一区(鹤壁淇滨区、淇县、浚县),在浚县西南35公里处的小村淇门入卫河,经卫河汇入海河,奔流入海。
  从1∶100万的地图上看,淇河长不盈搾,大地上轻描淡写的一条毛细血管。总长161.5公里,流域面积2142平方公里,就这两个数据而言,是小河。
  但它一路奔流,重复着河的宿命,践行自然的约定,5万年间,先后通过黄河、卫河,奔流入海。
  解读淇河,讲述淇河边的故事,最起始的因由是一本反复读过的《诗经》。《诗经》共305首,有39首诞生在淇河流域。淇河是流淌在《诗经》里的河流,带着人类最初清冽的纯净。
  惊鸿一瞥,总有些什么让大家的心变得柔软。乘客们谈论:它是豫北唯一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
  江河遍地的远古、中古甚至不远前的现代中原,一条干净的河流不是奇迹,但在当下,它因稀少显得弥足珍贵。
  “海河流域就这么几条河,滹沱河已干涸,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滏阳河、漳河、卫河都已污染,涞河还未被污染,淇河在流入卫河前,全流域未被污染。”
  而鹤壁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淇河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面水Ⅰ—Ⅱ类水质标准,达到或超过了功能区标准,为我省最清洁的河流之一。”
  这又是件曾经平常现已奢侈的事情。
  一条河,汤汤奔流,该怎么解读?空间概念上,我曾想沿着河岸,从上游走到下游。时间概念上,又该如何把握它呢?
  “淇河文化的概念不是历史考古学的概念,而是社会文化学的概念,非‘时限’意义上的文化认定,而是‘域限’意义上的文化认定。殷商以至春秋战国时代,是这一地域文化最有代表性、最具典型意义的历史文化时期。”河南学者任骋认为。
  殷商以至春秋战国时代,是淇河最阳光灿烂的青春期,搬演青春故事的舞台,不在它的上游,而在它中下游80余公里的地段,太行山东麓广阔的冲积平原,即鹤壁市境内的两县一区,地标城市便是朝歌(今淇县)。
  因此,我截取了殷亡周兴的历史拐点及其后春秋战国时间段落,写淇河本身的个性特质,写流淌在河上的不朽诗篇,写河边一城,写城中才女侠客,河与城,城与人,人与河,如何相依相存,同止同息,共同打造了一段波谲云诡的历史,呈现出绚丽变幻的地域文化。
  今归海河,奔流入海。
  作为一条外流河,文化意义之外的淇河,其个性特质是什么呢?
  它源于太行山的崇山峻岭,千回百转,东流入海。
  “淇河发源地和上游,水流是时断时续,水量也不大。”由于采访时间的限制,我未能实地见证源头,从当地电视台拍摄的资料片看到,淇河源头非河非潭非泉,只是晶莹水珠,渗出地皮,小水花银亮,三五步后,水渐成溪。
  淇河在太行群山束缚中,河谷形状汇集成长的过程,是像所有的河流一样的——高山融雪、雨水、泉水、风化的岩石碎块,井然有序地向河谷汇集,像一条条反射着太阳光的白亮缎带,渐渐宽大,慢慢地向远方移动。
  交错的河谷形状像伸开的手,攫住了大地上的一切,最终将这一切交给大海。然后在海陆交汇的地方,沉积挤压成岩浆,交还给大地,开始新的轮回。
  淇河上游奔流于太行山中,水量本不丰沛——近些年又清瘦了很多,有些地段甚至消失,潜入地下。比如在辉县境内,淇河潜入地下,导致1958年所修的一个中型水库——要街水库完全干涸。
  这是包括淇河在内,好多河流都存在的问题,除自然因素导致的水文变化外,重开发利用乏涵养反哺,令河流萎缩以至断流。
  淇水东流,经风光旖旎的河头村、水磨村,进入鹤壁境内,即进入中游,水面开阔,水势平缓,风姿绰约。

  呵呵~~有点长了,取你所需吧!!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主持人:姚慧明  王喜林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淇河文化研究网》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