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极仙翁碑即崇祯墓碑[一]
古都朝歌研究

 

   

 

 

百家争鸣 - 泰极仙翁碑即崇祯墓碑[一]
泰极仙翁碑即崇祯墓碑[一]
 
作者:岳武佐  加入时间:2017-6-27 18:21:15
泰极仙翁碑即崇祯墓碑
 
写在前边的话
淇县研究扯淡碑的人多得无法统计。公开表示过观点的,至少也在十人以上。
为探索扯淡碑秘密,我们几个草民通过破解扯淡碑碑文,得出“扯淡碑是崇祯皇帝的墓碑”的结论。无意间触犯了一个中国历史定论。我们既不敢肯定,也不能否定。於是便一方面进一步研究碑文,一面搜集有关资料。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搜集到不少资科。我们终於自信了。为了征求意见,我们把文章放在了网上。开始无人问津。
不意,二零一三年扯淡碑蹿红网络。我们的观点颇受热议,也令我们颇报希望。我们看到有泼妇骂街。不理就是。有人说,看你逻辑严密,但不可扯淡啊。我们理解。也有学者、专家发表观点的。可惜不见有人从碑文出发,发表意见的。甚至有专家说“不可能”。令我们大失所望。
我们的观点是建立在对扯淡碑碑文的基础之上,我们的证明是散见在民间的一些遗址上。这些资料在中国图书馆、世界图书馆都是找不到的。我们不知道热议者是否看了我们的文章,反正我们没有见到一篇针对我们的文章进行认真评议的文章。草民的观点谁都可以否定,但不应该抛开扯淡碑。至今,四年过去了,没有再见到一篇论述扯淡碑、认真反驳我们的文章。难道“不可能”就是结论?总该讲几句道理吧!!
既然无人将我们批得体无完肤,我们怎么举手投降呢?今天再说扯淡碑,似乎不识时务。只是觉得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国一段历史,一位皇帝,讨论一下很有必要。就此无端打住,不利求真。碑文究竞应该怎样破解,这是关键。我们破解了二十年,越破解越自信。我们多次表示,我们是抛砖引玉。然而,不见玉来。今天我们发此文,简谈两个问题,1,我们的观点是如何一得出来的?2,为什么认为是正确的?仍然是抛砖引玉。无意责怪谁,也无意回骂谁。无意标新立异。更不是想出风头。我们愿意听听反对者的意见,以便纠正自己的错误。
泰极仙翁碑即崇祯墓碑
河南淇县北下关有祖师庙,庙院中有古墓一座,墓碑一通,即泰极仙翁墓碑,俗称扯淡碑。庙及墓早已不存,唯碑尚在。扯淡碑名闻遐迩,庙却少有人知。碑名庙不名,确为怪事。为什么?因为碑太奇。
                      
