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商”大计
古都朝歌研究

 

   

 

 

商都研究 - “翦商”大计
“翦商”大计
 
作者:俾斯麦超级战列舰  加入时间:2011-10-6 9:00:07

新浪读书 > 军事小说 > 两周史事 > 第一章“翦商”大计 作者:俾斯麦超级战列舰

    关于周国的起始,在《史记》的记载有些神话色彩,是后人牵强附会之说。

    周国迁居的兴盛之地据说位于后来称之周原的地方,就是周国故地的意思。唐代魏(濮)王李泰所主编的地理著作《括地志》说“故周城一名美阳城,在雍州武功县西北二十五里,即太王城也。”就是现在陕西武功县西北,乾县西南一带。

    周国的创建者名叫弃 ,以稼樯之事有大功。传到亶父时才开始兴盛。

    一、太王迁徙

    亶父,又称古公亶父,在谥法中并没有“古”这个谥号。只是后人对亶父的称呼。 《尚书大传》,在卷三 《略说》中叙述周太王避狄人之事,出现六处“太王亶父”而不称其为古公。可见周太王亶父之别号“古公”。 还有一种说法,“古”是一个地名,其详细地址众说纷纭。难考矣。

    周国在迁居之前在豳,位于在陕西省旬邑县西南一带。处于商朝的外围,周边俱是蛮夷游牧民族,经常受到这些游牧民族侵扰,严重妨碍了周族的发展。直到古公亶父继位时依然如此。古公像这些狄人进献“皮币”、“珠玉”,但财物依然不能填塞狄人的贪欲,侵扰依旧不但,周族不胜其扰,决定远迁。

    1、“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诗经·大雅·棉》

    2、“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诗经·鲁颂·閟宫》

    太王亶父带领族人迁居到周原,大力进行生产。“作五官有司”,“营筑城郭室屋”,设置官职,管理民物。这使得大力发展为以后的“剪商”奠定了物质基础。

    3、 “ 天休于宁(文)王,兴我小邦周。"---《尚书·大诰》

    二、季历扩张

    太王亶父去世后,其子季历继位。当时商王武乙当政,武乙甚是强横,曾向召方,人方发动过战争。季历想安心向周边发展势力,又怕武乙来伐,为安武乙生猜忌之心,季历在商王武乙三十四年亲自前往朝歌朝拜,以示臣服,武乙赐给他方圆三十里土地,玉,马,安抚季历。季历从朝歌来到周原后,马上开始做好征服扩张的准备,在第二年,即武乙三十五年开始征伐西落鬼戎,鬼戎位于周国之西,是一大群居部落,经过战争,周国俘虏了其二十个部落首领(“俘二十翟王”),取得大胜。解决西部边境的暂时威胁后,季历又将目光转向北方,两年后,即商王太丁二年,又开始征讨燕京之戎。杨宽先生的《战国史》认为燕京之戎在山西静乐周围,南下沿汾水两岸,直到祁县以西邬县以北,两百多里都是燕京戎所在地区。可能是因为路途遥远,远离后方,这次征讨燕京之戎的战争并没有取得胜利,“周师大败”。

    伐燕京之戎的失利使周国的军事行动暂停下来,两年后,即太丁四年 ,周国又进行了征伐余无之戎的战争,这次战争取得了胜利,季历向商王太丁通报了取得大胜的捷报,商王太丁于是策命季历为“殷牧师”(“牧”就是主管的意思,“师”就是率领的意思),成为商朝以西的方伯。号称“西伯”。季历投桃报李,就迎娶商女为妻。

    太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周国接连取得大胜。

    周国的军事胜利使得商王太丁大为紧张,太丁感到来自周国的威胁,此时东方的夷族渐渐作大,威胁了商朝的东部边境。为了稳固西部,太丁斩杀了季历。至于过程如何不得而知。事情可能发生在太丁去世前一两年。

    三、文王兴周

    商朝斩杀季历,对周国产生严重影响。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就是周文王。周国在商王帝乙继位第二年对商朝进行报复性战争。而商朝在面对周国的军事进攻的同时,还要面对东夷与盂方、林方的进攻。为了缓解危机,避免两面受敌的窘境,商王帝乙决定将胞妹嫁给姬昌。姬昌知道周国此时并没有抵抗商朝的力量,就亲自去滑水迎娶商女。“小邦周”与“大邑商”重修旧好。

    文王继续祖上的事业,发展农业,招至贤士,广收人才,《史记·周本纪》称他“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曰中不暇食以待贤士,士以此多归之”,太颠、闳大、散宜生、鬻子乃致商王的大臣辛甲等都来投奔周国。周国一面整饬军备发展经济,一面不间断的对周边发展,扩大自己的影响。其中有一个虞芮相争的故事,虞、芮两国因为领土发生争端,不能相平,于是就相约去周国请周国评判,虞、芮国君进入周国后,看见“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老”,不禁惭愧,才相互谦让,没去见周君就回去了。周君也被诸侯视为“受命之君”。

