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子启的思考(二)
古都朝歌研究

 

   

 

 

朝歌人物 - 关于微子启的思考(二)
关于微子启的思考(二)
 
作者:夏伟田  加入时间:2018-11-6 19:29:39

 5、为什么与微子启关系密切的大臣都投向西周去了?

《史记·殷本纪》: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译文)纣更加乱,毫无止息。微子曾多次劝谏,纣都不听,微子就和太师、少师商量,然后逃离了殷国。比干却说:“给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争谏。”就极力劝谏。纣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箕子见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装疯癫去给人家当了奴隶。纣知道后又把箕子囚禁起来。(此处注意:《史记·宋微子世家》上说箕子假装疯癫为奴是在比干被剖之前,当了奴隶还能天天弹琴,大家争相效仿,美其名曰《箕子操》,箕子还说不忍心彰纣王之恶取悦于民,这是干什么?为何不逃避隐匿封地(今山西太谷一带)?“残暴”的纣王居然听之任之,没有脯醢之,仁慈啊),殷国的太师、少师拿着祭器、乐器,急急逃到周国。

《史记·周本纪》: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彊抱其乐器而奔周。(译文):过了两年,武王听说纣昏庸暴虐更加严重,杀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着乐器逃奔到周国来了。

从以上两段史料可以看出:1、纣王并没有对微子启集团采取强硬措施,看来微子启没有数谏、强谏。2、与微子启关系密切太师疵、少师强逃奔周国,是和微子启密谋过的,且让太师疵、少师强把王室重要器物祭器、乐器暗自送给周国,这算不算投敌,仅仅是保存性命吗?3、“残暴”的纣王居然没有将自己最大的政治对手微子启醢之、剖之、囚之,纣王也没有对其强大的政治对手太师疵、少师强醢之、剖之、囚之、追杀、赐死、引渡。从纣王对待姬昌、箕子、微子启、胶鬲、太师疵、少师强这些时时刻刻想要自己命的政治敌人的态度看,纣王过于仁慈,这是致命的政治弱点。

6、为什么与微子启关系密切的胶鬲侯周师呢?

《吕氏春秋·贵因》:武王至鲔水。殷使胶鬲侯周师,武王见之。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胶鬲曰:“曷至?”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胶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军师皆谏曰:“卒病,请休之”。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

我们在前面已知微子启、胶鬲是与周秘密签订盟约的。签订盟约的事情肯定是背着纣王的。胶鬲侯周师的事情也应该是背着纣王的。周武王也绝对不可能让胶鬲把这次冒雨雪长途奔袭朝歌重要军事机密透露给纣王的。那么,谁派胶鬲候周师呢?必是微子启。

胶鬲此前与姬昌就认识,早有约定。《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胶鬲举于鱼盐之中。360百科胶鬲词条:胶鬲原为贩卖鱼、盐的,后周文王把他举荐给商纣王,以作为内应 。《国语·晋语一》:“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胶鬲是亡殷者。《荀子·成相》云:“武王怒,师牧野,纣卒易向启乃下,武王善之封于宋。”(译文):周武王发怒,陈师牧野,纣王的军队反戈击纣,微子启便下车而降,武王称赞他,并且给他封邦建国。

综上所述:胶鬲应该是是微子启派出的与周军的联络人,因为考虑到春节过后纣王重返东夷战场,坐失良机,又怕与周军约定时间有误,无法兑现共头山之约及四内之约,所以让胶鬲前往联络周武王,便于前徒倒戈,按时打开朝歌城门(武王进军朝歌城,未遇商朝贵族抵抗,反而提前打开城门,在大道两旁迎接,微子启也在做迎接准备)。胶鬲侯周师就是约定投降时间地点。

7、周武王为什么在牧野之战前就知道商军有投降的?为什么敢于以少量兵力劳师远袭?

周武王早已知道有人做内应,在战斗开始前才公开。《牧誓》:不御克奔,以役西土。(译文)在战斗中,不要攻击制服从敌方奔来投降的人,要用他们为我们自己服役。

再看看周武王的盟军出师不利,经过着冒雨雪在泥泞道路上急行军后只剩少量兵马,为什么不待士卒修整、不等大部队赶到而急于与庞大的商军开战呢?

《牧誓》: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商战于牧野,作《牧誓》。(译文)武王率领兵车三百辆,勇士三百人,在牧野与商作战,作了《牧誓》这篇战斗檄文。

《荀子·儒效篇》:武王之诛纣也,行之日以兵忌,东面而迎太岁,至汜而泛,至怀而坏,至共头而山隧。霍叔惧曰:‘出三日而五灾至,无乃不可乎?’周公曰:‘刳比干而囚箕子,飞廉、恶来知政,夫又恶有不可焉?’遂选马而进,朝食于戚,暮宿于百泉,厌旦于牧之野。

《淮南子·本经训》:武王甲卒三千,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

《墨子·明鬼下》:武王以择车百两,虎贲之卒四百人,先庶国节窥戎,与殷人战乎牧之野。

《韩诗外传》:武王伐纣,至于邢丘,楯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王心惧。

《博物志》卷之八:武王伐殷,舍于几,逢大雨焉。衰舆三百乘,甲三千,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战于牧野。