泰极仙翁碑既不高大,也不华美,只是奇特。石质,圆首,残高1.78米,宽0.86,厚0.18米。阳面距碑边缘约二公分处有一条阴线将碑圈了起来,圆首处弓面形的阴形弦线将碑分成了两部分,上面一个弓面形,下面一个长方形。
圆首弓面处横写“再不来了”。
长方形正中竖写“泰极仙翁脱骨处” 七个隶体大字。
今天的扯淡碑已看不到处字,因为“处”字已经断掉。根据《朝歌乡志》、碑的构成比例、语法以及老人目睹者的证实,有“处”字无疑,处字写作异体字。
“泰”字右侧写“扯”,左侧写“淡”。
“扯”字下面竖写“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三十二字。“淡”字下面竖写“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三十二字。碑阳共刻七十七个字。
碑阴。
没有阴线环绕,也没标岀弓靣形。圆首处竖刻“碑阴” 二字。下面正中竖刻“为善最乐”。右侧竖刻“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左侧竖刻“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碑阴共刻34字。
全碑共刻111字。
下面我们将阳面长方形中的碑文进行一些分析解读。
正文是“泰极仙翁脱骨处”。
“泰极仙翁”这个位置本应是写墓主人姓名的地方,这里却以“泰极仙翁”取而代之,所以,解开“泰极仙翁”是找到墓主人姓名的关键。
那么,“泰极” 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我们应该从词义上来看。
从辞书中我们查找出关于“泰”和“极”的各种解释,然后进行排列组合,最后发现,如果以泰字为主解,只有当“泰”字作通达、平安解,“极”字当程度副词解时,“泰极”才能构成通达到极点,平安到极点的意思。其他搭配都不太通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通达平安到极点的人是谁呢?穷追猛问,这个人只能是皇帝。
如果以极字为主解,“极”本是屋极之栋,所以,又引伸出极有顶点、最高地位之意。故旧时极也指君位。古时泰、太、大可以通假,这样“泰极”又可以解为大君位。对人来说,当然还是透出墓主人的皇帝身分。
所以,无论以“泰”字为主解.还是以“极”字为主解,“泰极”都透出墓主人的皇帝身份。
“泰极”又是《易》卦中的一个词语.我们再从《易》学的角度对“泰极”进行分析。
泰极是说泰卦发展到了极点。这个点联系着泰否两卦,物极必反,泰极而否。
泰是泰卦。
从卦辞的角度分析。
泰卦的彖辞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相辅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这里的“后”即国君,财通裁。意思是说,高天与大地相互交合,阴阳二气沟通无碍,象征通泰;君王观此卦象和卦名,便构拟出天地交通之道,协理天地化生之事,以治理天下万民。
墓主人以泰卦自称,可见墓主人乃是一位以君王自居者。
泰极而否。可以说泰极是否卦的另一说法。墓主人又是一位以否卦的自喻者。
否卦彖辞:“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意思是,高天与大地不相交合,阴阳二气阻隔不通,象征闭塞;君子观此卦象和卦名,便以节俭美德避开危难,不去追求荣耀,谋取利禄。
从这个角度说,墓主人又是一位以君子自居者。
泰极即由泰转为否,即由“后”变成了君子。表明了墓主人的身分变化。
“泰极”,无论从文字学的角度,还是从《易》学的角度,都透露出了墓主人有皇帝的身分。且是由皇帝变君子,即下台皇帝。
泰极仙翁,即下台避难皇帝修道成仙。
 “脱骨”是脱胎换骨的简称。 “处”,是表示处所、地点。
综合以上分析,“泰极仙翁脱骨处”,就是下台避难皇帝修道成仙,脱胎换骨于此。