    商王帝乙去世后,帝辛继位,就是有名的纣王,九年,征伐有苏,获妲己以归。纣王时东方的淮夷为祸甚烈,成为东南大患,从帝乙时就相继对淮夷,东夷等夷族展开长期战争,帝乙九年,商王亲率大军征讨夷人,中途遭到盂方背叛偷袭,无功而返。次年帝乙就对盂方发动进攻,进而征讨夷人,帝乙十一年方返回商都。十五年与十六年再次征讨,纣王继位后准备用军事手段压制周国,在黎国阅兵,准备征讨周国,夷人趁机再次进攻商朝,纣王知道要扫灭周国,就必须先打击东夷,因此全力经营东南,力图消灭东夷各族。但是夷人众而强,虽然征讨取得大胜,但直到商亡时也没有能完全扫除夷人,反而消耗了大量国力,牵制了大量商军,加速商朝的灭亡。

    纣王在东南的大胜,使得他渐生怠惰骄横之心,据说他力能举鼎,言过施非,可谓允文允武。为了压制,恐吓大臣,诸侯的背叛行为,制作了“炮烙”这种酷刑。周文王对此有疑议,受到崇国国君虎的谗。纣王以此为借口,在纣王二十三年趁机召来文王,将他囚禁在羑里长达七年。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汤阴县。纣王二十九年周臣散宜生连忙向纣王献上美女,名马,通过纣王的宠臣费仲见到纣王。纣王考虑到东夷未靖才将文王释放出来,为了安抚周文王又赐给他弓矢斧钺,赐给他征伐之权。还顺手卖了崇侯虎。说是囚禁之事是因为误听谗言所致。文王回国后献上洛水以西的领土,请废“炮烙”之刑。用以安纣王之心,使其专注于东夷。

    文王回国后第二年就带领西部诸侯前往商都朝拜。次年在渭水边得到太公望(即姜尚),太公望当时年已有八十。文王任用太公望治政。经营国力,为灭商做好准备。

    为解除后方的威胁,周文王首先对西北展开进攻。先后征服犬戎、密须等小国,他们位于周的西方与北方,解决了后顾之忧。为了进攻商朝,周国制定了“翦商”的计划,根据计划要先扫除周边商的属国,翦除商的羽翼,对商实行包围战略。

    周文王首先对准了商的属国黎国。黎国,位于山西壶关县,太行山以西是商朝守护商都的屏障,此地也是商王阅兵之地。与商王同姓子。周文王趁商军困于东方,向黎国发动进攻。灭亡黎国,史称“西伯戡黎”。黎国灭亡的消息传到商都,引起了一片恐慌。一个叫祖伊的大贵族去见纣王汇报黎国灭亡的事,并向纣王询问怎么办。纣王却回答:“哎呀,我的命运不是早就由上天决定好了吗?”“西伯戡黎“打通了由黄河以西向商朝北部,为下一步灭亡崇国做好准备。

    灭黎之后文王转而向东南进攻,这一次是为了打通通往商朝东南的通道----伐芋。芋位于现在的河南省沁阳市。

    灭黎、取芋是为了将商朝通向西方的势力斩断,将商朝的势力限制在太行山以东。

    斩断商朝与西部诸国的联系之后,文王就将战略目标转向了崇国。崇国在今陕西西安与户县一带。黎国,芋国灭亡后,崇国与商朝的联系被斩断,崇国已经处在孤立无援的地步。伐崇之前文王历数崇侯虎的种种罪行,在《说苑·指武》中说:

    文王欲伐崇,先宣言曰:‘今闻崇侯虎 蔑侮父兄,不仅长老,听狱不中,分财不均,百姓力尽不得衣食,予将来征之,唯为民。’乃伐崇。”

    美化自己的战争行为,将自己打扮为正义之师。征伐崇国的行动并不顺利,崇国都城被攻打一个月都没有攻下,文王只好整顿军对,筑土山攻打。最后取得胜利,但是双方的损失都很大。但向东扩展的目的达成了。

    灭崇之后,周文王将周都迁到丰地,就在现在的陕西省长安县沣水西岸。这是将政治中心进一步东移,便于加快对商朝的渗透。

    “翦商”的准备已经做好了,现在需要的就是战机了。但周文王并没有等到这样的战机,在迁往丰地的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注解】翦商:jiǎn shāng,谓剪灭商纣。借指剿灭无道,建立王业。《诗·鲁颂·閟宫》:“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唐 长孙无忌《进律疏议表》:“朱旗乃举,东城高灭楚之功;黄鉞裁麾,西土建翦商之业。”

    剪:本作“前”,通作“翦”,俗作“剪”
        剪,齐断也。──《说文》
        勿剪勿伐。──《诗·召南·甘棠》

 





 

 
     
“翦商”大计

《古都朝歌研究》 由淇园工作室和朝歌古都学会 主办    栏目主持人:王之珩    策划设计:闫玉生、郑厚德   管理运行:淇县之窗
 电话 0392-7222204    电子邮箱: dong-tuozi@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