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庄姜图
古都朝歌研究

 

   

 

 

朝歌人物 - 徐悲鸿:庄姜图
徐悲鸿:庄姜图
 
作者:徐悲鸿  加入时间:2011-1-7 10:42:03

 徐悲鸿:庄姜图

钤印:悲、中心藏之 题识:乙亥初秋,写庄姜燕燕于飞之诗以遣悲怀。悲鸿。
展览:1.南京中国美术会第三届秋季美术展览会,1935年。

近百年水墨画续集;,国父纪念馆逸仙画廊,2007年。;

瀚海霞光-近百年名家书画巡回展(台湾)历史博物馆策划,金门、马祖文化中心,2007年。


瀚海藏珍-中华文物学会30周年纪念展;,国立历史博物馆,2009年。

瞻望弗及 —徐悲鸿的《燕燕于飞》 华天雪 徐悲鸿《燕燕于飞》,纸本水墨设色,款题:;乙亥初秋写庄姜燕燕于飞之诗,以遣悲怀,悲鸿。;下钤白文心形印 ;悲;,左下角钤白文方印;中心藏之;。画一长袖轻舒的古装仕女站立于苍松环绕的山石之上,哀云满面地仰塑着天空中的飞鸟。这是当年徐悲鸿赠给孙多慈的作品之一。庄姜,春秋时的齐国公主,卫庄公夫人,出身尊贵,极美貌,《诗经.卫风.硕人》赞颂的就是她,诗中描绘的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姣好形象,历史上视为颂美美人的绝唱。庄姜又是历史记载中的第一位女诗人,《诗经》中的《柏舟》、《绿衣》、《日月》被认为出自其手,表达的皆为对自己不幸婚姻的喟叹。《燕燕》一诗写别离之情,相传出于庄姜手笔,;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被称为中国;离别诗之祖;。有人将徐悲鸿这幅《燕燕于飞》冠名为《瞻望弗及》,强调的正是画家对;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之意的描写。 徐悲鸿与孙多慈的关系,在乙亥(1935)年最具波澜。记载说;1934年秋,二人在天目山写生时确立为情感关系,进入热恋之中。大约在1935年的4月间,徐夫人蒋碧微按捺不住怒火,大闹孙多慈宿舍,而学生中的;倒徐派;,也因徐悲鸿过分偏爱孙多慈而积累了愤懑,终以罢课的形式发泄出来。王震着《徐悲鸿年谱长编》记载,1935年4月30日;中大艺术科发布通告;,说;徐悲鸿教授因病告假二周,所任各课,请吕斯百先生暂代;,应与此事有关。 早在1935年初,徐悲鸿的好友、出版家舒新城就曾以;出;字启示陷于家庭和婚外恋困境中的徐悲鸿,徐悲鸿从其计,一面积极请舒新城出版《孙多慈素描集》,一面设法为夏季毕业的孙多慈争取赴比利时留学的名额。前一事办成了,后一事被蒋碧微动用各种关系搅黄了。 舒新城的一个;出;字,与徐悲鸿一生的经历很相符合:为抗议父母安排的婚姻,他从家乡出走上海;与蒋碧微私奔,从上海远渡日本;为逃避陷于僵局的家庭,从南京避走广西;为摆脱家庭和爱情的两败俱伤,再于抗战期间避走南洋&#8230;&#8230;逃避成了他解决问题的常用方式,也成了他任性与不计后果的诠释。徐、孙之恋堪称20世纪最著名的师生恋,徐悲鸿又堪称20世纪大画家中为情所累最严重的一个。他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导致了这一系列戏剧性的;奔逃;。 徐、孙满怀憧憬远赴重洋、共同开始新生活的希望化为泡影,在成为众矢之的南京,二人几乎无路可行。 大约在1935年的立夏那一天,无奈的徐悲鸿送别不堪重负、随母亲回安庆的孙多慈。按当时的校历,她应该没等到正式的毕业——将近五年的努力,却坚持不到最后的一两个月,由此可以想见孙多慈处境的艰难。 内心背负着重压的孙多慈,凭借徐悲鸿的鼓励和年轻人的勇气,很快重振信心,准备在远离蒋碧微的安庆打出自己的天地。但情路历程的关隘何止千万重,最终不得已委身于一位国民党官员。她的艺术旅途也因此而遭受了挫折。 徐悲鸿在致舒新城的集中说:;多慈别去,悲不自胜,天昏地暗,无处可诉;,;弟在极痛苦之时,兄幸哀怜我;,表达了无尽的感伤,这正是《燕燕于飞》的创作背景与心理背景。不难看出,画中女子的面部有点像徐悲鸿,这在徐氏作品是常见的。从1915年为审美书馆画的月份牌画,到他的油画</a>代表作《田横五百士》,都有把自己的形象融进画面的例证。徐悲鸿也为孙多慈画过肖像,应该也特别熟悉孙多慈的面部特征,为什么不直接画送别孙多慈,或者把庄姜画成孙多慈的形象呢?我想,不直接描绘孙,是因为只有借用庄姜这样的女性和《燕燕于飞》这样的诗,才能更有力地表达他的别离之苦;二是将自己的面容与象征孙多慈的女性形象合二为一,有益于表达他(她)们共同的感受和处境。




 

 
     
徐悲鸿:庄姜图

《古都朝歌研究》 由淇园工作室和朝歌古都学会 主办    栏目主持人:王之珩    策划设计:闫玉生、郑厚德   管理运行:淇县之窗
 电话 0392-7222204    电子邮箱: dong-tuozi@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