“扯淡”一词,从它在碑中所处的位置看,它是墓主人生平简介的标题。根据《辞源》》的解释,扯淡是说闲话,胡说乱道的意思。
“翁,燕人,水木氏”。
水木氏看起来是个复姓,但是,中国古今都没有水木这个复姓。
那么,水木氏又能透岀怎样的信息呢?
水木属五行。在五行中,水为北方,为玄武,即玄天真武北极大帝。传说崇祯就是天上真武下凡转生的。木为东方,东方为青龙。中国封建社会认为皇帝是真龙天子。这其中传出的都是皇帝的信息。
北方者伏方也。为隐伏。从这个角度将“水朩”合在一起,或可说是隐藏的皇帝。
氏字在此就不作姓氏解了,它是一种称呼,是对有影响力的人的一种称呼。可以说成是“隐藏的青龙”氏或“隐蔽的帝君”氏。
 “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
明末甲申年是我国惊天动地改朝换代的一年。甲申记不是书,是代指史书。这里两次提甲申二字,可见墓主人对甲申别有一番心情。
“详载”,封建文人写历史就是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历史。皇帝是本纪,详到年日日。将相才子佳人的历史,有列传。要作严格的详略处理。泰极仙翁的亊迹己经详细载入史冊,可见是位多么重要的人物,很可能就是一位皇帝。
一个“不敢”道出了墓主人与清朝势不两立的关系。
 “翁生不言寿,莫考其纪。”这句话暗含万岁之意。
“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12纪就是144年。卒,作终于解,不应作死解。
这几句话看似简单,实际上它深刻地反映了墓主人身份的变化。
 “四空门人清。”
“四空”。四空即四大皆空的省称。道教将道、天、地、人称为“四大”。四空即“四大”皆空,即失去道、天、地、人,就是失败。门人即守门人。
 “四空门人清”就是失败之后沦为守门人的我是清白无污的。
“琴、棋、书、画。”这四个名词用如动词,即弹琴、下棋、写字、画画。
“抱病老人立。”这是写立碑人。抱,有持守之意。病,疾加也。又忧也,苦也,恨也,困也,辱也。这里不排除生病的可能性。老人本无可多解,但既来云梦修真,何不自称道人?为何先自称守门人?这里又自称老人?可见修真是名,隐居是真。
与清朝势不两立的老人,长期隐居在清朝的情况下,有多少辱、多少恨、多少困苦埋在心中。这里用一个“病”字泄露出来了。在即将仙去的情况下,黙黙辞世,心中不甘。亮明身分,世所难容。无奈之下,为自己制作了这块谜一般的“扯淡”碑。
短短64个字的简介,可以清楚地看到,泰极仙翁是何等的心惊胆战,将真意深深隐藏。把话说得欲言又止,藏头露尾,朴朔迷离。何“扯淡”之有?
泰极仙翁墓碑中的其他文字这里不再作分析。
将阳面长方形碑文加以概括只有一句话即:一个有皇帝身份的人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这个人是谁呢?
明末甲申年有三个有皇帝身份的人——崇祯、李自成和顺治。崇祯皇帝被李自成推倒了。李自成坐了皇帝四十天,被顺治赶跑了。顺治坐了皇帝追杀李自成。所以,顺治和李自成明末甲申都不可能“访道云梦修真”,只有“吊死煤山”的崇祯才可能。
数学可以验算,物理可以实验。泰极仙翁就是崇祯这个答案对不对,可以用它来回答与之相关问题进行验证,如果可以作出合情合理解释,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
如:1、墓碑为什么不写墓主人的真实姓名?答:因为他是崇祯,生活在清朝。他“不敢”写,写了之后,后果不堪设想。
2、墓碑为什么不写立碑时间?答:因为他是崇祯,写立碑时间就得用清朝年号,这就等于崇祯承认了清朝,承认了自己是清朝子民了。尽管崇祯承认不承认都无所谓,反正历史己进入清朝了。但是崇祯是明朝皇帝,岂能用清朝年号,故不写。
3、为什么民国初年甚至以后,北方不断有人来淇县瞻仰泰极仙翁碑?答因为它是崇祯的墓碑。纸包不住火。崇祯隐居淇县的消息在北京、平山等地,均会有人知道,或者摸糊知道。清朝时不敢来,清朝灭亡了,到淇县看看崇祯皇帝墓是许多人的愿望。