《逸周书·克殷解第三十六》:周车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

《六韬》曰:文(武)王问散宜生卜伐纣吉乎?曰:“不吉。”钻龟,龟不兆,数蓍交加而折。将行之日,雨辎车至轸。行之日,帜折为三。

《六韬》曰:武王伐纣,雨甚雷疾,武王之乘,雷震而死。周公曰:“天不佑周矣!”。太公曰:“君秉德而受之,不可如何也。”

《六韬》曰:公曰:“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在其通达,不在一术也。”……太公曰:“将有五才、十过。五才者,勇、智、仁、信、必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于人,信则不欺人,必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将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喜利者,……是故兵者,国之大器,存亡之所由也。”

《太公金匮》曰:武王师到牧野,阵未毕,而暴风疾雨,雷电幽冥前后不见。《金匮》曰:武王伐纣,都洛邑,阴寒,雨雪十余日,深丈余。

根《史记》记载,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如果周武王此前没有内应这个准确信息,不会以卵击石、飞蛾投火的。为什么熟悉战策的前敌总指挥吕尚也敢于冒犯兵家大忌呢?

牧野战场上,忠于商国、忠于纣王的部分官兵进行了勇猛拼杀,誓死保卫纣王和身后的国都。

《论衡校注》(汉·王充著,张宗祥校注)《语增篇》:察《武成》之篇,牧野之战,血流浮杵,赤地千里。(血流浮杵成语来源于此)

战场东边,古清水下游,有个村庄叫血村(薛村),后来人们嫌该村名晦气,改称小河口村。可见当时战争的激烈程度。如果没有内奸,周武王的盟军将会全军覆没。

以上材料说明周武王之所以敢于犯兵家之大忌,冒雨雪,履泥泞,不顾士卒疲惫病倒,远离本土,只带少量部队千里跃进,以小击大,且要遭到忠于纣王、忠于商国的士卒的顽强抵抗,如果没有内应,如果没有约定好一切,绝对不冒此险,将国运押上。

8、是谁为周军打开了朝歌城门欢迎周军入城的?

《史记·周本纪》: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于郊……商人皆再拜稽首。这里的“商国”指商都朝歌。百姓指百官、贵族。在战国以前,百姓是贵族的总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一般平民没有姓。稽首:叩头到地。古时九拜礼仪中最恭敬的一种。微子启等贵族集团——纣王的反对派在国家败亡之际就是以这样的态度迎接敌军的吗?为何不紧闭城门,等待援军。商国还有大量的子姓诸侯国和忠于商的异姓诸侯国、方国。(可联想武庚复国事件)

9、看微子启对待征服者的态度如何?

武王伐纣成功,刚屠杀过商人,微子便能面缚、衔璧投降周人。此事见于《左传·僖公六年》及《史记·宋微子世家》。《左传·僖公六年》:冬,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许男(男为爵位等级)面缚,衔璧,大夫衰絰,士舆榇。楚子问诸逢伯,对曰:“昔武王克殷,微子启如是。武王亲释其缚,受其璧而祓之。焚其榇,礼而命之,使复其所。”楚子从之。(译文)冬季,蔡穆侯带领许僖公到武城去见楚成王。许男两手反绑,嘴里衔着璧玉,大夫穿着孝服,士抬着棺材。楚成王询问逢伯。逢伯回答说:“从前武王打胜殷朝,微子启就是这样做的。武王亲自解开他的捆绑,接受他的璧玉而举行扫除凶恶之礼,烧掉他的棺材,给以礼遇而命令他,让他回到原地原位去。”楚成王接受了逢伯的建议。《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周武王讨伐纣王,战胜殷朝,微子便手持自己的祭器来到军门。他露出右臂,两手绑在背后,左边让人牵着羊,右边让人拿着茅,跪在地上前行求告武王。于是武王就释放了微子,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

《礼记·郊特牲》:“宗庙之器,可用也,而不可便其利也。”这是由于宗庙祭器作为事奉祖先的器物,其归属性是祖先。“由于宗庙的祭器属于神圣的范畴,且它与祖先神灵的生活密切相联,因而在大夫、士的现实政治生活发生变故之后,比如在诸侯国之间流动时,祭器始终只能与故国的祖先在一起。‘大夫士去国,祭器不踰竟。大夫寓祭器于大夫,士寓祭器于士。’(《礼记·曲礼下》)

微子启“右把茅”的“茅”指的是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微子启是帝乙长子,王室宗亲,在国破家亡之际,竟如此甘心、如此身段向不共戴天之敌乞降,武王又如此相信微子启,一见如故,亲密异常,不得不让人怀疑。

 




 

 
     
关于微子启的思考(二)

《古都朝歌研究》 由河南淇县淇园工作室和淇县之窗网站联合 主办  栏目主持人:闫玉生  王之珩  贾振君  策划设计:老农
 电话 0392-7222204    电子邮箱: dong-tuozi@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