如此等等的问题都可从这个角度回答,且可以得到合情合理的解释。可见泰极仙翁就是崇祯,这个答案是正确的,真实的。但史书记载崇祯吊死煤山了。如果说泰极仙翁就是崇祯,崇祯必需逃出京城,不能死在煤山。但我们在淇县没有找到直接证据。
平山县崇祯避难行宫的证明
河北省平山县有崇祯避难行宫。据平山县志和天桂山当地传说,明朝末年,崇祯在义军纷起,李自成进逼北京的情况下,深感大势己去,便拨巨资,令心腹太监林清德出京修避难行宫。林清德选中了天桂山。崇祯避难行宫从顺治五年(1648年)开始建设,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大功告成。前后经历了四十多年。因为崇祯“死”了,故更名为青龙观道院。从清龙观道院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一,行宫建筑命名的启示。
崇祯避难行宫改名青龙观。泰极仙翁自称水木氏。水木氏即隐伏的青龙。这与青龙观暗符。只是青龙观的青龙是公开的青龙,淇县的青龙是隐蔽的青龙。
 “这里原为明末崇祯皇帝准备归隐之行宫,后改为青龙观道院。从内涵上各座殿堂既有道观之称,又有皇宫之名。从而构成一座政教合一的奇有建筑群。”〈见《天桂山》55页〉更令人费解的是,青龙观建有落驾亭、卧龙亭〈见《天桂山》58页〉,说明崇祯到过这里。否则,这又从何说起呢?《天桂山·前言》曰:“从上述《新修北武当工成碑记》中不难看出,林清德作为明末太监是早有情有独钟的,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从出家到选址,在众多太监的帮助下建设青龙观,不能不说是曾奉过崇祯之命,而后又有纪念崇祯之意。后者从真武殿传言又名钦安殿,两侧设朝房、御花园、西部意建朝阳院,得到一些佐证。加上明朝当年允文建文皇帝被燕王朱隶赶下台去,到武当山出家为道的故事,可想崇祯是准备建避难行宫效法先王无疑。”“林清德改天桂山为北武当山”〈见《天桂山·前言》〉原因可能就在这里。
在青龙观没有哀伤,没有悼念,一派生机。我们从建筑名称可以寻味出崇祯还活着的信息。
二,崇祯逃出京城
这里在显著位置建有李祥成庙。据平山同志介绍,“相传,崇祯皇帝在位时卜卦,江山将落于李姓之手,因此,对大将李祥成倍加疏远。可是当李自成攻进北京时,武将中只有李拼杀四门,保护御驾。不幸被李闯王所擒,闯王见其忠勇,劝他投降,李祥成提出厚葬老王、诛杀叛臣等条件自杀身亡。林清德感其忠烈,设庙祀之。”﹙见《天桂山》13页﹚
 “李拼杀四门,保护御驾。”说明崇祯离开了皇宫正在逃离京城。究竟崇祯出城没出城,没有下文。也不能有下文。
《明史》曰:三月十八日,“贼攻益急。自成驻彰义门外。遣降贼太监杜勋缒入,见帝求禅位。帝怒叱之,下诏亲征。日暝,太监曹化淳启彰义门,贼尽入。帝出宫登煤山,望烽火彻天,叹息曰:‘苦我民耳。’徘徊久之。归乾清宫,令送太子及永王定王於戚臣周奎田弘遇第。剑击长公主,趣皇后自尽。” “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从此可以看出崇祯从没到过四门。
同一崇祯,在同一时间段,不可能同时出现在皇宫又出现在“四门”两个地点。林清德是崇祯的心腹太监,他不但讲,而且“设庙祀之”。这比多年后清朝编修的《明史》可信度要高得多。我们更相信林清德。现在“四门”的崇祯真,在皇宫“以帛自缢于山亭”的崇祯必假。
关于“李祥成提出厚葬老王”的问题。 这里的老王当是崇祯。如果李祥成称崇祯为老王,也颇耐人寻味。李祥成对崇祯的金蝉脱壳妙计肯定清楚,他提出“厚葬老王”的问题就是因为宫中已做好帝崩的假象。以假乱真,保护出城的崇祯不被追杀是李祥成的宗旨。
修建李祥成庙且与王承恩庙比肩,足见李祥成在林清徳心目中的地位,反映出李祥成的功绩。崇祯逃出京城的真实性勿庸置疑。这为“帝已出城”说加了一笔注释,也是对帝崩说予以了否定,对“各座殿堂既有道观之称,又有皇宫之名”的一种解释。
崇祯帝逃出京城,为泰极仙翁就是崇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平山淇县两地为同一避难行宫
崇祯逃出了京城,那么,他到哪里去了呢?是不是来到了淇县?
崇祯避难行宫西二门上有一幅楹联,楹联曰:“他地特无地,元天别有天。”
 “他地”即其他地方,即平山之外还有另一处地方。“特无地”,只是那里没有土地。意即外地也有一座崇祯避难行宫,只是那里没有土地。
“元天”即青龙观头上这片天,“别有天”即别的地方还有一片这样的“天”。意即避难行宫头上这片天,别的地方也同样有。即别处也有如这里的行宫。
这分明是在行宫的完整性方面告诉人们,这座行宫并不完整,它还有另外一个地方,还有一处崇祯避难行宫。平山青龙观是既有房屋也有土地,“他地”那处行宫是只有房屋而没有土地,即“无地”“有天”。
另一处行宫在哪里?平山同志不清楚,所以只用“十分耐人寻味”六个字作了交代。
我们已考证出住在祖师庙的泰极仙翁即是崇祯。祖师庙有房,房上即“有天”。同时也是“无地”。 泰极仙翁死后就葬在庙院中。泰极仙翁碑中说仅有“琴棋书画”,可见祖师庙确实“无地”。
祖师庙“无地”“有天”。这正符合对联对另一处行宫的描述。所以,祖师庙就是平山崇祯避难行宫的“他地”“别有天”。是崇祯的另一处行宫。这岂不证明崇祯逃出京城,确实是来到了淇县?而且就是泰极仙翁墓碑所在地祖师庙。
本来淇县祖师庙应该有所回应,但淇县祖师庙除了泰极仙翁墓碑外,一切都没有了。淇县志无记载,民间无记录。如果有,必有对平山行宫的反应。可惜一丝一毫的资料都没有了。不过这一点也不影响对“他地特无地”的认定。
四,平山崇祯避难行宫与淇县祖师庙的同一关系
“当年青龙观显赫一时,富甲一方,前后山数庄山民俱为青龙观佃户。土地达4000多亩,伸展到七八十里远的滹沱河沿岸东西黄泥村一带,年收租达400石。”这就是平山行宫的地。“在通往北京的路上,还有不少钱庄和店铺。”〈见《天桂山》第十五页〉这就是平山行宫的钱。道人是修道的,不是搞经济的。这里的道人为什么像地主兼资本家一样大量赚钱呢?要知道青龙观的道人最多时不足五十人,消费很少。那么,它赚来的钱到哪里去了?青龙观道院与祖师庙同属一个崇祯避难行宫,经济岂能分开?无疑,供崇祯在淇县消费。
五,崇祯的生死与避难行宫的兴衰之间的一致关系。
《天桂山·前言》曰:“青龙观道院从顺治、康熙年间大兴土木。其后200年里,到乾隆年间守成,则由于长期失修,几经萧条”〈见《天桂山·前言》第6页〉。
泰极仙翁即崇祯活了至少“一十有二纪”。此时正是乾隆十九年即乾隆年间。崇祯的避难行宫,当然是崇祯生时为崇祯服务,崇祯死了,任务就完成了,随即“守成”,接着是“长期失修,几经萧条”。 崇祯避难行宫的繁盛、守成、失修、萧条与崇祯的生死是多么的契合!
综上所述,筒而言之,泰极仙翁墓碑以自述的方法告知人们,泰极仙翁就是崇祯。河北省平山县崇祯避难行宫青龙观道院,用特殊的手法告诉世人,崇祯没有死,他在李祥成等人掩护下,逃出了京城,住在一个 “无地”“有天”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泰极仙翁隐居的淇县祖师庙。青龙观和祖师庙相隔千里,却属同一个庙宇,同属一个崇祯避难行宫。一个是崇祯的隐身地,一个是崇祯生活开支的来源地。两个地点,为一个人服务。从而也证明泰极仙翁就是崇祯。因为泰极仙翁就是崇祯,所以,泰极仙翁墓碑就是崇祯墓碑。
当年崇祯逃出京城。因过不去黄河折回淇县〈淇县民间故事讲的〉,在其御史淇县人孙徵兰等人的保护下,崇祯披着道教的外衣,在朝歌隐居长达百年。淇县平山千里之间,由民间道教人士暗中演义出一段中国故事。这听起来像神话,其实是事实。信不信由你。有泰极仙翁墓碑在,有平山县崇祯避难行宫在,有介绍行宫的小册子《天桂山》在,请你认真研究一下。别先骂人。
 

附录见之二2




 

 
     
泰极仙翁碑即崇祯墓碑[一]

《古都朝歌研究》 由淇园工作室和朝歌古都学会 主办    栏目主持人:王之珩    策划设计:闫玉生、郑厚德   管理运行:淇县之窗
 电话 0392-7222204    电子邮箱: dong-tuozi@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